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營養保健

補氣血:食療有五方

發佈時間: 2014-05-26 14:24:20   |  來源: 健康報   |   健康中國遠端編輯   |  責任編輯: 馮晨

  南京市中醫院金陵名醫館主任中醫師 張鍾愛

  補氣方

  氣虛的人通常會感到非常疲倦、身體乏力、容易氣短,面色看上去非常蒼白,經血量多且顏色淡,還有脈細、舌質淡等症狀。

  西洋參燕窩湯:西洋參3克,燕窩3克,置碗內,隔水燉熟。常服具有益氣補中、養陰潤肺的作用,可用於虛損、幹咳、盜汗、肺陰虛等。

  芪苓鯉魚湯:黃芪50克,茯苓30克,鯉魚1尾。鯉魚去鱗剖洗乾淨,黃芪、茯苓以紗布包裹,加水同煮,以生薑、鹽調味,飲湯吃魚。本方以黃芪補脾益氣、利尿消腫,茯苓利濕補脾,鯉魚滋養補脾、利濕為特點。

  補血方

  血虛的人常常臉色蒼白或者是發黃,牙齦部位也會呈現白色,經常感到疲倦乏力,容易出現失眠、心煩、消瘦、經血少甚至閉經症狀。

  黑糯米補血粥:黑糯米、桂圓和紅棗都是補血的藥材,如果再加上營養價值很高的山藥,補氣血的功效就會尤為顯著。桂圓雖然可以補氣血、促進血液迴圈,但是卻不容易消化,所以每次放七八個共同煮粥就行了。

  烏麻粥:黑芝麻 1 兩,何首烏30~60克,粳米3 兩,紅糖適量,煮粥食,有養血潤燥的功效。

  溫陽方

  體虛有陽虛、陰虛之分。陽虛的人常會面色蒼白,身體乏力,冬天會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以及苔薄、舌質胖而潤、脈搏沉緩等。

  鹿茸淮山竹絲雞湯:鹿茸4克,淮山藥40克,竹絲雞120克。將鹿茸、淮山藥洗凈,竹絲雞去皮、洗凈切塊,放人開水中煮5分鐘,取出過冷水。把用料放燉盅內,加適量開水,隔水慢火燉2~3小時,湯成趁熱服。此湯常用於治腎陽不足、精血虧虛、腰酸肢冷、帶下過多、宮冷不孕、小便清長等。

  養陰方

  陰虛的人常會有面色潮紅、口乾不欲飲、腰酸腿軟、經血過多且色暗紅、舌苔薄、舌質紅、脈細等症狀。

  川貝雪梨豬肺湯:取豬肺120克,洗凈切塊,放開水中煮5分鐘,再用冷水洗凈、瀝幹。將川貝母9克洗凈打碎,雪梨連皮洗凈,去蒂和梨心,梨肉連皮切小塊。各物料全部放入沸水鍋內,文火煮兩小時,調味後隨量飲用,有潤肺止咳利咽之效。

  杏仁雪梨山藥糊:取杏仁10克,雪梨1個,淮山粉、白糖適量。先將杏仁用開水浸泡,去衣,洗凈;雪梨去皮,洗凈,切粒。然後把杏仁、雪梨粒放攪拌機內攪拌成泥狀。用清水適量把杏梨泥、淮山粉、白糖調成糊狀,倒入沸水鍋內(沸水約100毫升)不斷攪拌,煮熟即可。此方能健脾益氣,潤肺止咳。

  活血方

  血瘀的主要證候是血行遲緩不暢,多半是因為情緒意志長期抑鬱,或久居寒冷地區以及臟腑功能失調所造成,以身體較瘦的人為主。其臨床表現為當血瘀滯于臟腑、經絡某一局部時,則發為疼痛,甚至形成腫塊。

  桃仁鱖魚組方:桃仁6克,澤瀉10克,鱖魚100克。制法:鱖魚去鱗、腮、內臟,與桃仁、澤瀉一起,加入蔥、姜等作料一同燉熟。功效:活血化瘀,除濕通竅。

  川芎紅花茶:川芎3~6克,紅花3克,茶葉3~6克。水煎取汁,當茶飲。功效: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值得注意的是,冬令進補不要過於滋膩厚味,以易於消化為準則。對平日內熱較重或陰虛體質的人來説,偏于溫熱的食品不宜食用或不宜過多食用,宜選用鴨肉、鱉肉、黑(白)木耳、芝麻、鯽魚等甘平或甘寒的食品。同時正常人對溫熱食品或藥膳亦不宜太過,因為辛燥太熱,易生火擾陽、耗傷陰液,導致人體陰陽平衡失調。在冬令季節也應適當配合食用蘿蔔、白菜等甘涼滋陰的食品,故民間也有“冬吃蘿蔔夏吃姜”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