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腎病

急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與護養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5-19   來源: 東方網

  急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急性腎炎,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急性腎小球疾病。臨床特點是起病急,表現為血尿、蛋白尿、高血壓、水腫、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本病病因可為細菌(鏈球菌、肺炎球菌、腦膜炎球菌等)、病毒(水痘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梅毒螺旋體、瘧原蟲等感染。

  一、臨床表觀

  大部分患者發病前有咽部或皮膚的鏈球菌感染史,感染後7~20天急性發病。早期出現水腫,輕者僅晨起眼瞼水腫,重者延及全身甚至伴有腹水。起病時多數尿量每日少於500毫升,並由此引起氮質血症(血中肌酐、尿素氮升高)的表現,2周後常尿量增加,腎功能恢復,但有極少數患者發展為無尿,病情加重。一般地説,水腫常在2~4周後自行消腫。另外,有80%左右患者會出現高血壓。

  尿液檢查方面,幾乎全部患者都有血尿,半數以上出現肉眼血尿,持續l~2周後轉為鏡下血尿。所有患者均伴有蛋白尿,一般24小時尿蛋白在0.5~3克之間,少數患者在3.5克以上,甚至發展為腎病綜合徵。此外,尿液檢查尚可見到紅細胞管型、顆粒管型及少量白細胞,如尿中出現纖維蛋白降解産物,表明病情較重。

  全身表現為疲乏、厭食、噁心、嗜睡、頭暈等。

  二、治療

  本病主要為對症治療,防治並發癥,保護腎功能。同時治療感染病灶,多用盤尼西林類治療。

  中醫治療一般將其分為風水氾濫、濕毒浸淫、水濕浸漬、濕熱內壅、下焦熱盛和陰虛濕熱等六個證型。根據中醫“標實邪盛”的特點,治療該病總的講,急性水腫期以祛邪治標為原則,恢復期以扶正補益為大法。常用方劑如越婢加術東加減(麻黃、石膏、甘草、生薑、茯苓皮、冬瓜皮等)、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麻黃、連翹、赤小豆、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敗醬草、冬瓜皮等)、五皮飲合胃苓東加減(茯苓皮、桑白皮、生薑皮、陳皮、大腹皮、澤瀉、豬苓、白術、桂枝、大棗等)、己椒藶黃丸加減(漢防己、椒目、葶藶子、大黃、大腹皮等)、小薊飲子加減(小薊、生地、竹葉、滑石、藕節炭、梔子、茅根、甘草等)和六味地黃丸合大補陰丸加減(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丹皮、澤瀉、知母、石斛等)。

  三、護養

  本病必須臥床休息,直到水腫消退、尿檢驗正常。應予富含維生素的低鹽飲食,一般説,有水腫及高血壓時,每日食鹽以2克左右為宜,嚴重水腫時,氯化鈉應限制到每日0.5克左右。但亦不可超量限制食鹽,否則會使食欲減退,厭食。急性腎炎少尿時,鉀的排出量減少,易産生高血鉀症,必須注意鉀的攝入。

  急性腎炎時飲水應加以控制,每日攝入水量以不顯性失水量加尿量計算。所謂不顯性失水量指患者皮膚蒸發、肺呼出水分和大便排出水分。正常成年人在正常體溫和室溫下,皮膚每天蒸發水500毫升,肺呼出水分400毫升,大便(無腹瀉時)排出水分約100毫升,當氣溫升高時,皮膚出汗增加,體溫每增加1℃,每天皮膚蒸發水分增加l00毫升。所以急性腎炎患者每日攝入水量為不顯性失水量加上尿量。

  關於急性腎炎的蛋白攝入量,當血尿素氮低於14mmol/ L(毫摩爾/升)時,每日攝入蛋白量可在每天每公斤體重1克左右。當血尿素氮超過21.4mmol/L時,每天蛋白攝入量應限制在每天每公斤體重0.5克以內,一天最大量在40克,並以高質低量蛋白飲食。

  急性腎炎有關熱量的攝入也非常重要,如果熱量供應不足,患者就會分解自身的蛋白質,以補充這種不足,這樣就會加重腎臟負擔,不利於疾病恢復。熱量供應可以糖類為主,脂肪熱量可佔總熱量的20%~30%。

  中醫認為,“發性”很大的食物,如羊肉、海鮮、辛辣刺激食物等應少攝入,尤其羊肉,“發性”很大,我們建議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