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健康頭條

動物入藥遭遇動物保護 專家稱或可被替代

發佈時間: 2014-06-04 13:36:26   |  來源: 京華時報   |   健康中國遠端編輯   |  責任編輯: 馮晨

  5月22日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暨地球生物多樣性日,動物保護在全球已成為一種潮流。公眾對熊膽、麝香、虎骨、羚羊角、犀角等動物藥資源的價值與作用的異議也在不斷升溫:這些中藥的藥用價值是否被神化?人工合成有效成分能夠達到與之相同的功效?

  動物入藥遭遇動物保護

  “中藥材包括動物、植物、礦物三種,動物作為中藥材的一種,雖然沒有植物應用的範圍那麼廣,但同樣歷史悠久。”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任志雄告訴記者。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動物就已入藥了。

  《本草綱目》中收載的動物藥達到461種,而目前使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收載動物藥約50種。

  穿山甲、犀牛角、藏羚羊角、虎骨等都是我國重要的中藥材。但日益緊缺的野生動物資源,迫使國家對涉及瀕危、珍稀動物的中藥材管理收緊。據了解,我國1987年公佈的《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涉及14種瀕危、珍稀動物藥材。其中,虎骨、豹骨、犀牛角等4種涉及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明令禁止使用;鹿茸(馬鹿)、麝香、熊膽、穿山甲、蛤蟆油、金錢白花蛇、烏梢蛇、蘄蛇、蛤蚧10種涉及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要求限制使用;羚羊、蛇類等涉中藥功效動物嚴格管理,加強保護。

  嘗試取代動物入藥

  有需求,卻少供應或無供應,藥學界將希望寄託於人工合成有效成分替代。

  “比較常見的有人工麝香、人工合成熊膽有效成分、人工牛黃等。”任志雄介紹,人工麝香是通過分析、測定天然麝香的主要化學成分及其含量,合成相同成分和含量的物質,其主要藥理作用與天然麝香基本相同。人工合成熊膽則重在合成脫氧熊膽酸,可從豬、牛的膽汁中提取,甚至無需從動物身上提取。

  “羚羊角的功效主要是清熱鎮痙,平肝熄風,而與羚羊角有類似功效的中草藥則有鉤藤、丹皮、天麻等,中醫師遣方用藥、精於配伍等方法也能起到類似的作用。”任志雄介紹。

  人工合成、中草藥配伍能否取得與天然動物藥相同的效果?不同領域的人士觀點差異很大。從事相關人工合成替代品研究和生産的研究人員、企業宣稱,人工合成産品不但可以替代野生動物藥,而且效果更好。而中醫藥界則認為,天然動物藥成分複雜,單純提取物、合成物只能起到部分作用。

  對於中草藥配伍能否取代動物藥,任志雄説,良好的配伍能彌補缺少單味藥物的不足。

  規模養殖有助突破困局

  當治病用藥遭遇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時,如何解決這個困擾?“為解決資源問題,發展動物醫藥産業,開展人工養殖、繁育和替代品研究是有效途徑。”任志雄表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的野外資源也得以保護和恢復,像梅花鹿、黑熊的養殖,有的已經完全解決了商品問題,也取得了成功的案例。”

  對此,專家呼籲,為了與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相協調,國家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建立藥用動物養殖的準入制度和評價體系,從而確保人工養殖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有效地保護動物,同時實現祖國傳統醫藥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