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名醫

張峰:對病人負責,即對自己負責

發佈時間: 2014-06-10 16:03:27   |  來源: 新華網   |   健康中國遠端編輯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他的手術堪稱藝術,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手術刀在血管組織間騰挪,如行雲流水,讓人欣賞,令人讚嘆;他用艱辛付出,練就一身“絕活”,他的技術聞名大陸,到過全國30多家大型醫院指導活體肝移植技術;他的手機號碼和“門診”隨時對患者開放,無論是在診室還是病房,隨時接受患者的問詢,他以精湛的手術和平易近人的態度贏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尊敬。他就是江蘇省人民醫院活體肝移植重量級專家之一、江蘇省人民醫院肝臟外科副主任張峰教授。

  重獲新生 感恩無盡

  “如果把十年前的那場手術當成重生的話,我今年十歲了。”2012年12月,當家人和學生們忙著要給他慶生時,陳金純先生卻用八個小時,一氣呵成,完成了一幅十米長卷《大醫精誠》,並將此捐贈給對他有再造之恩的江蘇省人民醫院。“當你得到幸福的時候,首先要感謝那些給你幸福的人。”書法家陳金純先生深情表示。《大醫精誠》是中國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備急藥方》的名篇,被譽為中國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陳金純先生讚嘆道:“張峰教授和肝移植中心全體醫護人員堪稱時代大醫。”

  張峰用他過人的技術和至誠的態度贏得了無數患者的信賴和尊敬。許多肝病患者帶著最後的希望輾轉找到張峰,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跟死神搏鬥而重獲新生。

  一位來自福建龍岩的患者在感謝信中真誠地寫道:“肝移植手術時間不超過三個半小時,住院時間十八天。這一連串驚人的數字有賴於您充滿智慧的大腦和精湛的技藝以及對病人高度負責的態度。我搜遍中華詞典庫,想找出一個詞句來表達我心中的謝意,但終不能如願。我只好在心中默默祝福您:平安,幸福永遠。”

  一位肝移植術後患者説道:“我是2005年張峰教授給我做的肝移植手術。當時我的病情很危急,已是危在旦夕了,但是張峰教授的手術做得非常成功,我術後一個月就出院,現在身體一直很好,沒有出現任何不良的狀況。我的生活很快樂,很幸福。我很感謝張峰教授,是他的高超醫術給了我新的生命。大恩不言謝,我在心底裏永遠感謝他,願好人一生平安。”

  肝移植患者都有兩個生日,一個是出生日,一個是手術日。肝移植已成為各種終末期肝臟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手術成功無異於重獲新生。在王學浩院士的帶領下,張峰和他的團隊挽救了諸多患者的生命,讓無數家庭重展笑顏。

  艱辛付出,創造生命奇跡

  江蘇省人民醫院肝臟移植中心是全國著名肝臟移植中心之一,在學科帶頭人王學浩院士的帶領下,創造了一項又一項生命奇跡,其活體肝移植技術聞名國內外。90年代,張峰先後3次到日本京都大學活體肝移植中心研修,在活體肝移植供肝切取,肝再生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活體肝移植”手術極度複雜,是難度最大的外科手術之一。手術時首先要切取供肝者的部分肝臟,肝中有膽管、血管等眾多管道,切肝時要避開這些管道,過程精細之極,長達8個小時的切肝時間,如履薄冰。對於受肝者來説,須將病肝全部切除後才能進行移植,如果移植不成,患者生命就會受到威脅。將供肝移植對接到患者肝的管道上,過程更加複雜,因各人肝的管道直徑和解剖位置存在一定差異,而管道又沒有可塑性,接起來相當困難,對接時,氣氛緊張得讓人窒息,那種感受常人難以體會!

  在活體肝移植手術中,張峰的“絕活”是在不停止血流的情況下,將捐肝者的部分肝臟從整個肝臟上切下。切肝是手術中最漫長、最仔細、最緊張的步驟,剛開始開拓這項技術時,完成一例切肝大約需要8個小時,切割肝需要1毫米1毫米地去切,超聲刀將肝細胞打碎,使肝中的血管顯露出來,以保證切肝時避開血管,儘量讓捐肝者少出血;不然會造成捐肝者體內平衡打亂等,引起器官衰竭等並發癥,引發生命危險。 張峰和他的團隊不斷探索完善供體安全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證供體安全,所有供體全部順利康復,為活體肝移植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基礎。

  肝移植手術剛起步時,手術後張峰就睡在重症監護室移植術後的患者身邊,幾天幾夜不回,隨時查看患者病情。經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張峰的技術日臻精湛,建立了供、受體肝靜脈及腔靜脈擴大聯合成型吻合技術,解決了移植物流出道容易扭曲和回流不暢等難題;他們改進活體供肝切取等技術,使供體術中幾乎無出血,最大程度保證供體安全;建立了一整套規範化的肝動脈吻合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變異肝動脈重建問題,從根本上減少了肝移植動脈重建後的並發癥。

  讓人驚嘆的“藝術”

  年輕的醫生們説,看張峰教授的手術簡直就是一種享受,動作那麼利索,層次那麼分明,出血那麼少。很多學生看過他的手術立志要考他的研究生、博士生,將肝臟外科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張峰的學生在談到張峰手術時,驚嘆道:“他的手術是藝術,看過一次就能讓你膜拜!”很多學生都折服在張峰的手術刀下,驚嘆之餘轉而立志苦學。

  肝臟手術非常複雜,肝臟中有膽管、血管等眾多管道,手術耗時長,極易出血。而張峰教授手術時間短,一個上午能做三台左右肝臟切除手術;出血少,大部分手術時都不用輸血;術後並發癥少,甚至都可以不放腹腔引流管,這在全國也是寥寥無幾的。對於不放引流管,張峰教授説道:“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決定引流管是否放置,一方面減少患者痛苦,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探索。”

  對病人負責,對生命負責

  每個手術病人出院時,張峰和組裏的醫生都會把自己的手機號碼留給患者,為的是給病人提供方便,讓患者能隨時聯繫,了解術後康復情況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張峰對自己的手術有自信,同樣也心繫患者,電話是他們之間溝通的一個橋梁,及時溝通及時聯繫,在最短的時間裏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

  雖然每週只有一次專家門診的時間,但是張峰“門診”卻是開放式的,每天早上7點一刻,張峰肯定到了病房,那裏一定有拿著片子等著他的患者和家屬,很多患者早早趕到醫院排隊請張教授看片子,而網路、電話諮詢也是一個接著一個,甚至有患者到張峰家附近守候,請他看病。只要患者有需求,他都會認真聆聽,耐心回答。

  每天早上查房前,張峰就早早地來到患者的身邊,看看病人,跟病人隨便聊聊,查房之前患者的基本情況他都已經了然于胸,跟著查房的醫生和研究生絲毫馬虎不得。“不僅僅是查看患者病情,他跟每個患者都是朋友,噓寒問暖。”病區護士長王紅霞説道,“不僅對患者,對同事都很關心,大家都願意跟他在一個組裏工作。”

  在診室裏,張峰用“你好”迎接每一位前來就診的患者,問診耐心、細緻,病人離開時他會説“多保重”,送給患者作為一名醫生最樸實的祝福。“他會習慣性地拍拍患者肩膀。”跟他到府診的學生説道,“來就診的患者病情大多危重,被疾病折磨得心力交瘁。這個動作某種程度上拉近了醫患之間的距離,給患者安慰,讓患者重獲戰勝疾病的信心。”

  “醫術精湛”、“平易近人”、“對待病人像對待家人一樣親切”……這樣樸實的話語頻頻出現在患者對張峰的評價中。在張峰看來,“對病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對病人好,也是對自己好”,這種樸素的從醫之道是他堅持不懈練就高超藝術的最初動力,也是他和患者之間以誠相待、相處融洽的秘訣。(宮丹丹 王德明)

  個人簡介:

  張峰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江蘇省人民醫院肝臟外科副主任,衛生部活體肝移植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擅長腹部外科,尤其是肝膽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手術風格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手術刀在血管組織間騰挪,如行雲流水,讓人欣賞,令人讚嘆。參加臨床工作三十餘年中先後三次赴國外頂級醫學中心研習活體肝移植技術,至今已完成包括國內首例兒童活體肝移植、成人活體肝移植及急診活體肝移植的各類肝移植手術五百餘例,肝臟切除手術三千余例,療效滿意,在國內擁有較高聲譽。通過活體肝移植治療肝豆狀核變性,絕大多數受體獲得長期生存,肝功能、銅藍蛋白等主要指標恢復正常,生活品質明顯提高,病例數及療效居世界領先。經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建立完善的供體安全保障措施,改進活體供肝切取技術,供體術中幾乎無出血;改進動靜脈吻合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動脈變異及靜脈易扭曲等難題,進一步保證了手術療效,極大降低受體術後並發癥發生率。相關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會醫學會二等獎2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及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為活體肝移植在中國大陸深入廣泛開展的可行性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