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養老

關於衰老的錯誤認識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4-06   來源: 北方網

  

美國近期利用3D生物列印技術列印出的部分肝臟薄片的功能幾乎與人體肝臟一樣,有望加速新藥研發進展,併為培育出完整且可供移植的肝臟帶來希望。

  張田勘

  癌症,是人們最為恐懼的疾病之一,也是醫學研究者孜孜不倦攻克的難關。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對於癌症的醫學基礎研究和防治取得了什麼進展?給人類防癌抗癌帶來了哪些期待?

  肺癌 全世界發病率最高的癌症

  癌症,可謂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脅。我國衛生計生委對24個省的72個監測點、覆蓋8500萬人的調查表明,目前我國癌症發病率為285.91/10萬,死亡率為180.54/10萬。全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為312萬例,平均每天確診8550人,每分鐘就有6人被診斷為癌症,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達270萬例。按照每人平均期望壽命計算,國人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為22%。現在,居全國癌症發病和癌症死亡第一位的是肺癌。中國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佔到全球新增的20%以上,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宮頸癌、乳腺癌和鼻咽癌這8種癌症死亡人數,約佔中國癌症總死亡人數的80%以上。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去年出版的《世界癌症報告》顯示,全球癌症發病數從2008年的1270萬例上升到2012年的1410萬例,全球癌症死亡人數從2008年的760萬人上升至2012年的820萬人。目前全世界發病率最高的癌症是肺癌,每年新增患者為120萬人;其次是乳腺癌,每年新增患者約100萬人;隨後是腸癌,每年新增患者約94萬人。在所有癌症中,致死率最高的依次是肺癌、胃癌和肝癌。

  老齡化 癌症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癌症譜和發病率存在差異。在發達國家,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分別是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在發展中國家,除了肺癌外,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依次為胃癌、乳腺癌和肝癌。令人吃驚的是,中國的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第一位,同時中國的胃癌、肝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均高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不過中國乳腺癌的死亡率遠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其他發展中國家。

  在癌症發病原因上,中國癌症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污染,而是老齡化。人的壽命延長了,癌症也增多了。這與世界癌症的發病原因相同,國際上的62種主要癌症,大部分是人們在60歲-70歲後高發。不過,除了老齡化,不良生活習慣、人口增加也是引發癌症增加的主要因素。例如,常見的患癌危險因素包括吸煙、膳食結構不合理、肥胖和缺乏體育鍛鍊等。此外,癌症疫苗缺乏也成為中國和亞洲國家癌症高發原因之一。

  用藥 可按癌症基因特點治療

  癌症的治療在2013年有一個重要的成果,即根據癌症的不同基因特點來對症治療。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前不久發佈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癌症相關基因變異數據庫。研究團隊對60株人類癌細胞係進行測序後,得到了一張針對身體不同部位癌症特異性基因突變的詳盡列表。從這個數據庫可以得知人們所患癌症的基因型或基因表型,從而有針對性地用藥。例如,目前僅有一半的女性卵巢癌對順鉑有反應,順鉑治療對另一半女性卵巢癌不管用。同為卵巢癌,但由於基因變異,基因型或基因表型不同,同一種藥物不會對所有卵巢癌患者管用。

  2013年7月初,美國科學院院士、人類致癌基因Ras和第一個抑癌基因Rb的發現者羅伯特·A·溫伯格等人提出,乳腺癌可分為至少5種不同的亞型。這些亞型又可以再細分為侵略性較小的“管腔”亞型及侵略性較強的“基底”亞型。侵略性較強的基底型乳腺癌經常遷移,在身體的其他遠端部位播種新的腫瘤。侵略性較小的管腔型乳腺癌的患者預後較好,而基底型乳腺癌患者預後較差。因此,溫伯格等人提出,除了對有不同基因變異的乳腺癌患者進行靶向治療外,還需要考慮如何阻止非癌症幹細胞不斷地補充和轉化為癌症幹細胞。例如,採用輔助療法抑制這種細胞的轉化。

  英國康橋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路易斯·費穆倫等人在2013年7月14日的《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腸癌的文章,同樣指出了由於基因不同或變異,腸癌有不同亞型,因此需要用不同的藥物治療。研究人員對1190名腸癌患者的腫瘤樣本進行基因分析,發現可劃分為三種不同的腸癌亞型。其中有兩個亞型是已知的,但超過1/4的患者患的卻是一種未知的腸癌亞型,此前這種新亞型的腸癌從未被單獨劃分出來過。而且,患上這種新亞型腸癌後,患者的病情會比其他兩種更為嚴重,因為這種新亞型的腸癌不僅更具侵略性,並且對有較強治療效果的藥物具有更強的耐受性。此外,這種新亞型腸癌還以不同於其他兩種腸癌亞型的方式進行擴散。這不僅對臨床醫生提出了不同的用藥要求,也向制藥公司提出了要求,要研發和生産針對不同亞型腸癌的靶向治療藥物。

  疫苗 接種預防癌症將更簡單

  性慾低下、關節疼痛和脾氣暴躁,很多人覺得這些都是衰老後所必然伴隨的生理現象,但其實,只要提前在生活方式上進行改變,也許年老後就能擺脫它們的困擾。以下是美國網站最新總結的老齡化過程中的7個認識誤區。

  誤區一:衰老意味著關節嘎吱作響和疼痛。實際上,只要保持鍛鍊,就不會出現這些情況。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選取了一群年齡在40—67歲之間的女性,對她們的鍛鍊習慣進行分析後發現:那些每週至少鍛鍊2次,每次20分鐘以上的女性,其膝蓋中存有更多量的軟骨。這就意味著:身體保持活躍的人不容易患上關節炎。

  誤區二:衰老意味著骨骼變脆,體態彎曲。一項針對百歲老年女性的調查顯示:其中只有56%的人患有骨質疏鬆症,她們在接受診斷時採用骨齡法測定出來的生理年齡只有87歲。這些百歲老人在成長髮育階段並沒有接受過有益骨骼健康的飲食和鍛鍊方案,只能將其中的原因歸結為基因和良好生活習慣。

  誤區三:人體衰老會導致性慾下降。勃起功能障礙和性慾下降通常是由於老年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和抑鬱症所引起的,而這些疾病完全可以通過醫療手段得到治療。從生理角度來看,性慾的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稍微有所下降,但直到75歲時才會出現明顯衰退的跡象。美國新澤西州老齡化研究所的學者,對一些在養老機構中獨自生活的60歲以上老人進行調查後發現:有60%的人在過去幾年裏常與異性發生身體上的接觸,如親吻和擁抱,而且他們還想更進一步發展實質性的關係,但存在的障礙就是缺少和他們搭伴的伴侶。

  誤區四:基因在決定壽命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長壽基因完全可能因為所吃的食物不健康、缺乏體育鍛鍊和接觸有毒有害化學物質而發生逆轉。

  誤區五:老年人缺乏創造性。並非如此,創造性實際上會給老年人帶來很多好處。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學者發現:那些經常參加合唱團的老人身體更健康,較少服用藥物,走路時不容易跌倒。這些老年歌手在生活中的靈感更多。

  誤區六:隨著年齡的老化,大腦也會萎縮。2002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老人大腦中的海馬體(大腦中負責記憶力的部分)容積要明顯小于年輕人。因此就有了這樣的誤區:年齡老化會導致大腦萎縮。但其他學者突破性的發現是:很有可能是慢性壓力而不是年齡導致了海馬體的萎縮。通過對177名年齡在18—85歲受試者的大腦進行掃描後發現:18—24歲年齡組中有25%的人海馬體容積小得就如同60—75歲年齡段的老人。

  誤區七:老年人總是脾氣暴躁和心情不愉快。德國海德堡大學的研究者對40名百歲老人進行訪談後發現:儘管他們在身體和精神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礙,但其中有70%的人認為自己心情是愉快的,超過一半的人認為自己現在的快樂程度並不亞於年輕時代,還有70%的老人説自己總是笑口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