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名藥

活血消風湯治蕁麻疹

發佈時間: 2014-05-29 09:45:59   |  來源: 人民網   |   健康中國遠端編輯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蕁麻疹的病機關鍵是正氣不足,衛氣失固,陰血虧損,虛邪賊風侵犯皮膚腠理所致。治療中注重和血養血,以滋陰潤燥,配伍涼血散結、消風止癢之品,正如古人所雲的“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由多因素引起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而産生的局限性水腫,以皮膚上出現瘙癢性風團狀皮疹,發無定處、驟起驟退、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為臨床特徵。一年四季均有發病,老幼都可罹患。根據發病情況,在臨床上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兩種,一般皮損在短期內消失痊癒者,稱為急性蕁麻疹,驟發速愈;若皮損反覆發作達每週至少兩次並連續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多纏綿難愈。

  蕁麻疹屬於中醫學“癮疹”、“風瘙隱疹”、“風疹塊”等範疇,俗稱“鬼風疙瘩”、“赤白遊風”,眾多醫家認為本病的發生,內因是稟賦不耐,外因是虛邪賊風侵襲,鬱于皮膚腠理而發病,皆由“風”所致,包括外風和內風,外風為外邪,內風則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劉啟廷教授認為,蕁麻疹的病因主要為素體稟賦不足,風寒濕熱之邪乘虛外侵,或外感風寒、風熱,或飲食失節,脾胃濕熱、動風傷血,或魚蝦、蟲積、異味等刺激,或七情內傷、情志不遂、衝任失調,或肝鬱不舒、氣機壅滯不暢,鬱而發火,灼傷陰血,致肝腎不足,肌膚失養,生風生燥而病發。病機關鍵是正氣不足,衛氣失固,陰血虧損,虛邪賊風侵犯皮膚腠理所致。治療中注重和血養血,以滋陰潤燥,配伍涼血散結、消風止癢之品,治療蕁麻疹發作期,效果明顯。

  方藥組成:當歸30克,川芎15克,制首烏30克,生地30克,赤芍15克,牛蒡子15克,威靈仙15克,蟬衣15克,荊芥15克,防風15克,青蒿15克,甘草10克。

  服用方法:上藥浸泡2小時,武火煮開,文火再煮30分鐘,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鐘,取二汁,混勻,分2次早晚溫服。藥渣再煎,外洗患處,每晚一次。

  功用:活血養血,祛風散結,解肌止癢。

  主治:蕁麻疹發作期。

  組方依據: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疹塊,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大小和形態不一,邊界清楚,發作時間不定。風團逐漸蔓延,融合成片,以傍晚發作者多見,夜間常因瘙癢影響睡眠。病因為邪毒侵襲,內蘊肌表,血燥風擾。針對血虛、血燥、血熱為本病的發病基礎,風寒濕熱為誘發的因素,治宜養血潤燥,涼血散結,祛風止癢。正如古人所雲“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此之謂也。藥用當歸、川芎、制首烏以養血活血,潤燥熄風;生地、赤芍以涼血化瘀,散結消腫;牛蒡子、蟬衣以疏散風熱,解毒透疹;荊芥、防風、青蒿以祛風解肌,透疹止癢;威靈仙祛風除濕,且可引風藥之宣導善行于皮腠之間;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血涼熱清、血活風祛、癢消結散之功效。

  加減運用:疹塊赤紅灼熱者,加生石膏、秦艽以清熱涼血,瀉火燥濕;疹塊紫黯微紅者,加桃仁、紅花以活血化瘀,散瘀消腫;疹塊頑固難消者,加徐長卿以祛風化濕,散結止癢;同時伴見腹痛嘔吐者,加茯苓、半夏、陳皮以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兼見心煩意亂者,加蓮子心以清心除煩;體虛乏力者,加黃芪、白術以補中益氣,逐邪外出。

  典型病例

  徐某某,女,38歲,2013年3月25日初診。

  患者主訴軀幹及四肢皮膚瘙癢起丘斑疹三天。三天前出現軀幹及四肢瘙癢起紅色皮疹,疹塊小如豆粒、大若元幣,為扁平硬結狀,高出皮膚,觸之灼熱礙手,得涼則舒,遇熱加重,白天減輕,傍晚加重,皮膚科診斷為蕁麻疹,予西替利嗪、酮替芬、潑尼松、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等藥物治療,疹塊仍時隱時現,有時出現在頸部及顏面部。患者二年前有過類似症狀,經服用中藥而愈,故再次求診。刻診見患者軀幹、四肢、頸項及顏面部散在皮疹,軀幹及四肢皮膚可兼見搔痕結痂,皮疹塊呈潮紅色,微熱,因局部瘙癢而影響睡眠,伴見口乾,納食可,大便幹。既往月經週期提前3~5天,量少,白帶不多。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細。

  結合患者形體偏瘦,嗜食辛辣,性情急躁,當屬陰虛體質。依據舌脈症狀,辨證為陰虛血燥,風邪外侵,腠理鬱閉。治宜和血潤燥,涼血散結,消風止癢。處以活血消風東加夜交藤養血安神以助眠,加大黃通腑泄熱使邪有出路。

  處方:當歸30克,川芎15克,制首烏30克,生地30克,赤芍15克,牛蒡子15克,威靈仙15克,蟬衣15克,荊芥15克,防風15克,青蒿15克,大黃5克,夜交藤30克,甘草10克。取藥10劑,水煎二次,取汁混合,早晚分服,藥渣加水再煮,睡前擦洗瘙癢處。另囑其多飲水,汗後避風,忌食辛辣、海鮮和牛羊肉等發物。

  2013年4月5日二診,服用中藥2劑後疹塊即消失,口乾、心煩、睡眠、便幹均較前改善,服藥期間偶有疹塊出現,伴有輕微的瘙癢灼熱感,身體無明顯不適,為防患于未然,又予上方10劑煎服,維持原治療,鞏固療效。

  2013年4月26日三診,患者一天前因飲幹紅葡萄糖酒後軀幹部又出現多處斑疹塊,瘙癢潮紅,伴見心煩意亂、腹痛便稀,舌質紅,苔白,脈弦細。此乃餘毒未,酒濕蘊熱引動伏邪而發作。心肝火旺則見心煩意亂,脾胃濕阻則見腹痛腹瀉,依據症候,仍以原方化裁。予上方去大黃、夜交藤,加牡丹皮、蓮子心以清心除煩。取藥10劑,服用同前,同時告知飲食調護的重要性。隨訪三個月未再復發。

  按:西醫認為本病的發生與機體對某些物質過敏、産生變態反應有關。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造成。因此,劉老強調患者個人防護非常重要,如減輕壓力,生活規律,飲食調護等,都是預防本病發生的關鍵。

  在治療中本著“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蕁麻疹急性發作時服用中藥養血和血、祛風散結、解肌止癢,慢性蕁麻疹患者多伴有情緒煩悶、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納谷不香、四肢酸軟等症狀,與肝脾功能失調有關,故飲食、情緒調護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