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醫藥動態

藥品臨床研究亂象如何解?

發佈時間: 2014-06-13 15:06:25   |  來源: 工人日報   |  責任編輯: 馮晨

  藥品從研發到上市要歷經臨床前的毒理和藥理研究,以及臨床研究的I期、II期、III期試驗等多個階段。其中,臨床研究是保證藥品安全有效的重要步驟。

  然而,近年來接連發生的一些事件,不僅暴露了臨床研究試驗數據缺失問題,也使得國內的臨床研究品質和信譽遭到質疑。

  在“第一屆臨床研究品質(過程式控制制)學術研討會”上,來自政府監管機構、藥企和醫院等方面的業內人士,曾對上述問題展開熱議。

  “如果數據的真實性和品質無法保證,審評無異於是在做無用功,這會給患者帶來災難性後果。”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主任張培培表示。

  對於如何加強臨床試驗品質控制,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增加透明度,訴諸社會力量,引入第三方稽查機構或可助解當前的難題。

  “失真”的試驗數據

  規範嚴謹、數據可靠的臨床試驗,是藥品上市前的一道安全屏障。

  “所有的藥物能夠上市都是通過臨床試驗做出來的,這是藥品開發的必經之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一位人士説。

  但事實上,臨床研究品質卻存在諸多問題。

  藥物資訊協會(DIA)中國區顧問委員會主席徐寧指出,從他掌握的質控數據來看,重要文件不完整、缺失和錯誤是最常見的問題,其中包括臨床試驗原始數據的缺失和錯誤等問題。此外,研究人員的培訓記錄、交接過程、藥品管理、倫理審批等都存在問題。

  去年6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披露,由百時美施貴寶和輝瑞聯合研發的新藥阿哌沙班,有人“更改了原始記錄,掩蓋了違反臨床研究品質管理規範的證據”。

  事實上,我國在相當長一段時期並無臨床試驗的概念。試行版藥物臨床試驗管理規範(GCP)在1999年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才得以建立。2003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又對該規範進行了修訂。

  質控缺失的背後

  “是執行環節被打了折扣。”針對存在問題,一位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

  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確實存在藥品審評中心人員編制少、審評項目多的問題。據了解,美國FDA的人員有數千人之多,而我國藥監局評審中心僅有上百人,數十個專家,涉及數據審核的數據部人員更是屈指可數。即使在新藥審批申請大幅下降的2012年,他們仍需要面對將近7000個新藥申請。

  “美國FDA的藥品評審是漏斗型,寬進嚴出,對新藥上市的把控非常嚴格,而我國的藥品評審是桶狀,能進的基本都能出。”這位人士表示,由於我國臨床試驗數據中推理得來的多,因而造成部分失真。

  而在臨床試驗的具體操作層面,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副會長卓永清曾透露,在一些臨床試驗機構,某些學科領域大腕,把臨床試驗的項目接下來,基本都會讓下面的年輕醫生來管,然後一兩個星期團隊碰一次頭。但有時候醫生太忙,碰頭會開得不是特別頻繁,試驗的品質就可能會有問題。

  北京協和醫院教授單淵東發現,很多臨床醫生等研究者會將大量的臨床試驗工作交給CRO(新藥研發服務機構)來做。對於這一現象,他直言:“研究者和臨床醫生究竟做什麼?搞不好就是提供一個場所,提供一個牌子,成為一個空殼。所以我有一些擔心。臨床研究者對一個項目付出了多少,知道多少,方案有沒有認真看過,有沒有深入地參與討論?”

  亟須增加透明度

  對於上述亂象,業內人士紛紛呼籲增加藥品臨床研究的透明度。

  2013年9月,為加強藥物臨床試驗監督管理,推進藥物臨床試驗資訊公開透明,保護受試者的權益與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第28號公告,要求開展藥物臨床試驗資訊的登記與公示工作。

  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資訊公示記錄將與藥品技術審評和監督檢查工作關聯,公眾可以通過資訊平臺查詢在我國開展的藥物臨床試驗公示資訊,了解並促進藥物臨床試驗規範化,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此外,張培培表示,目前藥監部門的人數和能力還遠遠不能滿足臨床試驗稽查的要求,因此訴諸社會力量,引入第三方稽查機構也成了國家正在考量的解決方案。

  中國醫藥品質管理協會副會長郭雲沛解釋道,臨床研究的第三方稽查公司在中國尚屬新生事物。“第三方稽查”相當於建築工程中的“監理”角色。

  據了解,第三方稽查公司會對臨床研究方案進行把控,幫助其獲取真實全面的臨床試驗數據,同時評估和管理新藥投資風險。“監理”會從臨床試驗的基層,即受試者和醫生層面就開始介入,通過對基層數據記錄和報表進行現場核實和分析,找出問題、分析問題,撰寫稽查報告,在投資方和研究者之間扮演著重要角色。

  目前藥監局批准進行臨床試驗的新藥有8400多個,其中約4000個新藥需要臨床試驗稽查,平均每個新藥稽查費用大概是40萬元,那麼這4000個新藥就需要16億元。

  由此,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臨床研究品質的加強或將催生 “第三方稽查”的巨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