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營養保健

拍掌喝水深呼吸!教你三周養出健康血管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4-16   來源: 環球網

  擁有“好”血管是身體健康的基礎,但大部分人卻做得不夠好。一直研究生物療法的大韓生物療法學會會長、大韓醫師學會執行理事韓東河在新書《只有醫生知道的血管健康書》中指出,養出好血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書中推薦了3個7天養出健康血管的好方法,《生命時報》在此基礎上採訪專家,幫您制訂護血管計劃,長期堅持定有收效。

  第一週:培養七種生活習慣

  星期一:拍掌。韓東河説,手是人體的縮影,每次拍掌,都相當於刺激了全身穴位。拍掌時産生的熱量還能促進血液迴圈。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補充説,雙手摩擦、握緊拳頭再伸開,或反覆甩手都有類似效果。

  星期二:悠閒散步。楊力表示,走路能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迴圈。美國官方建議,每天1萬步最有益健康。空間較小時也可以原地踏步。

  星期三:喝水。長時間脫水會使血液變稠。研究發現,3個時段喝水最防心臟病:清晨醒後一杯水降低血液黏稠度;睡前半小時適量飲水能防血栓;深夜醒來喝點水,可降低腦血栓和心肌梗死幾率。

  星期四:放鬆身體。放鬆身體和肌肉時,血管也會“放鬆”。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張湖德表示,平時多做伸展運動,不僅能促進相關部位的血液迴圈,還能解決肌肉僵硬問題。

  星期五:深呼吸。健康的呼吸是一劑良藥。楊力説,深而緩慢的呼吸可緩解交感神經緊張,放鬆身體,各臟器和細胞也能均衡地獲得供血。美國研究發現,腹式深呼吸可促進血液迴圈,使細胞獲得更多營養和氧氣。

  星期六:多笑。韓東河表示,笑能激活副交感神經,刺激內臟血管和毛細血管擴張。即使有傷心事,故意做出笑的表情也會有效。

  星期天:躺下休息。平躺可使血液及營養均衡地被輸送到身體各處。因此,休息時,只要有條件,哪怕1分鐘也最好平躺下。

  第二周:嘗試七種鍛鍊動作

  星期一:手腕腳腕動作。韓東河説,重復小腿肌肉動作,有助靜脈血液迴圈。平躺,伸直手指,手腕向手背方向抬起,腳腕同時向腳背方向抬起,而後恢復手腕、腳腕繃直,反覆幾次。

  星期二:做體操。注重活動身體關節的體操,能舒緩僵硬的血管,促進關節處的血液迴圈,建議做操至身體微微出汗。當頭腦發沉或肩膀發硬、酸痛時,轉動脖子或十指交叉把頭向前、向上拉伸也有好處。

  星期三:伸展運動。拉伸肌肉對血管有鍛鍊效果。楊力認為,伸懶腰也是一種伸展運動,當我們感到身體仿佛有電流通過,就是在打開氣血,促進迴圈。

  星期四:做有氧運動。美國研究發現,運動能使人吸收比平常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氧。吸氧量增多,呼吸頻率加快,還有利於將一些致癌物排出體外。長期、規律地堅持慢跑、快走、游泳等效果更好。

  星期五:泡熱水澡。張湖德説,泡澡時體溫會略有上升,對促進血液迴圈大有好處。但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的人不宜飽餐後泡澡。

  星期六:按摩。楊力告訴記者,按摩是提高體溫、促進血液迴圈最自然的方法。因為它可以促進末梢血管的血液迴圈。

  星期天:瑜伽。韓東河表示,每天早起練7分鐘瑜伽或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有利於降低心率、放鬆血管。

  第三周:做到七種理療效果

  星期一:暖手。手涼一般由末梢迴圈不良導致。要活血通脈,可按摩手部的陽池穴(腕背橫紋處,正對中指和無名指指縫)。平時還應注意手部保暖,儘量少食生冷之物。

  星期二:暖腳。張湖德説,雙腳遠離心臟,血液迴圈易受影響,且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一定要注意鞋襪溫暖、乾燥;多泡泡腳;每坐2~3小時起身走動10分鐘。

  星期三:醒腦開竅。人體是有機聯繫的,腳腕浮腫、血液迴圈差,可指壓風池穴(後頸部,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緩解,且有醒腦之效。

  星期四:暖腰部。張湖德説,腰受涼,全身都受影響。暖腰除及時增添衣服,還要注意睡覺蓋好被子;睡前可用雙手搓腰眼。

  星期五:舒緩心情。按壓心經經絡不僅有益心臟,還能緩解精神問題。建議平時多按壓拍打手臂內側一線。

  星期六:疏肝理氣。拍打肝經,有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平時可多由下而上拍打腿部靠內側。

  星期天:暢通氣血。楊力表示,肺經能調養身體氣血,肺經健康,氣血就旺盛,平時可從上至下拍打手臂外側。

  【編輯:薛勤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