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健康産經

國産高端醫療器械:國外有市場 國內少人問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5-09   來源: 光明日報

  一方面,我國生産的高端醫療器械遠銷海外,進入了德、日、法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流市場;另一方面,我國正在使用的高端醫療器械中,80%的CT、90%的超聲波儀器、85%的檢驗儀器、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80%的中高檔監視儀、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是外國品牌,國內産品難見蹤影。

  “我們的高端醫療器械已經進入了國際市場,但要想進入國內市場卻很難。”蘇州凱迪泰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鋼對記者説,語氣中帶著自豪又有頗多無奈。

  據統計,目前我國正在使用的高端醫療器械中,80%的CT、90%的超聲波儀器、85%的檢驗儀器、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80%的中高檔監視儀、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是外國品牌,國內産品難見蹤影。

  “我們的心臟導管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批准,已進入美國市場,還有一些高端醫療器械遠銷海內外,進入了德、日、法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流市場。甚至,我們的産品還進入了德國的醫療保險,可以在當地醫保報銷。”邱鋼説,“像在我所在的蘇州醫療器械産業園,就聚集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高端醫療器械生産企業。”

  儘管如此,國産高端醫療器械依然面臨“墻外”開花、“墻內”卻並不香的尷尬局面。

  規模小,低端化,拖累行業整體形象

  “很多大醫院在採購高端醫療器械的招標書上,都明確表明不買國産器械。”邱鋼説,“醫院普遍認為國內産品品質不佳,擔心在使用中會出故障,因此,即便是好的高端産品也受了拖累。”

  長期以來,我國醫療器械生産企業以小規模居多且佈局散亂。

  “整個德國的醫療器械生産企業才不到兩百家。而在2012年,僅蘇州市就聚集了醫療器械生産企業543家,儘管其中215家企業的年産值不足百萬元。”蘇州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陳建民説。“據《2013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最新統計,目前我國有醫療器械生産企業17000余家,90%是年收入在兩千萬元以內的中小型企業。”事實上,很多小企業的主打産品,不過是一次性注射器這樣的低端産品。

  “美國最大的40家醫療器械企業的産值佔全球醫療器械産值的20%,而我國所有醫療器械企業的産值只佔約5%。”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會長趙毅新分析説,企業個體規模小,則研發投入少,品質差異甚大。

  這些小企業,不僅生産技術含量較低,其生産工藝和品質控制的安全有效性更是大問題。同時,很多企業以低投入維持生存,只強調“成本控制”,選擇原材料差。凡此種種,反映在産品上,就是品質難有保證。對此,負責醫療器械監管工作的陳建民深有體會。

  參差不齊的品質水準直接導致不理想的使用體驗,進而形成了對國産醫療器械的不信任。儘管近幾年,部分國産高端醫療器械産品品質已經達到國際水準,但先入為主的觀念依然揮之不去。《2013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明確指出,“由於國內醫療機構長期偏重於使用進口設備以及招標監管不嚴等,部分國産高端醫療器械遭受歧視,難以拓展國內市場。”

  沒實力,缺規劃,抓不住“未來的醫生”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與國際品牌相比,國産高端醫療器械的産品推廣方式仍然是粗放式的,缺乏有效的市場行銷規劃。”蘇州市蘇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茅聯群博士指出,近年來,國産高端醫療器械的研發力度很大,但研發的主要是單一産品,而現代醫療診斷最需要的,是成系統的解決方案,單一産品很難推廣。

  更為關鍵的是,與國內企業不同,國外醫療器械生産企業對其高端設備,有著清晰和長期的推廣和行銷規劃,尤其看重“未來的醫生”群體。

  據記者了解,目前,很多國外高端醫療器械生産企業已經把産品推廣滲入國內醫學院校,通過捐助、合作等多種形式,把自己的産品作為教學時師生使用的“教材”或“道具”,使那些“未來的醫生”在學生時代即對其産生心理上的信賴。

  在校園之外,有的企業會為醫院實習生提供培訓機會,培訓過程中自然會與其産品有“接觸”。還有些企業,更是針對其器械而開發相關手術術式或技術,使相關手術只能通過他們的高端器械才能完成。這些“深謀遠慮”的行銷,使得醫生對其器械形成依賴。

  “在做醫生之前産生信賴,在做醫生之後形成依賴”,這樣的行銷方式,鑄就了國外品牌的競爭性優勢。然而,這樣的行銷卻不是所有企業想做就能做到的,特別是對於那些小而散的國內企業,更是不可企及。

  陳建民表示,他們將對蘇州當地的醫療器械生産企業進行引導,對一些産品比較好,但推銷能力差的企業,進行收購兼併,促進企業優化資源、做大做強。而據食藥監總局的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將在全國範圍內對國産醫療器械企業進行兼併整合,以提高整個行業的研發能力和品質控制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