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不抗癡呆還會中毒?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5-05 來源: 廣州日報
目前全世界估計有1800萬人遭受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症)的困擾,癡呆已成為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醫學科學家對其展開重點研究,老百姓、患者也不閒著,紛紛尋找防治癡呆的“靈丹妙藥”。於是銀杏粉墨登場,成為備受人們追捧的抗癡呆“明星”,銀杏葉提取物製劑充斥市場,民間亦流行用銀杏葉泡水,用銀杏果實(白果)煲湯煲粥。然而,近年來多項嚴謹的科學研究給銀杏大潑冷水,認為可能沒有作用,其毒性反而值得人們警惕。
銀杏通血管,所以抗癡呆?
銀杏,古稱白果,被認為全身都是寶,其樹葉與果實入藥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食療本草》與《本草綱目》記載,銀杏葉可用於“心悸怔忡”、“肺虛咳喘”等病症。在市場上,銀杏和銀杏提取物一直被當做增強記憶的藥物來銷售,購買者眾。根據《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診療指南2011》,有部分研究發現銀杏葉對阿爾茨海默病有輕微的治療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神經精神症狀,延緩癡呆病程。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康復科(神經內科二區)主任徐武華教授介紹,實驗室研究發現銀杏所含的黃酮類活性物質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很早就被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學説中有血管起源一説,近年來研究發現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在其發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此病甚至與同是動脈粥樣硬化誘發的血管性癡呆沒有絕對的界限,因此人們相信,銀杏製劑也可能有抗癡呆的作用。
循證醫學不支援銀杏抗癡呆
《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診療指南2011》也指出,一些試驗認為銀杏對癡呆沒有改善作用,例如美國從2000至2009年間開展了一項為期6年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結果顯示銀杏葉提取物不能有效降低正常老人或輕度認知功能損害患者出現阿爾茨海默病的概率。因此,銀杏葉能否防治癡呆尚無定論。
近期,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法國一項歷時5年樣本多達2845人的研究,稱通過服用銀杏或銀杏提取物預防或延緩老年癡呆症是無效的。參加研究的老人基本在70歲以上,有記憶方面的問題,一半人一天兩次服用銀杏提取物,另一半人則服用安慰劑,5年後銀杏組有4%的人患老年癡呆,與未服銀杏的人差別不大。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教授埃德澤德·厄恩斯特説:“這是目前為止是關於銀杏葉的最大規模實驗,結果令人失望,它不能減少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風險。”
美國老年癡呆症研究專家隆·施耐德博士稱,已經有近10000人參加了銀杏對提高記憶或促進大腦活動作用的實驗,“對這種物質的研究非常廣泛,卻沒有一個實驗表明它有改善或延緩記憶減退的作用。”
徐武華評價上述實驗稱,那些都屬於大型、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研究,結論符合循證醫學的要求,很有説服力。他説,癡呆的病因很多,抑鬱症、腦外傷、高血脂、高血壓、一氧化碳中毒等都可以導致,銀杏即使有預防作用,也只能作用於其中的個別因素。他不反對患者嘗試銀杏製劑,或者自己用銀杏葉泡水喝、用銀杏的果實白果煲湯,但不贊成單純用銀杏去防治癡呆。一些商家誇大了銀杏的療效,患者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更不能用銀杏替代醫生開的藥物,“沒有任何一種中成藥長期服用能夠預防癡呆,銀杏、靈芝、冬蟲夏草之類都是不科學的,或許有用,但心理安慰的成分更多一點。”
但徐武華也指出,現時國外有關銀杏干預癡呆的實驗研究本身在設計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服用銀杏的時機太晚,觀察的時間太短,還不能完全否定銀杏的抗癡呆作用。他建議預防癡呆最好從生活方式開始:堅持均衡飲食,保持愉快的心情與積極向上的態度,經常鍛鍊身體,經常做健康檢查,避免抽煙、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食白果、泡銀杏葉有可能中毒
研究發現銀杏含有銀杏毒素,生食或炒食過量均可導致中毒,小兒誤服中毒特別常見。中毒現象出現在服後1~12小時,症狀為發熱、嘔吐、腹痛、泄瀉、驚厥、呼吸困難,嚴重者可死於呼吸衰竭。少數人可出現感覺障礙和下肢癱瘓。
研究表明銀杏葉有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長時間、大劑量應用可引起嚴重出血。銀杏葉也有一定毒性,其毒性成分為白果酸、氫氰酸、組胺等水溶性較高的物質,而銀杏葉中的活性成分黃酮類卻多不溶于水。因此,民間直接用銀杏葉泡茶喝非但得不到活性成分,喝到的反而可能是有毒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