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家庭用藥

抗菌藥不能多用重復用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3-23   來源: 人民網

  我國是抗菌藥物使用大國,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現象比較普遍。幾乎任何一種抗菌藥物長期大量使用後都會産生耐藥性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在2007年就把細菌耐藥問題列為威脅人類安全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幾乎每個人都會使用或接觸到抗菌藥物,如何安全使用,是大家關心的話題。

  抗菌藥的分辨

  抗菌藥物一般是指抗細菌的藥物,是一類用於治療病原菌引起的各種感染性疾病的藥物。它是一個非常大的家族,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藥物。

  盤尼西林是為大家所熟悉的抗菌藥物,先後有二十多類上百個品種用於臨床,在控制細菌性疾病傳染流行方面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此外,頭孢、慶大黴素、紅黴素、阿奇黴素都是大家熟知的常用藥,甚至有患者因為嗓子疼而服用的去痛片,都屬於抗菌藥物。

  有人認為抗菌藥物就是抗消炎藥物,實際上兩者還是有區別的,抗菌藥物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提法,就叫抗菌藥物。而大眾認為感染就是發炎,發炎就得吃消炎藥,這樣就混淆了兩種藥物。

  比如肩周炎、關節炎所帶來的疼痛就不是由細菌引起的,這類炎症的用藥選用並不是抗菌藥物。這時患者需要用解炎鎮痛抗炎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以及雙利芬雙等。

  抗菌藥與抗生素也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抗菌藥物包括合成的抗菌藥物和抗生素,合成抗菌藥物是由人工來合成的,而抗生素通俗地説是由微生物發酵産生的一些具有抗菌活性的一類物質,所以這兩種藥物仍有區別。

  能不輸液就不輸

  除了口服的抗菌藥物,輸液也是使用抗菌藥的普遍形式。輸液一般是將很多藥加入到液體裏,在這種情況下容易發生一些藥物的相互作用,産生沉澱,甚至造成藥物的變質。

  藥物混合還易導致輸液液體中出現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可能輸到患者體內,在肺部沉積形成肉芽腫。如果藥物刺激性較大,患者還可能産生靜脈炎等症狀。

  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接受輸液也容易産生比較特殊的危害。兒童使用抗菌素藥物時,輸液以外的給藥方式很多:口服用藥、舌下給藥以及用栓劑直腸給藥,還有通過皮膚的經皮給藥等。應根據具體的病情來選擇合理、合適的給藥方式。

  專家建議,合理用藥的原則是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的不要肌注,能肌注的就不要靜脈給藥,即不輸液。

  別隨意加藥

  當然,還存在著一部分患者在使用抗菌藥物的時候,會自行採取“中西醫結合療法”——自己配點中藥,配合西藥一塊吃。“實際上,中醫和西醫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如果對於兩個領域的診療用藥都有所精通,科學地相結合是最好的。”有專家表示。

  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很多患者則是盲目地添加中藥。其實,一些中醫用的降糖藥、抗癲癇藥裏已經加入了西藥成分,服用西藥的患者再添加中藥容易造成用藥過量。

  此外,有些感冒藥中,也在中藥里加了西藥,一旦患者再進行藥物加倍會産生很多意外。如用於感冒發燒的對乙酰氨基酚,患者自己拿的西藥可能也含有這種成分,兩種藥量相加可能就超過了應該使用的量。

  而針對一些中藥藥物並沒有明確標明其中的成分,甚至會跟西藥當中的一些成分産生對抗,所以患者在服用西藥時開兩服小中藥吃,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反作用。中西醫藥物有必要聯合用藥時,醫生建議,中藥和西藥還是要分開,中成藥提前吃,至少要隔開半小時到一小時。(貢曉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