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癌症

我國乳癌發病年齡提前至45歲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3-25   來源: 人民網

    乳腺癌的好發年齡為40~60歲,但我國患者發病年齡提前,45歲為發病最高峰。在日前舉行的2014年第十屆乳腺癌高峰論壇上,來自國內外乳腺癌領域的數百位專家就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現狀、內分泌治療乳腺癌的選擇和應用以及乳腺癌高危人群的風險控制策略進行深入的探討。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徐兵河教授指出,內分泌療法在乳腺癌的治療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正因為乳腺癌與雌激素密切相關,因此年齡以及是否絕經對於治療方法的選擇非常重要。絕經前和絕經後女性雌激素生成的途徑不同,因此乳腺癌術後患者的起始內分泌治療藥物也應有所不同。

  近幾年來乳腺癌已成為我國城市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調查顯示,我國乳腺癌患者的發病年齡大大提前,45歲為發病最高峰,較西方歐美國家提前10~15歲。雖然人們對乳腺癌越來越重視,但仍然有相當多的患者由於沒能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不但失去了美麗的乳房,甚至失去了生命。

  徐兵河介紹,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藥物等治療乳腺癌的方法各有韆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對於乳腺癌預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而言,阻斷激素刺激的內分泌治療是不錯的選擇,其最大的優勢就是治療效果跟傳統的化療基本一樣,而毒副作用要少很多。

  徐兵河指出,正因為乳腺癌與雌激素密切相關,因此年齡以及是否絕經對於治療方法的選擇非常重要。絕經前和絕經後女性雌激素生成的途徑不同,因此乳腺癌術後患者的起始內分泌治療藥物也會有所不同。

  我國乳腺癌患者中絕經前發病的比例高達60%左右。一般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雌激素來源於卵巢,在接受輔助內分泌治療時,優先選擇三苯氧胺或三苯氧胺聯合卵巢功能抑制進行治療,抑制卵巢産生雌激素。但如果判斷該患者有高復發的風險,或化療後未停經,體內激素水準較高,就需要再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以確保內分泌治療的療效。內分泌治療在絕經後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第三代芳香酶抑製劑已經成為取代三苯氧胺的標準藥物。治療這些患者手術後的重要藥物是阻斷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轉化,從而降低體內雌激素水準,起到抗腫瘤的作用。此外,專家還特別強調,為了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和預後,內分泌治療時間週期較長,目前一般主張內分泌治療藥物應服用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