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患者如何調養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4-24 來源: 東方網
腎病患者為何不宜吃鹹及海鮮?
腎病患者首先要飲食清淡,少食海鮮。鹹屬腎,腎病患人不宜吃得過鹹,尤其是水腫病人,甚至要無鹽飲食,否則治療不易收效。
海鮮類食物往往過於寒涼,會加重腎臟負擔,往往造成蛋白尿增加,病情加重。所以建議腎炎或者腎病患者忌食海鮮,防止病情反覆。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患者在治療好轉後食用海鮮、鹹魚也會病情反覆,應該避免。
對痛風、高尿酸血症或腎衰竭的患者,豆製品也在慎食之列。豆製品富含蛋白質,過量食用會加重腎臟負擔,故不宜多食。另外,在服用中藥時生冷、辛辣食品也在禁忌,應遵照醫囑,不可貪嘴。
腎病患者吃什麼好?
黑色食物 腎屬水,黑色食物入腎,所以大家習慣吃黑芝麻、黑木耳、黑米等黑色的食物來補腎。但是常用的很多補腎食物都是白色的,如芡實、山藥,為什麼呢?因為白色屬金,金能生水,白色食物可補肺,通過補肺可起到更好的補腎效果,這就是中醫“虛則補其母”的思路。所以百合、麥冬、銀耳、山藥、雪梨等,即可補肺,又能補腎。
堅果類 中醫治療不孕不育有一個很有名的方子,叫做五子衍宗丸,就是取枸杞子、菟絲子、北五味子、覆盆子、車前子配合而成,這是因為種子蘊含巨大的生命力,蘊藏著植物的精華,用植物之“精”補人之“精”,用於補腎極為有效。所以平時吃點核桃、松子、瓜子、板栗之類的堅果,也有補腎的效果。但是在腎衰竭時堅果類的應該少吃,防止血鉀過高。
腎病何時服中藥最好?
根據中醫子午流注理論,酉時補腎效果佳。酉時(17:00~19:00)屬腎經循行時段。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吃些補腎的食物或中藥,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感覺空腹服藥胃部不適,可在餐後1小時服藥。
根據子午流注理論,申時(15:00~17:00)屬膀胱腎經循行時段。尿路感染患者在這段時間服藥,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若使用中藥擇時坐浴的方法治療尿路感染,也可取這段時間內坐浴,以提高療效。
腎病能否推拿、針灸?
推拿、針灸、耳穴和穴位敷貼都是中醫的有效治療手段,在辨證論治的情況下療效最好。但是腎病患者冬季不宜推拿背脊部,以防汗出傷精。
冬季以收藏為主,應順時藏精。因此,如果冬天沒有把陽氣收藏好,反而去蒸桑拿,或者按摩脊背導致出汗,或在房事等方面過度耗散掉,與冬季收藏的規律相違背,就容易精氣虧虛,來年的抵抗力低下,非常容易感冒,或者得瘟疫類的傳染病,也于腎病的調養不利。
腎病患者如何起居?
腎病應早睡,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不宜過於勞累。特別是23:00~1:00之間最宜保養精氣,因此最晚不能超過22:30休息。酉時屬腎經循行時段可以適當放鬆及休息。
避免感冒,平時應及時增減衣物,避免長時間吹空調,進食生冷食物,以防感冒,否則疾病容易反覆,出現尿蛋白、血尿增加等尿檢異常。在治療期間,如有感冒、發燒、感染等情況出現,應及時與醫生聯繫,以便及時治療,避免並發癥加重。
另外,恐傷腎,腎病患者不宜長期處於恐慌狀態,應放鬆心情,安心養病。同時,看恐怖片也是有礙身心健康的。
腎衰患者能否灌腸?
灌腸可以通便,在古代也是宮廷養生排毒的手段之一。在慢性腎衰患者身上灌腸還有更多的益處。臨床中多選用制大黃、丹參、牡蠣、積雪草、麥冬等藥物水煎後保留灌腸,可通過增加大便排泄毒素,減輕腎臟負擔,從而起到輔助腎臟功能恢復的效果。一般以灌腸每天大便2~4次,不感覺便後乏力為妥。若大便過多或有虛脫的感覺,則應暫停或減量。
腎病綜合徵如何食療?
腎病綜合徵患者若白蛋白偏低,水腫很難消退。《肘後備急方》提到鯉魚治療水腫的驗方:“治卒腫滿,身面皆洪大方。大鯉一頭,醇酒三升,煮之令酒幹盡,乃食之。勿用醋及鹽豉他物雜也,不過三兩服,瘥。”歷代運用鯉魚的經驗,均喜好與赤小豆,砂仁等藥物為伍使用。赤小豆俗稱紅豆,具備利水消種,解毒排膿等功效。鯉魚、鯽魚均可與赤小豆等伍用煲湯,有報道赤小豆鯽魚湯不僅適合腎病綜合徵引起的水腫患者食用,也適合因心臟、肝臟等疾病引起的水腫以及婦女更年期水腫、妊娠水腫患者服食。對於正常孕婦懷孕後水腫,鯽魚、鯉魚分別與赤小豆煲湯均可,能夠解除孕婦水腫尤其腿腫的煩惱。
古代治療水腫病,宜戒忿怒,遠酒色,適寒溫,禁食鹽醋、蝦蟹及生冷等品。一般在腫退後三個月可少鹽飲食,漸漸增加。
腎病患者為何需檢查心臟?
目前西醫經過臨床觀察,提出心腎綜合徵的概念,心腎疾病並見並相互影響,一方面因為心腎均屬少陰經,另一方面也是在病理上腎臟首先會影響到心臟,而心臟病患者在罹患腎臟病時多進展更快。根據中醫五行生克的精神,故治腎應先治心。而治腎先治心則在戰略上守其必攻之處,從而立於不敗之地,防止了疾病的進一步惡化。
現代研究發現,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腎功能損害是很常見的,合併腎功能損害的心力衰竭患者預後更差。同普通人群相比,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增加10~20倍。所以,腎病患者應完善心臟方面的檢查,有利於醫生綜合評估病情,預測疾病進展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