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情況提示無痛性心梗 服“救心藥”謹記24字訣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5-19 來源: 中新網
1/3心梗患者猝死在院外,本報“名醫大講堂”本週六走進省中醫院,專家將詳細講解如何自救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大科主任張敏洲
本報訊 (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宋莉萍)在我國,每年有26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1人被心血管疾病奪去生命,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達45~55/10萬,死亡比例高達三成以上。
急性心梗,約有1/3的患者發病後很快死亡,直接死於院外,因此急救服藥很重要。專家為服“救心藥”者便於記憶和掌握,總結出了“24字訣”——藥物要“新”、防止“上癮”、先嚼後含、講究姿勢、事不過三、藥不離身。
危害:
1/3心梗患者猝死於院外
5月12日,四川巴中市一名許女士,在打麻將過程中自摸“清一色”,可能過於激動,突然休克,從椅子上摔了下來,搶救無效死亡。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200萬人死於心血管病,佔世界總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而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院外突然死亡(猝死)的主要原因。在我國,心肌梗死的患病率為45~55/10萬。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我國40~50歲左右的中年患者發病率逐年升高,發生本病後,急性期死亡比例達到30%以上。
“1/3的患者發病後很快死亡,直接死於院外,這種猝死的原因與患者出現嚴重惡性心律失常有關。”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大科主任張敏洲説。
自診:
胸痛並伴冷汗要小心
張敏洲建議,人們應學會自我快速診斷是否發生心梗,尤其是掌握“胸痛”這一典型症狀。
心梗發生時,一般突發胸骨後或心前區悶痛不適,壓榨感、緊縮感、瀕死感,向左肩部放射,持續時間超過半小時,煩躁不安。需要注意的是,胸痛也可能表現為頸部緊縮感、頸痛、牙痛、上腹痛、左肩背痛等不典型疼痛,甚至可以是放射手指痛。可發生於任何時段,甚至於安靜或者睡眠時亦可出現。胸痛其實會有前驅症狀,多數病人在發病前1周出現胸悶、氣短、心前區隱痛、緊縮或壓迫感等表現,或平素的心絞痛發作程度重。
與持續半小時以上胸痛相伴的,往往是出冷汗,有時候通過出冷汗症狀可以高度懷疑為急性心肌梗死。
警惕:
七大情況提示無痛性心梗
是不是所有發生急性心梗的患者,都可能首先出現胸痛這種症狀?並非如此!張敏洲特別提醒,特別是感覺神經功能減退的老年人,要警惕下列七種無痛性心梗的存在,儘量獲得最佳治療時間:
(1)近期內,多次發生胸背部悶脹不適、沉重感或氣短明顯等。(2)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咳嗽,咳白黏痰或粉紅色泡沫痰等。(3)突然出現心慌、噁心、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涼等。(4)老年人突發的神志不清或意識喪失。(5)糖尿病人出現昏迷者。(6)不明原因的血壓下降,尤其在近期內出現者。(7)突發的不明原因的暈厥或抽搐。
自救:
吃“救心藥”牢記24字訣
突發心梗,怎麼自救?當高度懷疑心梗發生時,應立即臥床,保持情緒平穩,然後由家人及時撥打120,如果有硝酸甘油類、速效救心丹等藥物(簡稱為“救心藥”)應立即舌下含服,如果有阿司匹林,可服用300mg(3粒),並及時去醫院就診。專家為服“救心藥”者總結了以下24字訣,便於患者記憶和掌握。
藥物要“新”——患者平時應注意藥物的保存,同時服用前注意藥物有無變軟、變黏、變色、破碎現象,發現變質要立即更新,以免失效而影響治療。
防止“上癮”——經常服用這類藥物也可能“上癮”,要防止上“癮”可兩種急救藥交替使用。
先嚼後食——多數人都是按照説明書所説的舌下含服,其效果固然不錯,但是,如果能在心絞痛發作時先嚼後再壓在舌下含服,則效果更好。
講究姿勢——含服本藥時應取坐姿。因為站著含服,頭部位置較高,常因周身血管擴張而致血壓降低,引起暈厥。躺著含服也不妥,因心臟位置較低,而大量血液回流心臟,會加重心臟負擔。
事不過三——在藥物有效的情況下,通常用藥數分鐘後心絞痛就應緩解。若仍不見效,應隔5~10分鐘後再服一次,如此重復2~3次。若仍然無效,就應考慮心梗的可能,立即去醫院或撥打120。
藥不離身——救心藥應隨身攜帶並放置在固定、掏取方便的衣袋中。晚上睡覺時應把“救心藥”放在枕側易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