中國獻血窘境待解:破解“血荒”需開源節流並行
發佈時間: 2014-06-16 15:17:17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馮晨
6月14日是第11個“世界獻血者日”。近年來,中國一些城市頻繁曝出血液供應緊張的情況,而中國的獻血率在全球卻長期處於較低水準。民眾獻血誤區、城市血荒頻現、“血頭血霸”亂象……當前中國,諸多獻血窘境亟待破解。
“血荒”現象頻發 中國人獻血率不足1%
5月底,由於連日的暴雨天氣,深圳各捐血點的獻血量受到嚴重影響,這座擁有千萬人口的城市再度曝出血庫告急,網路上,血庫“靠天吃飯”的現象再度引發網友熱議。
而在稍早前的4月,有網帖曝出,四川南充中心醫院有規定稱,如果要做大手術,必須讓病人家屬先去獻800ml血。消息一齣即引發輿論關注,雖然院方回應並無強制規定,但是承認血站長期缺血的事實。
近年來,“血荒”的字眼頻頻見諸於中國媒體。特別是2010年底,中國十余個大中城市幾乎同時出現血庫告急的情況,血荒一度成為全國性話題。此後,一些地區血液供應緊張的情況漸漸出現擴大化、常態化趨勢。
記者根據公開報道統計,今年春節以來,曝出血庫告急的城市就涉及浙江、河南、海南、甘肅、四川、廣西、廣東等十余省份。
連年血荒,“荒”從何來?根據官方2012年公佈的數據,中國大陸人口獻血率只有9‰。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標準,只有一個國家的人口獻血率達到10-30‰的水準,才能基本滿足本國臨床用血需求。在中國臨床用血量逐年增長的背景下,持續較低的獻血率讓“捉襟見肘”成為中國一些城市血庫的常態。
“觀念誤區和宣傳不足。”在中國醫師協會輸血科醫師分會會長汪德清眼中,這兩者是中國獻血率低的主要原因。
“中國人傳統觀念上認為流血傷元氣,而且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要保持完整,獻血的公益意識還不高。此外,由於宣傳不足,一些人不相信獻血的安全性,害怕病菌感染。” 汪德清向中新網記者表示。
對於一些地區的血液緊張現象,汪德清説,目前中國的獻血主力還是大學生和農民工,所以一些地區多在寒暑假出現季節性血液不足。此外,中國醫療資源過分集中,在一些醫院集中的大城市,臨床用血量長期保持高位,用血緊張也易發、頻發。
為何獻血無償、用血有償? 破誤區需激勵與透明
除了觀念認識上的誤區,影響民眾獻血熱情的還有一些體制機制原因。去年年底,一家門戶網站就血荒困局進行網路調查,近2000名受訪者中,53.9%選擇“不會主動獻血”,而在回答“你認為血荒蔓延的原因”時,高達82.7%的網友選擇“獻血用血機制不透明,喪失公信力”。
為什麼獻血無償,卻用血有償?這是民眾對於中國獻血用血機制長期存在的一個疑惑。在血荒頻發的近些年,醫療用血背後的成本問題也被輿論關注。
“獻血是無償的,但是不能簡單地理解用血收費就是‘有償’,用血收費主要是血液採集、存儲、檢驗等成本費用,這也是國際慣例,並沒有利用採集血液來營利,民眾關於用血收費的質疑其實是誤區。”汪德清説,目前用血收費全國統一價格是每200毫升220元,這個價格已持續多年,目前一些小血站甚至長期虧本。
正如專家所言,事實上,從國際慣例來看,因為採血、檢測、儲存等産生的費用一般都是算到需要用血的病人身上的,而且由於人力成本比較高,一些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醫療用血成本要比中國高得多。
有評論稱,血荒的解決之道還在於儘快解好“信任之扣”,提高獻血、供血全程的透明度。既要用公開事實向獻血者證明,獻血的程式會被嚴格遵守,獻血的過程衛生安全;也要用更暢通的資訊、更紮實的數據向用血者講明白,無償獻血,在醫院用血為何要交錢。
除了通過制度透明重建獻血者的信心,在汪德清看來,提高民眾無償獻血的公益意識,更需要建立尊重獻血者的社會機制。
“比如,購票排隊、醫院掛號,我們能不能給無償獻血者以優先和方便,這些細節其實推進起來並不難,但是一直沒人去做。”汪德清説,血液供應緊張、民眾獻血積極性不高背後,其實還有一些社會激勵機制的缺失。
獻血亂象亟待制度完善 化解血荒需開源節流
提及體制機制障礙,近年來,《獻血法》的修改被輿論呼籲多年,2012年國務院也將修改《獻血法》列入立法計劃。
現行《獻血法》自1998年實施,距今已有16年。隨著社會發展,這部2000余字的法律逐漸顯現出局限和弊端。當前關於獻血用血種種新問題也亟待用修法來回答。
例如,目前的《獻血法》規定,“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國家提倡並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
“這裡的‘親友’很難界定,一些人就鑽空子,産生血液買賣交易的黑市,有了‘血頭’、‘血霸’現象。”汪德清説。
此外,專家表示,當前無償獻血的優惠政策在區域間存在差異,隨著流動人口增多,區域限制、手續繁瑣成為獻血者面臨的新問題。如何完善制度讓獻血者享受政策優惠,這些期待需要法律給予回應。
除了完善法律,汪德清説,破解“血荒”之困,長期來看,需加大“開源”投入,擴大無償獻血宣傳,完善獻血激勵機制,保障獻血機構設備和人員配備。此外,當前更要抓緊在“節流”環節下功夫。
汪德清説,一些醫院用血制度亟待完善,如何讓醫院科學用血、合理用血,杜絕用血浪費是節約用血的關鍵環節。“此外,自體輸血在國外臨床用血中佔比要比我們高,通過政策完善和常識宣傳,推廣自體輸血對於緩解血荒意義重大。”
汪德清所説的“自體輸血”,即病人需要輸血時,輸入病人自己預先儲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與異體輸血相比,自體輸血可以節約用血,而且能避免輸血傳播疾病,減少患者醫療經費開支。
專家表示,目前很多民眾甚至包括一些醫生,對於自體輸血的認識都存在誤區或欠缺,此外,很多地區自體輸血沒有納入醫保,價格太高成了患者的顧慮。因此,無論是從“開源”的角度還是從“節流”的角度,解決“血荒”難題,都需要科學知識普及和政策制度完善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