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健康頭條

首都兒研所牽頭 首個兒童醫聯體正式啟動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5-11   來源: 新京報

  5月9日上午,首都兒科研究所牽頭,與中日友好醫院等11家醫療機構聯合組成朝陽區兒童醫療聯合體。這也是北京首個兒童醫聯體。

  “兒童就醫困難一直是存在的問題。”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副局長邊寶生昨日在簽約儀式上表示,該醫聯體成立後,不但將提高大型綜合醫院兒科醫療水準,還將提高高碑店、十八里店等一批社區醫院基層兒科醫療水準和病症識別能力,逐步實現分級就診。

  據了解,以往的轉診制度多是從社區醫院或者是二級醫院向三甲醫院轉診,或是在三甲醫院完成主要治療後,轉診到基層醫院康復。

  朝陽區兒童醫聯體成立後,將實現多個三甲醫院與兒研所的平級轉診,即三甲醫院接收到的兒科重症或疑難雜症患者,可通過綠色通道轉診到兒研所這一兒科專科醫院來獲得更好的治療。

  ■ 探訪

  中午診室仍被患者“包圍”

  兒研所皮膚科是這家醫院最“火爆”的科室,每位醫生一天至少要看100個病人。

  記者昨天中午在這家醫院看到,已經12點了,皮膚科每個診室門口還被家長們圍了好幾層,分診臺更是被圍得裏三層外三層。

  記者注意到,多數就診的病兒和家長進診室後,沒多久就會出來。“大家都覺得現在看病排隊太久,輪到自己時,都希望醫生能看上半個小時,但要真是這樣,後面患者等待的時間就更長了。”首都兒科研究所所長羅毅説,現在到兒研所皮膚科看病的多數都是一些輕微病症,“真要是嚴重的病症,你就算要求醫生只看五分鐘,他也看不完。大量輕微病症患者擠向兒研所,也佔了重症患者的醫療時間。”

  從診室出來,在醫院門診樓外,還有近百人排隊等待辦理“京醫通”卡就診,每個掛號窗口也排著幾十米長的隊伍。

  在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上,5月份的每個週末,兒研所皮膚科的號都已經挂滿。

  ■ 措施

  退休專家將到社區開設特色門診

  “緩解看病難,必須依靠分級就診,小病患者儘量讓社區醫院或者是二級醫院來治療。”羅毅稱,社區醫院的硬體設施都是標準化的,常規檢查沒問題,但是社區醫院兒科大夫的診治水準比專科醫院的醫生低一些,一些病看不了,導致了家長們不放心。

  如何讓家長們放心把孩子交給社區醫院診治?據介紹,兒研所將通過醫聯體平臺培訓基層醫生、派出專家到基層就診等多種方式,提升高碑店、十八里店、八里莊、太陽宮、金盞等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兒科醫療水準。

  首都兒科研究所相關科室主任將對這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層醫師進行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培訓,加強對疑難病的識別與轉診能力。指導、協助合作單位開展兒科適宜新技術、新項目,建立和完善兒科的各項管理制度,幫助培養和造就一批兒科技術骨幹團隊。

  為緩解兒科醫療資源不足,醫聯體還將充分發揮退休老專家的作用,有計劃地安排兒研所的退休專家和各專科高年資醫師、技術骨幹到社區,進行門診帶教:開設特色兒科門診,對預約及先期篩查的患兒進行鑒別診治;對下轉的慢病患兒治療、護理技術及相關儀器操作等給予指導;開展部分常規診療技術和康復治療項目;對轄區兒童開展規範的聽力篩查、智力測評等預防保健工作,幫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品牌建設。

  ■ 其他合作

  畸形胎兒有望一齣生就手術

  據介紹,兒研所還將外派醫療團隊,建立以北京婦産醫院為基地,首都兒科研究所為技術支撐的新生兒出生缺陷醫療中心。

  針對産前篩查和産前確診的嚴重先天畸形新生兒,共同制定轉診流程,完善轉運綠色通道。未來逐漸發展成為首都兒科研究所派出治療團隊,到北京婦産醫院開展産房外科。對懷胎期間發現的,可以通過治療來改善或康復的畸形胎兒,在剛出生後的最佳手術期就開展手術。

  “有的新生兒,剛出生就是病危,即便用救護車馬上從婦産醫院送到兒研所也來不及,那麼我們就派出醫療團隊等在産房,孩子一齣生立即投入治療。”羅毅説。

  兒研所還開始追蹤國外的胎兒手術技術,即在懷孕期間就對母親肚子裏的畸形胎兒進行手術。目前,這一技術正在儲備階段。

  ■ 相關新聞

  醫院將評為國家級區域級

  新京報訊 北京衛生計生委醫政處處長路明昨日透露,現行的醫院分級審核評價制度將於今年結束。今後將推行國家級醫療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和普通醫院。“能否評為國家級或區域級醫療中心,首先要看科室是否齊全,另外是看就診量,特別是外地患者在這所醫院的就診比例。” 路明表示,對於疑難雜症的接診比例也是考察重點。

  目前,兒童醫院和天壇醫院已分別申請為國家兒童醫療中心和國家腦卒中醫療中心。據悉,被評為國家級或區域醫療中心的醫院,將獲得更大力度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