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中醫資訊

針灸標準化背後的問題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5-13   來源: 健康報

  全國針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劉煒宏

  中醫藥標準化逐步上升,近幾年來已成為熱點問題。日前從中醫藥標準化工作新聞通氣會上透露,已發佈了近500種臨床常見病證的診療指南。伴隨著中醫、中藥、針灸的現代化及國際化,中醫藥標準化的重要性愈加凸顯,而標準化的背後更有一些東西值得制定者反思。

  目前,我國已發佈了各級、各類中醫藥標準500余項,其中國家標準29項,行業標準9項,行業組織標準400余項,而行業組織標準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等學會制定,而且這些標準絕大多數是推薦標準,不是強制性標準。

  在29項國家標準中,針灸標準有23項,包括艾灸等18項技術操作標準、腧穴定位等4項基礎標準和1項器械標準(針灸針)。由此可見,針灸領域的標準化工作為我國中醫藥標準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是行業標準缺失、基礎研究薄弱、診療指南的特色難以明確等。

  行業標準缺失

  一般來講,國家標準要在行業標準或行業組織標準基礎之上産生,而針灸的23項國家標準絕大多數沒有行業標準。對於那些已經流傳了千百年的針灸主流技術來講,院校教育實際上已經形成了規範化教學,在此基礎上形成國家標準還是有一定基礎的。

  但是,對於那些新興技術或者瀕臨失傳的技術來講,直接推出國家標準,就顯得缺少廣泛使用的基礎,在業界難以達成共識,這也是有些針灸技術操作標準受到詬病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國針灸學會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下一階段將大力開展行業組織標準的研究和制訂工作,為研製新的國家標準夯實基礎。

  基礎研究薄弱

  就目前標準的研究和制定過程來講,基本上都是從文獻到文獻,也就是從大量的古代、現代文獻中尋找依據。但問題是,標準中涉及的許多具體問題在文獻中並沒有明確的答案。比如放血時,放多少血能獲得最好的療效?文獻中多描述為“滴”。這個“滴”到底是多少毫升?文獻中記載從數滴到幾十滴。換算成公制單位究竟是多少呢?沒有人對此進行仔細的研究,只能憑臨床醫生的經驗或者通過全國範圍內徵集意見來決定。

  這就暴露出以往針灸研究的弱點,很多亟待明確的臨床實際問題卻是研究的死角,由於它們太常見了(類似留針時間長短等問題),沒有人注意到它們也需要客觀的研究數據作為支撐。因此,標準化工作向現代的針灸臨床研究提出質疑:科研是為臨床服務的,可是有多少項目是為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而設立的呢?

  特色難以明確

  到目前為止,針灸領域中已經發表的臨床實踐指南有5項,在研的有十幾項。臨床實踐指南無非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診斷,一是治療。但是,研究者發現,很難確定針灸治療某一疾病的診療特點。先説診斷。臨床中,針灸有廣泛被採用的、獨特的診斷理論和診斷手段嗎?再説治療。目前某病用某穴或某病用某些穴並無一定之規,除了少數經驗效穴的作用得到了認可外,治療同一疾病時,每位醫生的用穴還是有差異的。這是因為穴位作用的特異性是相對的,不像藥物那樣特異性較強。這些理論上的特點決定了在研究、制定診療指南時,推薦方案難以達成共識,甚至導致有些指南最後寫的像教科書,或者寫的只有原則,沒有穴方。

  綜上,針灸標準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針灸理論體系的問題。深入思考這些問題就會發現,針灸標準化工作已向針灸的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向針灸理論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迫使我們重新審視針灸醫學的理論體系。所以,衡量十幾年的標準化工作成績,不在於制定出來多少標準,關鍵是通過標準化工作促進科研與臨床的緊密結合,從而促進針灸醫學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