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名醫

鄒小明:廣東來的“喀什葛爾”

發佈時間: 2014-06-15 16:09:15   |  來源: 新華網   |   健康中國遠端編輯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每個從醫人心中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即當一名好醫生,幫助更多病人解除病痛重獲健康。而當廣東醫生鄒小明教授身著白大褂踏上喀什這片神奇的土地時,這種樸素的信念與祖國富強、民族團結聯繫在一起所産生了的正能量築起了一名援疆醫生的“中國夢”。鄒小明教授是一名來自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心臟外科醫生,從醫20多年。2011年3月,他響應國家援疆號召,受廣東省委派率領廣東13家醫院15名醫生肩負神聖使命來到萬里之外的新疆喀什。作為隊長,他積極承擔援疆醫療隊的組織管理、政治思想、生活服務等工作,帶領援疆醫療隊樹立了優良的作風,創造了優異的業績,受到各族幹部群眾的高度肯定與讚揚,鄒小明同志也先後被授予“喀什地區優秀共産黨員”、“南方醫科大學優秀共産黨員”、“南方醫科大學先進標兵個人”、“2011年度廣東省優秀援疆幹部工作者”、“喀什地區優秀援疆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去年8月,廣東首批援疆醫生結束任務返粵,我主動留了下來,帶領新一批來自廣東的援疆醫生,繼續治病救人、服務南疆,也繼續為一名援疆醫生的夢想奮鬥下去!

  鄒小明,廣東省援疆醫療隊負責人、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胸外科專家。2011年3月開始,赴新疆喀什工作至今,任喀什地區衛生局副局長、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

  傍晚7點多,艷陽高照。新疆喀什第一人民醫院裏,鄒小明收起桌上醫院實驗室規劃材料,起身去查病房。這又是一個忙碌的週末。

  2011年3月,鄒小明率領廣東13家醫院15名醫生援疆,從廣州來到萬里之外的喀什。“不容易”,言及離鄉背井的工作生活,鄒小明不願過多提及。採訪中,他反覆説,每位援疆醫生心裏都有根弦:不留遺憾,不留罵名,不留敗筆。

  去年8月,廣東首批援疆醫生結束任務返粵,鄒小明卻主動留了下來,帶領新一批14名援疆醫生,繼續治病救人、造福南疆的工作。

  從70多年來南疆首例自主完成的心臟手術、喀什鄉村救治先心兒童的“救心工程”,到深入結核病重災區調研併為之奔走呼籲,今年初,當地與南醫大合作的醫護人員研究生班、南疆唯一的臨床和科研實驗室等項目也陸續落地開花。鄒小明與援疆醫生們為此付出了殊為不易的努力與心血。

  “吃點虧人家會記得你的”

  藍天碧水、綠洲羊群、雪山綿亙……這是許多人嚮往的旅遊勝地,在新疆喀什,只要有時間,隨時可找到這般風景。但入駐喀什兩年多的鄒小明,至今未能領略傳説中的南疆山水。

  喀什,離廣州萬里之遙,坐飛機要飛7個小時,一座位於天山腳下的邊境城池。鄒小明與首批15位廣東醫生來到這裡時,正值春季,他第一次體驗了傳説中的漫天黃沙。當地人管這種沙塵天氣叫“下土”。在鄒小明的記憶裏,這種天一年總有百十次。習慣廣州濕潤氣候的醫生們,還得面對當地的異常乾燥。“從沒有過汗濕的感覺,不是不出汗,是出汗後馬上就幹了”,鄒小明很快鼻出血,“太乾燥了”。

  生活上,廣東醫生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便是自然環境的巨大差異,以及習俗及語言不通。“洗衣做飯搞衛生一肩挑,典型的家庭主婦,家庭生活變成單身生活”,鄒小明説,遠離妻兒父母過苦行僧生活,無法關心家人親友,也得不到父母妻子的關心。“有子女老人病重的,有家人流産的,有妻子骨折的……你再惦記、著急,也只能忍著”。

  鄒小明説,廣東醫療隊算是感情援疆,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咱們得盡好本分,吃點虧,人家會記得你的”。

  入疆後,鄒小明任喀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喀什地區衛生局副局長,當地醫療衛生給他的最先印象,是這裡的醫院“硬體比較硬,軟體特別軟”,當地醫衛硬體基礎並不差,但在人才上很“短板”,全地區只有一位醫學博士,喀什第一人民醫院每年有幾萬病人,醫院裏大多是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嚴重缺乏。“以前,遇到複雜點的手術,要跑到烏魯木齊請外援”。

  廣東援疆醫療隊派出了隆重的陣仗:首批15位成員,博士碩士為主,全是副主任醫師以上的臨床專家,他們來自南方醫院、省人民醫院、珠江醫院、中山三院、省中醫院等廣東13家醫院的各大科室,個頂個精兵強將。

  衛生廳長叫他“喀什葛爾”

  稍早前,作為廣東省援疆醫療隊隊長的鄒小明剛被評為喀什“敬業奉獻道德模範”,又當選為新疆自治區“最美新疆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廳廳長買買提.牙森特意為鄒小明起了個維族名字:“俱來提•喀什葛爾”,意思是“勇敢的喀什人”。鄒小明笑言,這是對廣東所有援疆醫療隊的認可。

  “無論是平時的臨床診治病患,還是意外事故的救助,廣東醫生總是衝在最前邊,用自己的醫術、醫德贏得了很好的口碑”,鄒小明告訴記者,這種認同也帶動了許多當地醫生,“耳濡目染、言傳身教之下,大家都有了一股把事情做好的勁頭”。

  喀什地區心腦血管疾病,是當前發病率最高、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到新疆不久,鄒小明便發現,當地不少十幾二十歲的先心病患者,因為貧窮及醫療衛生條件等原因,耽擱治療沒有手術指徵了。“我在廣州20多年的臨床中,都沒見到幾例,來喀什兩個多月,就見到二三十例”。這給鄒小明很深的觸動。

  2011年3月23日,鄒小明為一名26歲的成年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進行了低溫體外迴圈先心病矯治手術,這是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首例自主完成的心臟手術。兩年多來,鄒小明和援疆醫療隊全程參與了醫院創建“三甲”工作,該院成為南疆歷史上首家三甲醫院。

  在鄒小明的努力下,廣東省紅十字會與喀什一院合作在喀什開展了“救心工程”,為100多名貧困心臟病患者免費實施了手術治療;作為南疆唯一的自治區“春苗工程”專家組成員,他帶領篩查隊深入各縣市、鄉村,篩查先心病患兒,先後為近百名貧困患者實施免費心臟手術。

  6月17日,鄒小明為在喀什建設南疆唯一能做臨床、科研的實驗室奔走。與此同時,當地與南方醫科大學合作的喀什醫護人員研究生班也開始運作。

  外科醫生轉做結核病調研

  這些天,鄒小明又在忙活另一件事:申請將傳染病預防作為援疆項目。“喀什部分鄉鎮結核病患病率已達到5600人/10萬人,是全國水準的10倍”,鄒小明説,當地還是肝炎等傳染疾病的“重災區”,若能促成此事,對當地民生將功德無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一直是全國結核病疫情較重的省份,而喀什地區又是新疆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災區”。據調查,喀什地區部分鄉鎮結核病患病率已達到5600人/10萬人,是全國水準的10倍。結核病已成為喀什地區農牧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2年10月,鄒小明與廣州疾控中心專家等深入縣、鄉、村調研,蒐集肺結核病的一手資料。初次局部摸查現狀令人擔憂,稍早前,鄒小明再次帶隊下鄉調研。他借助母校南方醫科大學強大的科研實力,與南方醫科大學馬驪教授成功申報了新疆自治區科技支疆項目“TCR庫多樣性與肺結核療效關係的研究”。該項目的開展,是廣東衛生人才援疆工作取得的又一實質性成果。

  “一個外科醫生轉去做結核病調研,感覺有點怪。當地缺乏一支訓練有素的結核病防控隊伍,進行系統、規範結核病臨床與基礎研究的科研平臺”。鄒小明覺得,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展開對喀什地區的肺結核流行病學調查、科研平臺建設及新型防治策略研究。“掌握了真實可靠的一線數據,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