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健康産經

健康服務業或成又一爆發産業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5-08   來源: 健康報

  5月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發佈,為推動健康服務業轉型發展加碼。

  《實施意見》提出將按照“提升杭州、服務全省、示範全國”的定位,以醫療服務、護理與康復、養生保健、健康資訊、健康管理、健康服務業相關支撐行業為重點,以放寬市場準入和加強項目建設、平臺建設、要素保障、公共服務為動力,做強做大一批業內領先的健康服務企業,引進和培育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健康服務人才,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健康服務品牌和健康服務産業集群,將杭州打造成為健康服務産業發展的全國示範區。

  “將健康服務業打造成為又一個新增點,同時將健康服務業塑造成為城市的又一張金字招牌和閃亮名片,杭州已然蓄勢待發。”市發改委副主任、杭州服務業促進局局長朱師鈞説。

  凸顯“大健康”理念 産業“串珠成鏈”

  將時間回到2013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從中央層面首次明確著力培育“健康服務業”的政策導向,並明確提出到2020年,力爭使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

  “健康服務業包括醫療護理、康復保健、健身養生等眾多領域,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和薄弱環節,而且更被視作是21世紀最有前景的産業領域之一,結合中央層面的政策引導以及杭州實際,我們感知到健康服務業有望成為杭州産業發展的又一個潛在新增點。”朱師鈞説。

  權威機構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健康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僅為5%左右,而美國2009年就已達17.6%。據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未來7年市場規模預計將增加3倍。而這樣的宏觀背景也為杭州發力健康服務業打開了時間窗口。

  “更為系統地推進杭州健康服務業的發展,促使‘大健康’産業領域內資源的優化配置,打造集群發展的健康服務産業鏈,是此次《實施意見》力圖實現的政策目標。”朱師鈞説。

  而此次出臺的《實施意見》也凸顯了“串珠成鏈”的政策導向。醫療服務、護理與康復服務、養生保健服務、健康資訊産業、健康管理服務、健康服務業相關支撐産業六大重點領域囊括其中。

  放寬市場準入 力破産業發展“玻璃門”

  在此次發佈的《實施意見》中,放寬市場準入,打破産業發展中的各種“玻璃門”和“彈簧門”,營造更為公平的發展環境,成為其中的重要政策支點。

  《實施意見》提出,將進一步規範、公開醫療機構設立的基本標準、審批程式,研究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審批事項,建立公開、便民、高效和規範的審批工作機制。簡化對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兒童醫院等緊缺型醫療機構的立項、開辦、執業資格、醫保定點等審批手續。民營醫療機構設置和執業的準入條件與公辦醫療機構同等對待。

  其中,由社會資本投資開辦的床位不滿250張的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康復醫院、療養院、專科疾病防治院、護理院和床位不滿150張的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等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許可權下放至各區、縣(市)衛生行政部門。

  此外,根據《實施意見》,杭州下一步還將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的整合。“鼓勵港澳臺地區以及國際知名品牌醫療實體在杭舉辦醫療機構,按省、市有關規定享受優先支援政策。香港和澳門健康服務提供者依法經內地主管部門批准,可以設立獨資醫院。”

  優化資源佈局 打造健康服務業産業集群

  健康服務産業的崛起,無疑需要一批優質産業項目的輻射與帶動,並借此延伸和拓展産業鏈條,變點狀的孤立發展為成片的集群發展。

  打造一批特色鮮明、佈局合理、錯位發展的健康服務業集聚區,同樣是撬動健康服務業發展的核心抓手。

  《實施意見》提出要優化健康服務業佈局。各區、縣(市)要結合本地實際和特色優勢,按照“規劃一批、招商一批、建設一批”的思路推進建設項目,調整完善區域衛生規劃,加強蕭山區、余杭區和五縣(市)醫療機構佈局。保證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空間,明確各地鼓勵和引導舉辦民營醫療機構的區域、類別、專業、規模等。

  在此基礎上,《實施意見》鼓勵各區、縣(市)在土地規劃、市政配套、機構準入、人才引進、執業環境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和傾斜,規劃建設一批健康服務業集聚區,也將為此提供土地空間方面的保障。“支援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産和原有土地興辦健康服務業,鼓勵社會資本利用‘退二進三’的廠房舉辦健康服務機構。鼓勵對工業廠房地下空間進行綜合開發和利用,作為健康服務機構地上建築配套或附屬設施。”

  強化要素保障 力撐企業做強做大

  在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支撐方面遭遇隱形壁壘和機會不平等,是不少民營醫療機構、健康服務企業在進入相關産業領域時的主要困惑。而為了破解這一困局,為民營醫療機構及健康服務企業營造更為公平的發展環境,杭州也試圖有所作為。

  比如在人才保障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將促進醫務人員在公立醫院和民營醫療機構間有序流動。民營醫療機構的衛生技術人員可按照公辦醫療機構同類人員標準參加事業單位社會保險,並由參保單位一次性繳納應由用人單位負擔的相關社保補貼費用後,參保人員享受與公辦醫療機構同類人員同等待遇。

  此外,還將完善醫師多點執業制度,支援符合條件的人員開展多點執業。在養老機構服務的具有執業資格的醫護人員,在職稱評定、專業技術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等方面,享有與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同等待遇。

  而在資金保障方面,《實施意見》則提出將搭建金融機構與健康服務業企業的對接平臺,加大對健康服務業企業的融資支援力度。營利性醫療機構可以利用有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産權明晰的房産等固定資産為自身債務提供擔保,申請抵押貸款。支援民營醫療機構以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方式籌集建設發展資金。支援符合條件的民營醫療機構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整合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強化對健康服務業薄弱環節、關鍵領域、重點區域的扶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