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散步20分鐘趕走壞情緒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4-13 來源: 中國青年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但這樣的境界,少有人可以達到。更多人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煩憂。
每年節日前夕,更是這樣的煩憂達到高峰的時節。
錢報名醫公開課,請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副院長、精神病科專家馮斌教授大家讓心情好起來的秘訣,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帶著微笑,歡度佳節。
9條心理健康標準,你對上了嗎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
他將需求分為五種: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在此基礎上,馬斯洛提出了9條心理健康標準準則,大家可以自我對照一下:
第一,對現實具有高效率的知覺。我們在這裡聽課,大家是否可以注意力集中,高效率地聽課,就是這個。
第二,具有自發而庸俗的思想。比如説自己的體力能力不及了,就不要追求太高的目標;太高的目標,就會給自己過分的壓力。有的時候我們也需要一些自得其樂,需要一些知足常樂。
第三,能愉悅自己,容納他人,接受自然。比如説,在碰到困難的時候,會愉悅自己——想想自己比起別人來,生活的還是不錯,子女還是孝順的,配偶還是和諧的。在一個集體,在一個家庭,意見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就要容納他人的意見,要有包容心,相互包容。
談戀愛的時候,兩個人會非常親密,什麼都非常好,一結婚,全部都忘記了,感覺對方什麼都不對,怎麼談戀愛的時候沒發現?這就是一個關鍵期。很多夫妻結婚沒多久就離婚了,為什麼?沒有包容心,沒有做好思想準備,結婚後對方會原形畢露。要接受自然,人定勝天,但自然有的時候不可抗拒,我們怎麼樣?要接受自然帶給我們的東西。
第四,在平靜的環境中保持獨立,能欣賞平靜。
第五,要有基本的哲學和道德的理論。哲學認為,一件事情是壞事,壞事並不是真的是壞事,有的時候可能是好事,吃一塹長一智。在法律約束不到的地方,就需要依靠道德來約束,要約束自己。
第六,對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陽,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都能經常保持興趣。要覺得自己每天做的事情都是有價值的。比如我看病,每天門診都有很多病人,我每看好一個病人,心裏就有無限歡樂,病人的讚揚、肯定,都會給我非常大的力量,雖然我每天坐得腰酸背痛,但只要到府診,我連抽煙都想不到。
第七,能和少數人建立深厚的友情,並具有樂於助人的熱心。我們需要有1~3名知心朋友,然後和大多數人保持良好關係。
第八,具有民主的態度,創造性的觀念和幽默感。
第九,能承受歡樂和憂傷。
這些壞心情,會影響健康
心肝脾肺沒問題就是健康?有的老人,兒子媳婦不孝順,老人就容易一下子瀕臨暈倒:“快給我救心丸!”這是身體疾病嗎?這是心理有病!
2000多年前,就有情緒致病的理論。《內經·素問》中説:“余知百病之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又説:“怒傷肝,悲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抑鬱很常見。我有個54歲的女病人,是個農民。2年前,她做生意,虧損了25萬元,出現反覆多想、後悔的情緒,覺得自己沒用,體重減輕了6公斤,感到做人沒意思,經常想到死。這就是抑鬱症。情緒低落、悶悶不樂、悲痛欲絕,至少持續2個星期,就要當心抑鬱症。
此外,還有恐懼症。
比如,場所恐懼症。有個56歲退休工人,不敢去超市,不敢坐電梯6年。
比如,社交恐懼症。有個26歲的女生,5年前,她遇上一位自己喜歡的男生,在與那位男生談話時,那位男生説了句“你怎麼臉紅了?”自那次之後,她就不敢看任何男生,只要看到男生,尤其是年輕的男生,就會心慌,臉紅,並出現回避行為。為此,她特地把頭髮留長、遮牢眼睛。家長問我:“什麼時候會好一些?”我説:“今天就會好一些。”因為我們用了特殊的方法治療。
比如,特定恐懼症。有個38歲的男病人,特別怕尖銳物,怕狹小空間,持續了18年。我讓他用圓珠筆對著自己的眼睛,他的手就“啪啪”發抖。現在,他説已經不怕筆了,不過還是怕多叉的工具,經過我們的指導,他只吃少量藥物,同時自己製作了治療工具,進行治療。
也有人是疑病症。這種人,往往是因為對自己身體的過度關注。有個女病人,覺得自己喉嚨裏扎進了魚刺,在杭州一家家醫院換著看,但怎麼都看不好。魚刺取不出來,就心煩意亂、不斷消瘦。女兒帶著她,找到我們這裡來。我一看:這就是疑病啊。
我給她用了特殊的辦法。我非常認真地給她做檢查,發現她的喉嚨已經潰瘍:因為她每天伸手進去挖魚刺,手和牙齒之間就磨破了,會厭部一碰就容易嘔吐。原來55公斤的人只剩下35公斤。我就告訴她:“我給你開了藥,早上吃化魚骨1號,晚上吃化魚骨2號;再教你一套化魚骨功,閉眼默默想:化,化,化。但是,做的過程中,手絕對不能伸進去嘴巴。”按照這個方法,這個病人慢慢就好了。
教你幾招,讓心情好起來
其實,讓心情好起來的方法,也很簡單。我們常用的,有宣泄、保證、暗示、正向強化、認知行為療法等。
宣泄,就是傾訴心事,別小看,它可以改變免疫功能。有個患者來找我看病,我沒説多少話,把他的話勾出來了,他就不停地講。然後,他突然反應過來:“醫生,是我找你看病,還是你找我看病?”我就問:“你感覺舒服點沒有?這不是給你治療嗎?”
這就是宣泄,不需要醫生給你灌輸多少,而是醫生有技巧,把你壓抑的東西給吐露出來。
運動,可以讓心情好起來。
一般而言,應選擇自己喜歡而可終生維持的低衝擊性運動項目,但運動必須持續一段時間才可看出效果,所以要有恒心,最好參加一個運動團體,大家一起運動,互相鼓勵和關懷,進而達到運動交友的目的。
比如散步:可有效地防止壓力轉變為抑鬱。想像一下自己走出門散步的情景:你擺動著胳膊,一步步向前走;短短幾分鐘後,你的心臟跳動開始加快,有更多的血液流入大腦,這可以提高思考能力和注意力。
當散步進行到10~15分鐘時,大腦的迴圈血量增加了50%,在刺激大腦的同時它還加快了你的代謝速度,使體內釋放某些激動效應的物質,用專業術語來説,使體內合成的是活力覺醒物質而不是緊張覺醒物質。在堅持散步的幾個星期後,體內許多提高情緒的物質的活性就會增加。
我們有關運動改變腦內化學物質的多數知識來自於動物研究。
結果發現,進行運動的老鼠其腦內的5-HT、多巴胺以及去甲腎上腺素(被稱為天然的抗抑鬱藥物)的水準較高。最近我們發現這一現象也出現在人類身上。那麼每天需要多少時間散步呢?經研究,每天散步不要少於20分鐘為好。
運動為什麼能有效地防止壓力轉變為抑鬱?這是因為,壓力的負作用之一是它會耗竭體內5-HT的儲備。而每天20分鐘的運動有助於緩衝壓力。當然,不論你是在屋裏的跑步機上運動,還是在戶外快步行走,它都能幫你緩解壓力並減少植物神經症狀——但是戶外散步將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