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紅包協議實施已滿月 多家大醫院未見執行
發佈時間: 2014-06-04 09:04:26 | 來源: 北京晨報 | | 責任編輯: 馮晨
新規實施已滿一月 多家大醫院未見執行
按照國家衛計委的要求,從今年5月起,全國二級以上醫院的住院患者在入院24小時之內,都要簽署一份《醫患雙方不收和不送“紅包”協議書》。然而,新規頒布並號稱要“強制執行”已經一個月了,北京晨報記者多方走訪調查發現,多家大醫院尚未開始執行。對於這一紙紅頭文件,很多醫院用沉默與觀望來應對。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是,市衛計委已向各醫院下發通知,要求上報從5月1日政策正式實施至5月20日的拒絕紅包簽約率。
記者調查
多家大醫院尚未執行
日前,記者來到友誼醫院住院部骨科病房,隨機走訪了10名患者及家屬。其中,8人都明確表示並沒有簽署過拒紅包協議。另有2名家屬表示不清楚。隨後,記者又來到胸外科病房以及肝膽外科病房,又詢問了6名患者家屬,面對是否簽署過拒送紅包協議的詢問時,他們紛紛搖頭。在16人中,有4人表示從報紙上看到過這條消息,其餘12人則稱完全沒有聽説過。
記者注意到在友誼醫院的門診大廳內,有致患者的一封信,其中除了就診開藥等內容提示外,還特別註明“不要給醫生送紅包”。記者通過院方相關負責人獲悉,友誼醫院作為本市醫藥分開的首家試點醫院,很多醫改當中的配套措施正在醫院實行,不過,醫院方面的確還沒有開始實行簽署拒收紅包協議,何時開始目前也還沒有時間表。
隨後,記者又來到普仁醫院,這是一家位於東城區的二級甲等醫院。在住院病房樓道裏,記者攔住了幾位操外地口音、正準備探視病人的家屬。當被詢問手術前,有沒有跟醫生簽署過一紙名為“拒送拒收紅包”的協議書時,家屬連連擺手錶示沒有聽説過。
在12樓的手術室外,一名四川口音的男士正在等待親屬手術結束。面對記者有關拒紅包協議的提問,他顯得有些茫然:“我只記得手術前醫院讓我們家屬簽署了好幾張知情同意書,這個是必須要簽的,不簽不能做手術,紅包協議沒聽説。”
記者從院方了解到,目前醫院方面還沒有接到來自衛計委的通知,因此也沒有強制執行。在調查中,記者又先後走訪了解放軍二六一醫院、軍區總醫院、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住院患者均表示沒有被要求籤署拒送紅包協議。
醫生大多不願多談
沒有實行拒絕紅包協議的醫院,大多表示還沒有接到這樣的通知。而本市有部分動作較快的醫院,則“自稱”已經開始實行了,包括北京兒童醫院、首兒所、佑安醫院、天壇醫院等。奇怪的是,北京晨報記者在隨後的採訪中,均未獲得拒紅包協議在這些醫院“落地”的實際證據,醫院吞吞吐吐不願提供,醫生們也不願多談。“這個話題太敏感,紅包的問題並不簡單是一張協議就能解決的。”一位醫療衛生界的政協委員在採訪中這樣説。
在調查過程中,記者拿到了煤炭總醫院一份醫患雙方不收和不送“紅包”的協議書。在這份協議上,主管醫師需要簽署的內容,包括鄭重承諾廉潔行醫,不接受患者及其家屬的“紅包”和貴重禮品。而在住院患者需要簽署的一欄中,則包括承諾不向醫務人員送“紅包”、貴重禮品,共創廉潔和諧的醫療環境等內容。記者注意到,除了衛計委的“規定動作”外,協議下方還多了院長和書記的手機號。把手機號公佈出去,接受社會監督。
煤炭總醫院院長王明曉告訴北京晨報記者,醫院做了一個統計,從3月試行以來,煤炭總醫院醫生上交的紅包量幾乎趕上了去年一年。實行這項規定以來,醫生更願意選擇上交紅包,然後再由醫院統一返給患者或交到患者住院押金裏,這樣對醫生來説,也能留下憑據,以免不必要的糾紛。
患者講述
送紅包“願打願挨”
對於紅包的話題,住過院的很多病人都有各自“難忘”的經歷。在採訪中,市民范先生給記者講述了他記憶深刻的一次送紅包經歷。兩年前,范先生的妻子在北京一家非常知名的三甲醫院做心臟手術。“手術挺關鍵的,有一定風險,當時我們全家決定,這紅包沒什麼可説的,必須得送。”但是送紅包也有一定的“技巧”,首先不能有第三者在場,必須見縫插針地尋找合適的時機和地點,根據病友介紹的經驗,范先生選擇在妻子手術的前一天下午送。“那時候主刀的醫生都定下來了,而且在手術前一天送,醫生印象深刻。”這都是病友“傳授”的經驗之談。最終范先生以詢問病情為由進入醫生辦公室,關到府,在簡單對話後,臨走前默默地將一個裝有5000元現金的“紅包”留在了醫生辦公桌上,隨後離開。“不能多説話,避免大家都尷尬。”范先生坦言,妻子手術後,他的確也曾抱有一線希望,醫生能退回紅包。“因為之前聽説碰上醫德特別好的大夫,能把紅包退回來,可惜我是沒趕上,畢竟這就是願打願挨的事。”
另外一位剛剛做完婦科手術的陳女士表示,做手術前給醫生送紅包,大家都送你不送不安心。“現在風氣就這樣,作為病人我們也很無奈。”陳女士説。
醫生吐槽
簽協議成了紅包暗示
對於這樣一項新政,有支援的,但業內反對的聲音更是不少。新規剛剛開始試行,就有醫生吐槽:“跟病人簽那個協議,病人連忙説‘我懂的,我懂的’,然後掏紅包了。”
拒收協議竟然成了“紅包暗示” 。“讓醫生簽協議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 “對這種政策,我沒什麼好説的,反正我們收入很低,我們什麼也沒拿過。”“你説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弄得好像提醒患者似的。”在採訪中,多名不願讓記者寫明姓名和工作單位的一線醫生發出了這樣的聲音。
對於紅包的討論,北京市政協委員、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賈繼東表示,確實有些患者是發自內心尊重醫生的醫術、醫德和人品,為表達感激而送“紅包”,但更多患者有從眾心理,認為“不送‘紅包’不放心,怕得不到好的服務。”
安貞醫院心外科的一名醫生告訴記者,當前存在一種普遍觀念,即手術前病人不給“紅包”,醫生就敢故意不好好做。“這種邏輯是偏見。沒有醫生希望自己的病人治療出現問題,這跟給不給‘紅包’半點關係都沒有。因為,手術如果失敗,就等於自砸招牌,誰也不願意,更別提敢故意了!”受訪的醫生們都認為協議簽署與否並不影響自己的行醫道德。
部門應對
醫院:
上交紅包有
專用“廉政賬戶”
其實,在衛計委強制實行簽署拒絕紅包協議之前,北京多家醫院就已經有各自的規定和辦法,來打擊商業行賄和紅包等問題。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孫宏濤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十幾年前阜外醫院就有類似的拒收紅包協議,從這個角度來説,政府推出的政策並算不上新。北京胸科醫院在6年前就已經有廉潔行醫承諾書,要求醫生恪守《醫務人員醫德規範》,不暗示、索要和收受患者饋贈的錢物。對患者饋贈的錢物當時難以拒絕時,于24小時內上繳。科主任和承諾人也就是醫生本人都要簽署。
另外,包括北京朝陽醫院、天壇醫院、同仁醫院、安貞醫院、婦産醫院、兒童醫院、世紀壇醫院等在內的多家醫院都有自己的紅包、回扣舉報熱線電話,通過網站、門診大廳公示牌、公告欄等向社會公佈。有三甲醫院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這樣的社會監督力度,並不亞於簽署一紙協議。
對於當時難以拒絕患者紅包的,市衛計委公佈了治理商業賄賂的廉政賬戶01090520500120111027404(北京銀行),供醫務人員上交紅包、回扣。此外,部分醫療機構還建立了自己的“廉政賬戶”。
市衛計委:
已通知醫院
上報簽約率
針對拒絕紅包協議,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2月底就已經下發了關於開展醫患雙方簽署不收不送紅包協議書工作的通知。目前市衛計委紀檢監察部門已經開過會部署這項工作。市衛計委已向各醫院下發通知,要求上報從5月1日政策正式實施至5月20日的拒絕紅包簽約率。
此前,市衛計委也曾表示研究討論北京的落地執行方案,將有京版統一的《醫患雙方不收和不送“紅包”協議書》文本,在二級以上醫院內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