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癌症

發現甲狀腺結節勿忘癌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5-05   來源: 東方網

  年近七旬的李奶奶,8年前發現右頸部腫塊,經B超證實腫塊生長于右側甲狀腺,醫生建議她手術治療。但她自覺心不慌,頭不暈,能吃能睡,不癢不痛,拒絕手術,家屬也只好順從。不久前,李奶奶出現聲音嘶啞,且進行性加重。轉來湘雅醫院,經B超檢查發現其甲狀腺腫塊比原來增大了5倍,且腫塊旁邊又出現新的腫塊。採用細針抽吸活檢,病理報告為甲狀腺腺癌,同時X線檢查發現有肺轉移,目前已無手術根治的可能。

  甲狀腺結節是常見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為5%~50%。差異如此之大,受地區(含碘量)、年齡、性別等影響。一般而言,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逐漸上升。在未經頭頸部放射治療的兒童中僅為0.05%~1.8%,而在一份屍檢報告中,50歲以上,不論男女,50%的人有甲狀腺結節,80歲以上者,80%的女性和65%的男性有甲狀腺結節。兒童期若接受過頭頸部放射治療,甲狀腺結節患病率明顯增加。1945年日本廣島和長崎受原子彈襲擊,甲狀腺結節患病率上升了2.3%。

  引起甲狀腺結節的常見病因有甲狀腺的退行性變、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及腫瘤等,根據其臨床表現可分為:膠質性、囊性、淋巴細胞性(橋本氏)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甲狀腺腺瘤(良性)、惡性腫瘤(乳頭狀細胞癌、濾泡細胞癌、髓樣癌、未分化細胞癌、轉移癌)。

  病因不同,治療各異。病人和醫生最為關注的莫過於甲狀腺結節是否為癌。儘管甲狀腺結節中惡性腫瘤僅佔5%,多數屬於良性病變卻遭到手術切除,而實為惡性病變的結節,又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因此,如何正確識別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是治療的關鍵,關係到病人的安危。目前,識別甲狀腺結節良惡的方法有:高解析度的超聲檢查、核素掃描、CT、MRI、高敏感度的促甲狀腺素(sTSH)測定、左旋甲狀腺素(LT4)抑制試驗、細針抽吸活檢(FNA)等。以FNA實用價值最高,一般可根據上述檢查的結果決定治療的方法。

  ●實質性單結節核素掃描為熱結節的甲狀腺單發結節,癌變可能性較小,可先試用甲狀腺素(LT4)抑制治療或核素治療。冷結節多需手術治療。凡發展快、質地硬的單發結節,或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者或兒童的單發結節,因惡性可能大,應早日手術。

  ●多結節甲狀腺腫(MNG)傳統認為MNG發生癌的機會要比單發結節少。而用高解析度的超聲檢查發現許多捫診為單發結節者實際上是多發結節,現在認為兩者之間癌的發生率沒有多少差別。因此,對於MNG的處理首先要排除惡性。若sTSH降低提示為甲亢。若FNA細胞學診斷為惡性或可疑惡性者,應予手術治療。

  ●囊腫良性或惡性退行性變皆可形成囊腫,純甲狀腺囊腫罕見,凡持續或復發的混合性腫塊應予以切除。

  ●摸不到的結節近年來由於B超、CT、MRI的發展,在作其他檢查時,可意外地發現小的摸不到的甲狀腺結節。這種情況多見於老年人,一般無甲狀腺病史、無甲狀腺結節,也無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結節小于1.5cm,只需隨訪觀察,若結節大於1.5cm,可在超聲指導下作FNA,然後根據細胞學結果,再進一步處理。

  ●放射結節頭頸部接受放射治療者易發生甲狀腺癌,放射後早至5年,晚至30年。凡頭頸部接受放療後甲狀腺出現結節者,應作FNA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