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營養保健

養生常識:關於牙齒的三大養生誤區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4-15   來源: 東北新聞網

  很多人會定期洗牙,讓牙齒亮白,他們認為這是保護牙齒的做法。殊不知,洗牙並不一定會讓牙齒更健康。但仍然有很多人容易進入這樣的誤區。

  現代人生活環境優越,時時處處都講究科學。同時也由於現代各種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有了足夠的條件讓自己過得更“講究”。就拿牙齒問題來説,很多現代人會定期洗牙,讓牙齒亮白,他們認為這是保護牙齒的做法。殊不知,洗牙並不一定會讓牙齒更健康。但仍然有很多人容易進入這樣的誤區。今天就讓小編帶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口腔保健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1 、人人都愛去洗牙

  牙結石是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因素,而“洗牙”是去除牙結石的重要方法之一。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口腔科金明指出,經研究1克牙結石中含有大約1百億個細菌微生物,在牙周病的預防和治療中清潔牙周的牙結石等則是首選方案之一。不過,金明強調,洗牙並非人人必需。根據臨床觀察,由於每個人的飲食習慣、衛生保健習慣不同,口腔健康狀況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即便同一個人,牙結石的沉積情況也不能單純用固定的時間週期來判定。金明舉例,臨床上經常見到有的人幾年不洗牙,牙周很乾淨,有的人剛剛洗牙半年左右,牙周就又有大量結石軟垢沉積,所以説並不是所有人都必須要在固定的時間週期內洗牙,即所謂的“定期洗牙”。

  不過,金明強調,定期到有資質的正規口腔醫療機構進行牙齒健康檢查還是非常必要的,由口腔專業醫生根據牙周健康狀況來決定是否有必要進行洗牙,同時還能早期發現是否有沒有症狀的蛀牙,進行早期治療。因此,提倡定期進行口腔檢查,而不要單純強調“定期洗牙”,以避免把口腔健康保健的概念引入誤區。

  誤區2 、能不拔牙堅決不拔

  金明指出,牙齒出現問題,儘早盡可能的治療和保留牙齒是基本原則,但是,有些人在牙周病呈進行性破壞達到拔牙適應證的情況下,仍堅持保留牙齒是不利於牙週口腔健康的,儘早拔牙反而有利於口腔健康的恢復。

  金明指出,有的牙周病患者牙周袋比較深,特別是糖尿病人,在經過多次牙周治療,仍然不能控制牙周症狀,出現明顯鬆動時,建議儘早拔除符合拔牙適應證的牙齒,避免牙周袋進一步加深,牙槽脊(即通常所説的“牙床子”)出現嚴重吸收,這種情況下牙周袋內不易清潔,造成的炎症很容易形成惡性迴圈,促使牙槽脊大量吸收,牙槽脊高度會越來越低,將來會影響到總義齒(就是常説的“全口假牙”)的固位效果。

  金明提醒有上述問題的患者,出現問題牙齒符合拔牙適應證時就要儘早拔牙,如果該拔的牙不拔也會造成口腔病灶,該拔的牙不拔不僅使口腔衛生惡化還會引發其他疾病,如除呼吸道以及胃腸道疾病外國外研究還發現心臟病與牙周病具有相關性,所以拔牙也是保證口腔健康的治療手段之一。

  誤區3 、漱口水代替刷牙

  口腔疾病的高發和不正確的牙齒護理清潔習慣有很大關係。金明指出,現在很多人喜歡常用漱口水代替牙膏來清潔口腔,其實單純使用漱口水只能去除浮在牙齒表面的食物殘渣,而一些在隱蔽部位例如牙縫裏的食物殘渣和沉積物則不易被清除掉,因此千萬不能用漱口水代替刷牙。

  有些人認為使用口腔清潔漱口水就能使口腔清潔了,其實漱口水雖然具有抑菌殺菌功能,但是若沒有先把牙齒刷乾淨就用漱口水,那麼漱口水防蛀牙的效果就非常有限了,殘留于牙間隙和牙齦溝或者牙周袋內的細菌仍然會迅速繁殖。研究證明,一個細菌每3小時就可以繁殖一代。

  此外,有些漱口水裏含有的藥物成分比牙膏裏的藥物成分還要高,常用漱口水可能導致口腔菌群失調,從而引發更多口腔疾病的發生。另外,有些漱口水可以使牙齒、舌苔著色,甚至可以引起可恢復性味覺消失。

  因此,金明建議,牙周病人應在口腔專業醫生指導下有針對性地使用治療性漱口水。此外,保健性漱口水也不要長期使用,在每次使用漱口水後要用清水再漱口,避免藥物殘留。

  以上介紹的是口腔保健的誤區。牙齒健康與否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所以,對於口腔保健問題不容小視,一定要正確了解口腔保健的方法,避免誤區,保護牙齒健康。

  【編輯:薛勤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