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健康心理

少年派的集體無意識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4-16   來源: 中國青年網

  首先我想簡單説講下榮格關於心理模型的理論。

  人的心理結構大概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意識、個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

  自我作為意識的中心,個體無意識作為被壓抑的心理內容的倉庫。意識與無意識通常都被認為來源於經驗。

  集體無意識是一個儲藏所,它儲藏著所有那些被榮格稱之為原始意象的潛在的意向。原始指的是最初或本源,原始意象因此涉及到心理的最初的發展。人從他的祖先(包括他的人類祖先,也包括他的前人類祖先和動物祖先)哪兒繼承了這些意象。這裡所説的種族意象的繼承並不意味著一個人可以有意識的回憶或擁有他的祖先所曾擁有過的那些意象,而是説,它們是一些先天傾向或潛在的可能性,即採取與自己的祖先同樣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和作出反應。例如,人對蛇和對黑暗的恐懼。人並不需要通過親身經驗才獲得對蛇和黑暗的恐懼,當然親身經驗也可以加強一個人的先天傾向,是因為我們的原始祖先對這些恐懼有著千萬年的經驗。這些經驗於是深深地鏤刻在人的大腦之中。

  由此我們發現,一共有兩個“宇宙”,一個是以皮膚為分割的外部世界的宇宙,由物質、物理規律、大自然以及其他人構成。一個是以皮膚為分割的內部世界的宇宙,由自我、情結以及原型和原始意象構成。

  兩個世界同樣豐富,內傾的人更加關注內部世界(也就是個人自我、個體無意識以及集體無意識),外傾的人更加關注外部世界。

  東方文明的文化整體上更加內傾,為向內的精神世界發展提供了溫床。或許是人口眾多的關係,為了在擁擠的空間中容納更多的人,整體上東方文明是壓抑外傾一面的,因此在文化和宗教上給內傾的發展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西方文明的文化整體上更加外傾,為向外的外部世界發展提供了溫床。邏輯、思辨、科學和理性,改造世界的強大能力與動力。或許是人口偏少的緣故,文化上西方文明沒有壓抑外傾,但也較少的發展內傾的一面。

  集體無意識中比較重要的幾個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尼瑪或阿尼姆斯、陰影和自性。

  ————————————————下面是影評————————————————

  樹木,動物,園林,古韻的音樂,安逸的生活。影片以典型的東方文化作為開始。

  少年派的名字“Piscine Molitor Patel”,取名自清澈的游泳池,代表其清澈的靈魂,只有清澈的靈魂,才可以看到更深的內部世界的宇宙。

  得益於父親是數學家,在一次圓周率的背誦中,派(π)成功的讓人們記住他的別稱,派(π)。後來,改成派(π)也是因為每個人都有適應外傾世界的需求,π代表外傾與科學。

  這段故事象徵著:這是自我用意志去適用外傾和思維的世界。工業化、現代化、科學化、網路時代等西方文明所構建的一切,都可以體現西方文明傾向於外傾和思維。

  內傾而清澈寧靜的靈魂,則需要付諸意志方能在外傾的世界中立足。

  “我甚至不知道如何航行,但我不是孤獨一人,理查德帕克曾跟隨著我。”——他的意識和個體無意識是一人;集體無意識中的陰影則是理查德?帕克,心中的猛虎。

  片中的小説作家在外傾的世界中得不到靈感,外傾總是容易枯竭的,因為那是鋼鐵、意志、機械與乏味的世界。所以作家到印度來,希望可以從內傾的世界中尋找創作的靈感。

  第一個神:她通過Krishna的嘴,看到整個宇宙。嘴是一個窗口,而宇宙,則是集體無意識的豐富內涵。東方文化在不斷向內的過程中,他們不斷發現和理解集體無意識,最終終於看到了整個宇宙。

  他用望遠鏡來觀察自己的心靈。

  看似亂糟糟的一團,

  他卻説看到的是一個美麗的宇宙:

  他給意識增添上的是

  宇宙內不為人知的宇宙

  ——柯勒律治:《筆電》

  派的父親讓派不要輕信宗教,他認為自己是新印度人。派的父親是外傾的人,他相信科學,這在現在外傾的世界比較受歡迎,也容易成功。

  其實這也折射出東西方文化的碰撞。這種碰撞也會反應在每個人內心之中的衝突,甚至也反映出每個家庭的衝突。

  宗教,我認為有凈化人類心靈的作用,通過讓自我不斷強大,讓近乎原始的本能般的集體無意識(也有攻擊、黑暗等種種社會道德所不允許的一面)被逐漸的馴化。然而被強制的馴化,實則有可能更加狂野的反撲。

  宗教在很多時候也起到了集體無意識中的人格面具的作用。這人格面具足夠強大的話,會壓抑集體無意識中的陰影原型。而那陰影,則是每個人心中的猛虎。在派(π)心中,那只猛虎則是理查德?帕克。

  科學在探索外部世界中,比宗教更加有力。因為宗教更大的作用,可能是探索和保留內部世界。外傾的世界物質富足,然而精神匱乏。人們堅信的科學規律,在某一天被證實偏差之後,可能會導致信仰的缺失。事實上,人們走出宗教的信仰之後,卻走入了科學的信仰。這對當今中國的精神匱乏也具有警示作用。

  在派的家庭中父親和長子是外傾的。母親和派是內傾的。態度上的不同,導致了理念的衝突。類似的衝突在幾乎每個家庭中都可以看到。

  青年時代——在猛虎吃活羊的課之後,派開始適應外傾的世界,分數和法語。外傾態度是適應世界所必須的,然而派卻覺得少了些許意義。

  在遇難之後的海上航行,信仰代表自我,而猛虎則代表集體無意識中的陰影。希望凈化的自身的自我難以讓派生存下來。正是集體無意識在進化中不斷積累的生存本能,也就是陰影猛虎,才得以讓派活下來。

  沉船後不久,猛虎對派發起攻擊,象徵在強大的生存的壓力下,陰影意圖攻擊自我,而一直以來佔據主導的自我不願意被吞噬,於是喂了陰影一隻老鼠來解餓。——派是素食主義者,然而人類的本能畢竟是雜食,其實吃肉更多一些。

  之後,派躲在救生衣做的漂流筏上。猛虎則棲身在小艇中。在巨大的壓力下,派出現了諸多的幻覺,逐漸分裂成自我和陰影兩部分。漂流筏是自我的棲身地,象徵文明;小艇是陰影的棲息地,象徵生存與本能。派的自我一直相信上帝(純潔的那一部分),當然也運用現代科學以及知識。

  接下來,陰影不斷得到個性化,自我從中獲取到足夠多的生存技能,這時候生存已經不是首要的目標。人格的自我與陰影的整合則開始進行,陰影得以被馴化,以便與自我和平共處。陰影的猛虎便可以和派的自我共處於小艇和漂流筏中組成的系統中。

  後來有一段陰影和自我一起看到一些幻象,這部分應該是個體無意識。派看到了媽媽,看到了海溝深處的沉船。這是派的創傷,平時被個體無意識封存起來,只有人格結構穩健之後,內心強大的時候才可以一撇。

  再下來是風暴與上帝顯現。這段象徵自我掌握了更多的心理能量。唯有意志的力量才可以面對信仰和上帝,陰影則無法直視和抗衡上帝所帶來的風暴洗禮。

  在狂風、驟雨的風暴中,在殘酷的生存考驗中,派得以迅速的令自己人格的各個部分充分個性化從而整合到一起。此時派的內心已經達到平靜,自我和陰影相互依存而和諧共處。

  浮島是對派的最後一個考驗,是退行和停留在內心世界中,流連在自己內心的和諧花園中呢?還是繼續旅途並重歸人類的世界呢?

  浮島和諧且資源足夠,象徵內心世界的富饒與平靜,這對此時派的自我是一個吸引。然而夜晚,卻會吞噬和消化掉活物。象徵過度沉浸內心世界,是危險的。因為這會導致一個人內心的孤獨、缺少新大陸與外界的交流而導致貧瘠。最終,會慢慢的吞噬掉一切。而唯有和人類世界不斷的保持聯繫,重返人類世界,才可以真正的保持精神的富足,才可以保持活力。

  而幻化為猛虎的陰影,則很清楚這一切,每天都會早早的躲到小艇中。

  派的自我經受住了誘惑,也象徵自我的一些掙扎。於是他重新整理了資源,再次揚帆踏上旅途。

  最後派到了岸邊,猛虎一頭不會的走了。象徵陰影重新回到集體無意識中,它的任務完成了。留下了文明、信仰的自我,重新進入了人類社會。

  這段人生的旅途,是少年派的涅槃。

  少年派這個電影給我的啟示是,陰影與自我相伴,接納它,餵養它,而不是用強大的人格面具去壓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