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就醫

如廁困難靠調理飲食多是“無用功”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3-22   來源: 中國新聞網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各種壓力更是讓人難以承受,工作、生活、睡眠更是屢屢出錯,不少人遭受如廁困難的尷尬。肚子明明脹痛不堪,可接連幾天卻毫無便意,如廁時更是“咬牙切齒”,非要蹲到雙腿發麻頭暈眼花才能勉強解決。很多人出現排便困難,首先想到的是調理飲食,實際上,排便困難多的主要原因還是肛管直腸記憶體在“堵點”,這些“堵點”通常由痔瘡、肛裂、肛乳頭瘤等肛腸疾病造成,患者光靠飲食調理難以解決實質性問題,“治堵”才是關鍵。

  飲食“盡善盡美”

  如廁依然很困難

  現代人患有肛腸疾病的不在少數,原本很容易的日常排便,卻無奈成為“出口”的一大難題。一旦出現排便困難、大便幹結等症狀,很多人會條件反射似的想到上火,因此,會盡可能地調理自己的飲食。可飲食方面即便做到了“零差錯”,如廁時排便不暢還是沒有任何改善。一般而言,正常的排便時長大概3-5分鐘,除了老年人因新陳代謝功能減弱,腸道蠕動較慢,排便時長稍微久一點,普通人一旦如廁超過5分鐘,就要引起重視。

  引起排便不暢的原因有很多,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是痔瘡等肛腸疾病導致,出現排便不暢,危害不僅僅是排便時難受那麼簡單。經常排便不暢,使直腸肛門靜脈回流受阻,導致痔瘡發作或加重,還會撕裂肛管皮膚,長期不管,還會形成陳舊性肛裂,導致排便更加困難,甚至引發其他並發癥。對中老年人來説,出現排便困難若用力過大,會引起血壓升高,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易引發心肌梗死。

  排便不暢有內因

  痔瘡肛疾成“堵點”

  排便不暢是痔瘡、肛裂、甚至腸道惡變的共同症狀,這些疾病容易在肛管直腸部位形成“堵點”,造成患者排便不暢。拿痔瘡為例,痔瘡導致排便不暢的主要原因有兩點:患者因為害怕排便産生疼痛而強忍便意,糞便長時間停留,水分被重新吸收,變得幹硬,造成排便困難,同時直腸內部的神經反射因痔瘡變得遲鈍,出現便意遲緩,也會造成排便不暢。二是痔瘡患者肛門周圍極易出現炎症且經常感染,或因肛周瘙癢抓撓形成瘢痕、痔核脫出造成肛門組織增生和狹窄,形成“堵點”導致排便困難。

  除了我們常見的痔瘡會引起大便下行困難,直腸脫垂、肛乳頭瘤、腸息肉等都會致使排便時間過長,由於病情發展到稍微嚴重的階段,會有“肉疙瘩”掉出肛門,一旦堵住肛門口形成“堵點”,如廁就會成為一件難事。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排便困難的情況下,仍然採取用力、久蹲等方式幫助排便,只會加重病情,嚴重者還會引發心臟破裂、大血管出現夾層動脈瘤或破裂等惡果。

  瀉藥不可盲目吃

  找準源頭再“治堵”

  一些排便困難的患者,經常腹部脹痛甚至肚子隆起,就是沒有便意,等到有了便意,大便卻難以下行,無奈之下只好通過“外力”來幫助排便,於是瀉藥被很多人當成 “解藥”。要知道這些藥物一般作用在腸道神經節,只能暫時促使腸道蠕動來幫助排便,藥物中的主要成分會被腸道粘膜吸收,並沉積在黏膜組織中,造成黏膜色澤發生改變,呈黑褐色染色,臨床稱為大腸黑便病,易誘發腸息肉的發生。另外,藥物在經過肝膽臟器會對肝臟部位産生一系列副作用。

  因此,想要徹底解決排便困難的問題,找準腸道“堵點”是第一步。目前,國際上通常採用超導光電子肛腸鏡的檢查方式,能通過微軟探管準確找出病因,醫患在檢查過程中能同時看清病灶部位,只有將“堵點”找到,才能進行“治堵”工作。除排便困難外,便血、脫出、疼痛都是痔瘡等肛腸疾病的典型症狀,久拖不治不僅會引發多種並發癥,嚴重者還會出現惡變。排便困難好似一顆“定時炸彈”,建議患者早日檢查治療,不能因一時疏忽造成病情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