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名醫

喬晉琳:獨辟中醫蹊徑 拓新針刀醫學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3-26   來源: 新華網

  簡介:

  喬晉琳,男,1963年9月生,碩士研究生學歷。現任海軍總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疼痛診療中心首席專家;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紐約大學醫學院RUSK康復醫學研究所訪問學者。先後被評為“全軍中醫藥技術能手”、海軍後勤部“廉政建設先進個人”、海軍總醫院“優秀醫務工作者”,且兩次榮立三等功。此外,喬教授兼任中國針灸學會理事;中國醫師學會康復醫師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醫學會針刀醫學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全國高等中醫院校骨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全軍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全軍康復與理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軍針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並任《中國針刀醫學》雜誌執行主編、《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轉化醫學雜誌》編委。

  推薦理由:

  作為一門醫學新學科,針刀醫學對於大多數人來説似乎還比較陌生;不過,近些年來,針刀治療因其無切口、不流血、病人痛苦小,且費用低廉、療效明顯的技術優勢,在國內外迅速發展。對此,海軍總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疼痛診療中心首席專家——喬晉琳教授具有多年的針刀治療經歷。喬教授在前人針刀技術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獨特理論和方法,並在培養後備人才、推進針刀科學研究,以及學會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我國針刀醫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成為當今針刀醫學學科發展的領軍專家之一。

  結緣針刀,勵志鑽研

  説到與針刀的偶然結緣,喬教授無不感慨。喬教授于1986年特招入伍到海軍總醫院中醫科工作,其間于1987年7月奉命到南航雷達六團三連帶職鍛鍊一年;1989年11月受總參外事局派遣,參加針灸專家組,培訓尼日尼亞陸軍針灸醫生。1991年援外歸來後,在一次全國特種針法大會結束時,偶然聽説一個關於針刀的培訓班,就懷著好奇的態度學習了一週課程。學習中,他發現針刀理念與中醫針灸存在很多不同,技術操作也有區別,尤其是針刀的即時效果非常具有吸引力。此後,喬教授積極要求開展針刀治療工作,但很多同行對於這在當時類似“歪門邪術”的新生事物,表示不理解;不過幸得科主任支援,在本已緊張的門診用房中騰出空間作為治療室。正是如此,喬教授堅定了對針刀醫學不斷鑽研的精神,從治療初級的疾病,逐步發展到各種高難度疾病,23年一路走來,他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小小針刀”。

  “事實上多年間遇到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在認識和技術上,遇到瓶頸時只能自己去尋找突破,醫生的責任是奔著為老百姓解決病痛,沒有別的,就是執著。”喬教授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説。他的工作也逐漸得到同行的認可,在其副高及正高兩次答辯晉陞中,答辯論文均是關於針刀臨床治療的總結,獲得評委一致高票通過。此外,喬教授治愈了許多軍地領導,也得到上級的肯定。2006年6月,喬晉琳教授受海軍派遣參加特別醫療小組,赴巴基斯坦海軍執行醫療任務。赴巴回國當天,喬教授受到海軍胡彥林政委親切接見,為海軍贏得榮譽。

  結合現代醫學,獨辟中醫蹊徑

  中醫藥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發展長河中,一代代醫者在其基礎上尋找革新。而針刀治療技術,産生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是古代“針灸術”的“針”與西醫手術學的“刀”相互結合而産生的治療方法。普通針刀針體直徑0.3~1mm,刀刃寬0.4~1.2mm,既可以起針刺作用,又具有手術刀的松解功能。在醫學上,將凡是以針刺的方式進入人體軟組織,在組織內發揮刀的治療作用的醫療器械都稱之為針刀。

  經過眾多針刀工作者富於成果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將東方醫學的基本原理和西方醫學的基本理論融為一體,並加以創造而確立了“針刀醫學”新學科,它是中醫藥現代化的必然産物和學術成果。36年來,針刀醫學體系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臨床技術等諸多方面都實現了幾次大的飛躍和提高,形成了“小針刀,大氣候”的快速發展階段。據不完全統計,針刀治療病種已逾400余種(根據中國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針刀治療病種已從軟組織損傷性疾病、骨病等,發展到內、外、婦、兒、五官科、皮膚科、肛腸科、整形外科等多學科異彩紛呈的良好態勢。

  海軍總醫院從1988年開設針刀醫學門診以來,共治療患者12萬餘人次,臨床有效率90%以上。據國家衛生部門統計,頸肩腰腿痛此類軟組織損傷疾病的發病率已上升到第三位,超過80%的人群一生中至少有一次腰背痛,我國僅骨性關節炎患者就有將近6000萬人。對面這些沉重的數字,喬晉琳主任毅然選擇了對軟組織疾病的臨床醫療和研究工作。他對針刀治療機理和針刀對軟組織損傷的抗炎止痛、活血化瘀、調節免疫作用進行了動物實驗研究,居軍內領先、國內先進水準。

  據喬教授介紹,十幾年前,剛開始接觸治療軟組織疾病是從針灸開始的。經過幾年臨床摸索實踐,他發現許多疾病經過治療後仍會反覆發作,療效不穩定,其內心對此很苦惱。於是利用工作之餘,喬教授系統學習了軟組織損傷最新理論,學習針刀療法、疼痛治療學等新技術,並在臨床上加以應用,取得了顯著效果。早前,一位外國政要因長期慢性頭疼,半邊臉痙攣伴肌肉萎縮,每天疼痛難忍,又影響形象,只能辭去高官做企業家。此後,慕名請喬教授診斷後,確診為嚴重頸椎病伴環樞關節半脫位,經五次治療康復而歸。另一位患十多年腰腿痛的老年患者,多方求治反覆不愈,經喬教授確診為腰神經後支卡壓症,在三維CT引導定位下,針刀松解治療一次治愈,十多年腰腿痛一掃而光。類似的疑難病例,喬教授每週出專家門診都會遇到。

  攜手科室同仁,拓新針刀技術

  疼痛與功能障礙常常是一對孿生病魔,如何在解除疼痛後儘快恢復人體活動功能,不至於産生後遺症,並鞏固遠期療效,這是康復醫學面臨的課題。近幾年來,喬教授提出了“針刀、疼痛治療為主,藥物和運動康復為輔”的整體治療方案,創立了“針刀松解—疼痛治療—康復作業”三聯療法,在臨床中收到顯著療效。截止到2012年,喬教授帶領的團隊以針刀為主治療各種頸、肩、臂、腰、臀、腿軟組織損傷逾8萬例。目前,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針刀對軟組織損傷的治療機理、軍事訓練傷的防治等領域。

  在一次飛行旅程中,一位老者忽然發現自己不能走動,臀部疼痛難忍,卻不明原因,由於飛機還未降落,空乘人員只能詢問乘客可有醫生進行救治。這時一位醫生應聲而來,對老者進行仔細檢查後,發現是臀部肌筋膜絞索,於是從隨身攜帶的醫療包中拿出一枚針刀紮下,老者奇跡般地可以活動了!

  這位醫生就是喬晉琳主任。多年以來,他外出時總是隨身攜帶幾枚針刀,為的就是遇到這次的情況,可以為突發病患者帶來及時的治療。

  創新針刀醫學 提升學科定位

  目前,喬教授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全軍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全軍康復與理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學分會委員;全軍針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康復醫學會常委等學術職務。他不僅基礎理論紮實,中西醫並重,還注意邊緣學科的融會貫通。近年來,在對針刀醫學的繼承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憑藉深厚的中醫理論,他將陰陽平衡理念引入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徵、頸椎環枕關節半脫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難治性常見病,進行實驗研究和臨床標準化治療,提出“軟組織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動態平衡失調是引發軟組織損傷的主要病理機制”這一觀點。在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總結中,創用了“針刀治療—疼痛治療—康復作業”三聯療法治療關節及軟組織疾病,初步形成“循證診斷和治療”的方法和思路。同時,他結合西醫影像學,注重針刀醫學與CT影像技術的結合,開創了高清晰CT重建“同層顯示”下針刀治療技術,實現針刀“可視化”。 近兩年來,喬教授帶領他的團隊進行了超聲介入技術的針刀治療,克服了針刀治療的某些“禁區” 使針刀治療技術達到實時性、可視性,安全而科學的治療境界。

  在臨床上,從1991年開始,喬晉琳教授以針刀為特色治療了各種頸、肩、臂、手、腰、臀、腿軟組織疼痛近4萬例,總有效率達90%以上。對頸椎病、肩周炎、肩背腰軟組織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臀腿痛、膝骨性關節炎、跟骨骨刺以及頸源性頭痛、頭暈、眼花,脊椎源性糖尿病、結腸炎等脊柱相關疾病確有良效,受到廣大軍地患者的普遍讚揚,並曾在2007年全軍中醫藥技術大比武總決賽中,獲得軍隊中醫藥“技術能手”稱號,受到吳儀副總理的親切接見,並榮立三等功。

  力求針刀醫學穩健發展,喬教授非常重視針刀醫學的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在2006年2月出席的第272次“針刀醫學發展與中醫現代化” 香山科學會議上,喬教授所做的專題報告——“針刀治療第3腰椎橫突綜合徵—隨機對照觀察”獲得大會一致好評。此外,其在科研中相繼承擔了總後衛生部課題2項、海後“十五”課題2項、首都發展基金1項;參與國家“973”計劃課題1項(針刀松解法的基礎研究)、國家中醫局課題3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發表科研論文98篇。代表專著有《全息胚針灸學臨證概要》、《手診療法》、《中國針刀學》、《臨床脊柱相關疾病》等,擔任高等中醫院校規劃教材《針刀醫學》編委、《針刀醫學刀法手法學》副主編。

  普及針刀醫學

  立足於中國針刀醫學的推廣學習和高素質人才培養,喬晉琳教授和科室人員付出了諸多努力。在科內他們定期舉辦學術講座、學術會議,鼓勵醫生參加全國帶教學習班,並帶教進修生、研究生80余名,對實習、進修生定期舉行專題講座。所在科室獲得了包括國家級、市級、全軍針刀繼續教育培訓項目6個,每年舉辦1至2個針刀培訓班。在針刀醫學會組織的各類培訓班中,喬晉琳教授共參與培訓學員達7000多名。並由他接待了美國、德國、南韓、新加坡、越南等十余個專家訪問團。去年6月,喬教授在美國紐約大學RUSK康復醫學研究所訪問學者期間,應邀進行了“針刀:一種新穎的軟組織減壓術”的學術報告,反響強烈!

  在媒體傳播方面,喬晉琳教授的專業技術特長受到中央及行業新聞媒體的關注,近年來,CCTV-1《科技博覽》、CCTV-10《人物》、CCTV-4《讓世界了解你》、央視網、新華網健康頻道、軍事頻道以及《健康報》、《中國中醫藥報》等辟專欄宣傳報道了喬晉琳在針刀治療上的技術特長和先進診療方法。

  旗艦團隊

  喬教授工作的開展離不開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援,尤其是所在的康復醫學科全體成員。科室現有36名由醫、護、技組成的優秀團隊,有一支由老、中、青針刀工作者組成的“旗艦團隊”,包括八名醫師,其中兩位為主任醫師。並且,形成了以針刀、康復、疼痛治療技術為主,針對慢性疼痛和神經康復的綜合治療團隊。

  在近十年的建設發展中,科室逐漸形成了“醫、教、研”相結合的良性模式,形成了以針刀醫學與疼痛康復為主幹,神經和運動康復為重點,以針灸、整脊治療為分支的學科群。門診及病房患者絡驛不絕,年平均治療患者10萬餘人次,並呈現不斷遞增的趨勢。2012年12月經醫院批准,牽頭成立了海軍總醫院疼痛診療中心,聯合醫院八個科室,成為該院疼痛診療方面的“聯合艦隊”。在科室人員不足、醫療工作繁重的情況下,積極參加社會公益醫療活動,參加海軍“866”醫院船“和諧使命”醫療任務、援藏任務等。

  “自從穿上這身軍裝之後,我一直把軍隊官兵的健康安危挂在心上,這十幾年來,每次到基層、海島、艦艇部隊,都會利用一切機會給傷病官兵及家屬施行針刀治療,解除他們的病痛。因為他們才是祖國萬里海疆的和平衛士!”——喬教授充滿深情的話語,表達了一名海軍醫學專家對軍隊的熱愛和敬仰。他也被官兵譽為“行走在軍隊訓練一線的神刀手”。所在科室先後六次被醫院評為“先進黨支部”、“集體嘉獎”、“先進科室”等獎項榮譽。

  目前,喬教授與其科研團隊正致力於創立“針刀微創外科學”的研究,同時正在研製“周圍神經松解體表定位導航系統”,這一技術將實現針刀微創技術的智慧化操作。他們將針刀與疼痛學臭氧、射頻及低溫電漿治療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多學科“立體微創治療”平臺,主要針對中老年脊柱退行性關節病,頸椎病,腰椎管狹窄症等進行綜合治療與康復。

  在喬晉琳教授身上我們看到作為一名醫者的高超技術,同時更看到作為一名學者對中醫學快速發展的迫切願望和辛勤付出。針刀醫學是屬於全人類的,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康復、疼痛和外科醫師正在應用針刀技術,研究針刀理論。我們也期待,針刀醫學作為我國中醫學的一朵奇葩,能夠為越來越多的人們帶來健康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