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名醫

楊軍林:醫術精湛 開拓創新

發佈時間: 2014-06-02 15:22:07   |  來源: 新華網   |   健康中國遠端編輯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三級教授、醫學博士

  二級主任醫師、骨科博士後,博士生導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及顯微醫學部(大骨科) 副主任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側彎中心 主任

  新苗基金脊柱側彎治療基地主任

  專業與特長:

  從事骨科臨床科研工作25餘年,目前專攻于脊柱畸形的診療,精於嬰幼兒、青少年、成人及退變性脊柱側彎、駝背後凸畸形等各類脊柱畸形的矯正和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診治,目前每年獨立主刀完成脊柱畸形手術150台以上。建立國內首家多單位、多科室合作的脊柱側彎臨床科研中心,2010年與廣東省青基會聯合成立全國首個專項治療脊柱側彎的慈善基金——新苗基金,並將中心建成新苗基金脊柱側彎治療的唯一基地。目前中心已完成了大量的脊柱畸形矯形病例,並於2011年使我院脊柱外科側彎手術量突破170例。並在此基礎上獲得多項進展:

  1.實現95%特發性脊柱側彎手術不輸血;

  2.突破嚴重呼吸功能障礙(FVC<30%)的重度脊柱側彎不能手術的國際禁區;

  3.建立全國首傢具有SSEP,MEP,DNEP,Trigger EMG,SCEP,F-EMG聯合的術中誘發電位監測系統,最大程度地保證術中脊髓神經安全;

  4.成功克服了伴有脊髓畸形重度脊柱側彎一期手術的國際難題;

  5.國內率先提出腰彎去旋轉保留腰椎功能的理念;

  6.建立了各種特殊類型重度脊柱側彎治療的策略,處於國內領先水準;

  7.開展廣東省範圍的中學生脊柱側彎普查工作;

  8. 開展胎兒三維超聲的查年篩查。其中95%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不輸血和極重度脊柱畸形伴嚴重肺功能障礙手術更是被醫院列為重點技術提交衛生部。在嬰幼兒脊柱側彎、青少年脊柱側彎、重度脊柱側彎和老年退變性側彎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主持完成多項國家教委及廣東省重科技點攻關課題及分課題,在研基金包括國家自然資金1項,200萬的中大5010項目1項、15萬的橫向課題基金1項;發表相關SCI及核心期刊文章近50篇,獲得國家專利4項,廣東省及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五項,並多次受邀在國內外專業學術會議上進行演講或授課。長期于美國華盛頓巴恩斯醫院脊柱外科學習,並多次與丹麥Arhus大學、英國、日本、新加坡、台灣、香港大學等多家頂級脊柱側彎中心進行脊柱側彎相關學術交流和訪問,並建立了定期疑難病例會診制度和脊柱側彎數據庫。2012年首次舉辦國際脊柱畸形矯治高峰論壇,實現廣東省脊柱畸形國際會議 “零”的突破,會上邀請了來自英國、日本、新加坡、台灣、香港及國內多家頂級脊柱側彎中心的專家30余位進行授課交流,同時通過開展脊柱側彎專科醫師培訓及省內外疑難脊柱畸形病例會診手術,將中心團隊及經驗介紹到省內外各大醫院,並在省內多個中心城市建立側彎協作中心,大大提高了我院及我中心的影響力,得到廣大同行及多位院士及老專家的書信表揚。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診治方面,在國內首創超聲診斷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並首創選擇性深度擴臼術治療治療先天性髖脫位,隨訪10餘年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國內廣大同行和患者的認可。

  科研基金和成果

  (一)以第一作者主持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等基金課題10項

  1. 主持 “多椎體去旋轉技術矯正LenkeⅤ型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前瞻隨機對照臨床研究”課題,200萬,中山大學5010項目,2012.7~2022.6

  2. 主持“骨髓間充質幹細胞(MSC)的分化調控差異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AIS)致病機理的研究“課題,32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1.1~2013.12,編號:81071439

  3. 主持“雙彎同步直接椎體去旋轉治療特發性脊柱雙彎療效的臨床研究”橫向課題,15萬,2012.5-2015.5,現課題正順利進行。

  4. 主持“低齡兒童脊柱側凸分節段定量定向去旋轉的生長棒系統研製”課題,3萬,編號:2008B030301114,已完成。

  5. 參與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關於“脊柱側彎手術矯形的動物模型開發”課題的合作 2007.6始,已完成。

  6. 主持“組織工程骨的研究開發及相關産品的産業化” 分課題(2007),7萬,編號2004z1-e003,已完成。

  7. 主持“選擇性深度擴臼術治療發育性髖脫位的基礎及臨床研究”課題,文件號:中博基字[2005]12號,1萬,中國博士後基金(2005-2007),已完成。

  8. 分課題主持“陳舊性舟狀骨骨折微創治療的器械及方法研究",(“創傷救治技術與器械及方法研究”,廣東省重點攻關項目,負責單位:廣東省創傷救治科研中心)廣東省科委重點攻關課題分課題(2000-2002),完成。該課題採用微創器械,使BMP更加準確注入舟狀骨骨折端又可以減少骨折端的血液迴圈,有利於促進骨折的癒合,大大減少了陳舊性舟狀骨骨折引起的殘疾人數,為該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更簡便可靠的方法,解決了臨床上傳統舟狀骨骨折治療後,骨癒合困難、療效差等難題;

  9. 主持“廣東城市新生兒髖疾病發病現狀及發病因素研究”,廣東省科委重點攻關課題(1999-2001),完成。該項目的完成對廣東省1萬餘名新生兒進行DDH的普查,早期發現DDH患兒近百名,並早期給予治療,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課題對廣東DDH的發病因素進行了系列研究,並提出了完善的預防措施,對該疾病的有效預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礎;

  10. 主持“同種異體骨圈椎體融合器臨床研究”,廣東省科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998-2000),完成。此項目研製的"骨圈椎體融合器"1997年獲國家專利一項,專利號:ZL96236772.9,並已經臨床推廣,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及社會效益,並獲2002年廣東省科技成果二等獎、2003年全軍醫療成果二等獎。

  (二)以項目主持人獲得的廣東省、軍隊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

  2003年“同種異體骨圈椎體融合術的基礎及臨床應用研究”獲廣東省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2003年“同種異體骨圈椎體融合術臨床應用研究”獲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

  2001年“創傷性假性動脈瘤肌洞法的建立研究”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99年“新生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病因及診斷研究”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98年“新生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病因研究” 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7年“新生兒髖關節脫位超聲診斷標準的臨床研究” 獲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97年“新生兒髖關節脫位超聲診斷的臨床研究”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三)獲得國家專利4項

  1. 201120308132.2 一種用於脊柱矯形和固定的單向自動撐開椎弓根螺釘 實用新型專利

  2. 201120308067.3 用於兒童脊柱側彎矯形和固定的動力自動撐開矯形系統 實用新型專利

  3. "廣東城市新生兒髖疾病發病現狀及發病因素調查"結題後,項目組聯合廣東省婦幼醫院應用B超對上萬例新生兒進行發育性髖關節脫位普查,早期發現發育性髖關節脫位130余例,並給予早期干預,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及社會效益。此項目研製的"可調式外展固定架"2000年獲專利一項,專利:ZL 00227811.1,已在臨床推廣,其良好的矯正效果,廉價的治療費用獲得了廣泛認可。

  4. "同種異體骨圈椎體融合術的基礎及臨床應用研究"、"同種異體骨圈椎體融合術臨床應用研究"分別獲得2002年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3年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此項目研製的"骨圈椎體融合器"1997年獲國家專利一項,專利號:ZL96236772.9,並已經臨床推廣,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及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