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健康頭條

530余種低價藥取消最高零售限價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5-09   來源: 北京青年報

  昨日,國家發改委宣佈,為鼓勵藥企生産低價藥的積極性,減輕患者使用高價藥的負擔,國家取消283種低價西藥和250種低價中成藥的最高零售價,共涉及533個品種中的1100多個劑型。生産企業可在西藥費用日均不超過3元、中成藥日均費用不超過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價。

  哪些低價藥消失了?

  非那根、回蘇靈、銀翹衝、維腦路通、七珍丹等

  低價藥為何短缺?

  原材料供應不足

  用量小或不確定,導致産需銜接不暢

  臨床用藥更新換代

  成本上升售價難漲,企業不願生産

  以藥補醫,醫院更願意賣高價藥

  取消最高限價?

  總體上有利於醫藥費用下降

  能一定程度緩解低價藥難買現狀

  昨天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對這一新規作出解讀稱,將放鬆對低價藥品價格控制,取消針對每個具體品種規格的最高零售限價,允許生産經營者在不超過規定日均費用標準前提下,根據藥品生産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自主制定具體購銷價格,形成更加靈敏反映市場供求的定價機制。

  此外,國家還將統一確定低價藥品日均費用標準。該負責人表示:“綜合考慮藥品生産成本、市場供求狀況和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現階段的低價藥品日均費用標準為:西藥不超過3元,中成藥不超過5元。低價藥標準可以進行動態調整。”

  發改委價格司藥價處處長宋大才就費用標準具體解釋説,西藥不超過3元,中成藥不超過5元,是單品種每天的使用費用。之所以把低價中成藥的標準定為5元每天,是因為最近幾年中藥材的價格漲幅較大,而中成藥的價格受其直接影響。

  根據新規,國家還將建立低價藥品清單進入和退出機制。低價藥品清單由國家發改委和省級價格主管部門,按定價許可權分別向社會公佈。價格主管部門將根據價格或用法、用量變化情況,對低價藥品清單進行動態調整。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各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應在今年7月1日前向社會公佈本級定價範圍內的低價藥品清單。為規範企業定價行為,發改委要求各地對價格變動頻繁或變動幅度較大的,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監測,必要時開展專項調查;對不合理提價要依法重點監管;對價格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嚴肅查處。

  對於此次出臺的低價藥政策,上述人士表示:“將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調動企業生産供應和醫院使用低價藥品的積極性,滿足臨床用藥需求;有利於抑制高價藥品不合理使用,優化臨床用藥結構,降低醫藥費用總體水準。”

  華潤雙鶴藥業公共事務部有關負責人認為:“低價藥政策有利於保證産品合理的利潤空間,有效鼓勵低價藥的生産、銷售,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合理的利潤空間,能保證藥品生産企業投入資金用於提升産品品質等,將更有利於醫藥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製圖/潘璠

  聚焦一

  低價藥會不會因此價格普漲?

  發改委:總體上有利於醫藥費用下降

  在取消低價藥最高零售限價以後,是否意味著今後的低價藥價格將因此普遍上漲,從而增加患者的負擔?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低價藥品大多是生産企業眾多、競爭比較激烈的藥品,放開最高零售限價,市場實際交易價格不會出現普漲現象。

  該負責人具體解釋説:“一是價格主管部門將加強監管和引導,防止經營者濫用自主定價權。二是有關部門將針對低價藥品進一步完善招標採購政策,確保通過競爭形成合理價格。三是即使一些藥品因原輔材料上漲需要調整零售價格,由於有日均費用控制,價格變動也是可控的,而且對低價藥品報銷標準比較高,基本不會增加患者負擔。四是低價藥品和高價藥品之間大都存在一定替代關係,合理調整低價藥品價格,有利於調動企業生産供應低價藥品的積極性,有利於醫療機構優化用藥結構,減少高價藥品使用,從總體上看,有利於醫藥費用下降。”

  華潤雙鶴藥業有關人士也認為,低價藥提高使用量,會一定程度地減少高價藥的使用,對降低患者就醫費用、減輕醫保部門負擔形成利好。而且,這項政策改變的是藥品的定價方式,使藥品價格更多由企業生産成本與市場供求關係來決定,對保證低價藥品的品質安全是有利的,患者也能夠用到更多質優價廉的藥品。

  聚焦二

  是否能徹底改變低價藥難買現狀?

  業內人士:能一定程度緩解 需相關制度配套

  因患關節炎而長期服用消炎痛等低價藥的王女士在得知有關低價藥的新政後,更關注的是今後能不能更容易買到自己想要的低價藥。

  八年前,朱女士開始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一瓶才幾塊錢的消炎痛,發現這藥對自己的病症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不過後來她發現,買到這種低廉的藥品變得越來越困難,無論是在醫院還是藥店都不容易買到。她希望,此次出臺的低價藥新政能改變買不到低價藥的現狀。

  據醫藥業內人士介紹,2008年初,政府為改變藥價虛高等狀況,對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藥品設立最高限價。不過,進入基本藥物目錄的很多非獨家藥品出現惡性競爭,藥企由於自身議價能力差,導致中標價格過低,甚至出現遠低於成本價的情況,後來出現低價藥大面積停産,最終給患者帶來了不便。

  此次出臺的新政是否能改變這一現狀?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藥人士表示,會起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作用。發改委此舉意在引入部分市場機制,把市場機制和價格調控結合起來。但最終低價藥是否能夠滿足市場需求,還得看藥企和醫院的意願,以及國家的相關配套制度。如果藥企仍然賺不到錢,是不可能願意賠本賺吆喝的。

  而華潤雙鶴藥業有關人士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這項政策要切實發揮作用,還有賴於國家相關制度配套和各地遵守執行作為保障。如果相關政策能夠儘快配套出臺,將促進各級政府落實好這項政策,鼓勵和保護企業、醫療機構生産、使用質優價廉藥品的積極性,讓患者受益。

  背景

  低價藥短缺甚至斷供

  昨日,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院藥劑科工作人員對北青報記者表示:“經常在採購藥品過程中遇到低價藥斷貨的情況,比如説治療心衰的用藥地高辛儘管很便宜,每片才合幾分錢,但在臨床非常管用,不過由於藥企嫌利潤太低而不願生産,因而經常會採購不到。”

  據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價格主管部門對政府定價範圍內的藥品制定最高零售限價。由於低價藥品盈利水準比較薄弱,消化成本上漲能力有限,對成本變動比較敏感。而近年來生産成本不斷上升,企業生産供應低價藥品的意願下降,醫院缺乏使用積極性,導致一些低價藥品出現短缺情況。

  華潤雙鶴藥業有關人士向記者介紹,該公司基本藥物批文中約有120個品種屬於日平均治療費低於3元的低價藥,近幾年在産的品種不足40個。

  據悉,為保障低價藥品生産供應,國家衛計委、發改委等八部門已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的意見》,從生産、流通、價格、招採、使用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方式只是其中一項重要措施。

  連結

  這些年“消失”的低價藥

  近年,各大藥企在政府藥品招標採購中惡性競爭,部分納入醫保範圍的低價藥招標價格遠遠低於生産成本。而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的接連上漲,使得一批低價藥被廠家限産或停産。根據此前在醫藥藥品招標中,最低報價者中標的“遊戲規則”,報價最低的藥企在低價藥的競爭中勝出,但卻往往很難保證供貨。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近年不少低價藥在這樣的背景下處境艱難。其中,治療甲亢的常見藥甲巰咪唑片(又稱他巴唑)在部分地區出現“藥荒”問題,有的城市對於這種特效藥全城甚至“一盒難求”,最終逼得發改委等多部門聯手出臺措施保障市場供應。

  此外,藥企停産低價藥的新聞近年也屢見報端。如知名上市藥企神威藥業停産雙黃連注射液、藿香正氣水等知名低價藥,不過即使這些大藥廠停産,也有其他廠商生産這些藥品。但是,像非那根、回蘇靈、銀翹衝、維腦路通、七珍丹這些老百姓曾經耳熟能詳的廉價藥目前已經很難在藥店找到。

  【編輯:薛勤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