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社區醫生為啥推諉病人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5-02 來源: 人民日報
●讓社區醫生由懶變勤,必須建立競爭性的社區“守門人”制度,讓社區居民擁有充分的自由選擇權,倒逼醫生優勝劣汰
據報道,某地一位居民因感冒發燒,來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醫生告訴他,這裡沒有退燒針,不能做血常規,也不能做皮試,建議去大醫院。無奈,他只好去大醫院排了半天隊,才打上了針。
近年來,社區醫生推諉病人的現象時有發生。雖然是一件小事,卻反映出基層醫療衛生體系中的“短板”,即社區居民健康“守門人”怠速運作,積極性不高。目前,公立社區醫療機構全部“吃皇糧”,基本藥物銷售零差率,同時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儘管一些地方提高了績效工資比例,提倡“多勞多得”,但在實際操作中平均主義傾向嚴重,收入最高的醫生與最低的相差不多,醫務人員積極性嚴重受挫,導致很多普通病人都被推到了大醫院。
醫療是一個服務行業,激勵醫生多幹活,是增加醫療資源供給的最好辦法。因此,醫生的薪酬制度應採取強激勵機制,多勞多得,優勞優得,上不封頂。固定薪酬制是一種弱激勵機制,更適合於教師、公務員,但不適合於醫生。目前,社區公立醫療機構屬於事業單位,醫生的薪酬與教師、公務員基本接軌,這種制度安排顯然不符合醫療行業特點,不利於充分調動醫生的積極性。
更重要的是,我國的社區醫療機構絕大多數是由政府辦的,社會資本辦的寥寥無幾,很難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因為競爭必然意味著淘汰,如果讓部分公立醫療機構關門倒閉,就會造成資源浪費。所以,政府往往通過區域衛生規劃的這只“手”,儘量避免社區醫療機構之間競爭。而在沒有競爭的環境中,醫生自然缺乏提高服務品質的動力,推諉病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見,要想讓社區醫生由懶變勤,必須建立競爭性的社區“守門人”制度,讓社區居民擁有充分的自由選擇權,從而倒逼醫生優勝劣汰,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首先,鼓勵社會資本興辦社區醫療機構。廢止有關社區醫療機構設置的位置、規模、數量等限制,讓社會資本自由參與競爭,並允許社會資本參與公立社區醫療機構改制重組。對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府主要是花錢買服務。不管公辦私辦,誰的品質高,就購買誰的。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打破醫保定點主要集中在公立社區醫療機構的局面,無論何種所有制,一律同等對待。同時,允許參保居民自由選擇首診機構和家庭醫生,促進醫療機構之間合理競爭。
其次,取消對醫生的執業限制。例如,允許醫師自主開辦個體或合夥制診所,不需要有關部門審批,實行備案制。目前,很多大醫院高年資醫生都願意到社區開辦診所,只是苦於審批門檻太高。只要放開限制,這些專科醫生經過培訓,完全可以成為社區居民認可的全科醫生,從而迅速解決基層優秀醫生短缺問題。最近,深圳市出臺新規定,新辦門診部和診所不再需要與原有醫療機構相隔一定距離,此舉為社會資本辦醫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今後,私人診所可以像餐館一樣自由競爭,即便是在醫療資源密集區域,也要讓市場來決定誰能生存。
有競爭才有活力,沒競爭一潭死水。在非洲大草原上,羚羊和獅子每天都在賽跑。羚羊拼命跑是為了不被吃掉,獅子拼命跑是為了不被餓死。結果,活下來的都是優良品種。在社區,公立醫療機構和私立醫療機構就是一對“獅子和羚羊”,建立一個競爭性的社區“守門人”制度,必將提升整體醫療品質,讓居民享受到價廉質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