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腸癌報警6信號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3-18 來源: 膠東線上
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每誕生25個嬰兒,日後就有1人將患大腸癌。在我國,近20年來隨著飲食習慣改變等因素的影響,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全國每年約有4.75萬人死於大腸癌。
什麼原因會導致大腸癌呢?
研究表明,飲食、環境、遺傳、種族等因素都與大腸癌的發病有關。而飲食因素、環境因素更為重要。以日本為例,20世紀50年代,日本和中國相同,屬於大腸癌發病率較低的國家。隨著戰後經濟恢復、發展的同時,日本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日益上升。據日本癌症協會統計,1947-1978年,大腸癌的死亡率大約增加了2倍,而其他各種癌症如肺癌僅上升60%,胃癌和子宮頸癌分別下降30%和60%。
分析其原因,第一,是脂肪飲食增加、纖維素飲食減少所致。我國近年來城市中大腸癌發病率增加,也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有關。第二,環境和大腸癌的關係很密切。環境因素主要有:土壤中缺硒;血吸蟲病的影響,在我國,血吸蟲病高發區同樣也是大腸癌的高發區;吸煙容易引起大腸癌。第三,就是遺傳因素。約10%的大腸癌與遺傳因素有關,所以,對於確診為家族性結腸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及散發性遺傳性大腸癌的患者的後代,要密切追蹤隨訪。同時,也不能忽視大腸的一些稱為息肉的良性腫瘤。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人也有較大的機會患上大腸癌。
綜上所述,有以下各種情況之一者均應看作是大腸癌的高發人群:大腸癌高發區的成人,如我國的大城市及東南沿海一帶;大腸腺瘤患者,有多發性家族性腺瘤病的家族成員;以前患過大腸癌的患者;血吸蟲病患者;大腸癌患者的家庭成員;癌症家庭綜合徵的成員;盆腔接受過放射治療者(有人報告盆腔放療後1020年易患直腸癌);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人認為,患此病者發生大腸癌的機會比正常人高10倍。
腸癌以下六表現應及早請醫生鑒別
便血:腸癌早期病變僅限于黏膜,可無症狀,或僅有排便習慣改變。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即可出現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於大便表面;
黏液便和膿血便:癌腫破裂時,大便中常帶有鮮紅或暗紅的血液和黏液,且糞血相混;
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次數由原來的每天一次變成兩三次,每次大便完畢後有大便不盡的感覺;
腹瀉或便秘交替:若有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等症狀,就可能是因為癌瘤的生長影響了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應該考慮癌變可能;
腹痛和腹脹:腸癌患者因腸道梗阻會腹脹、腹痛,其中腹痛的發生率較腹脹的發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輕重不一,多為隱痛或脹痛;
貧血與消瘦:隨病程進展,病人可出現慢性消耗性症狀,如貧血、消瘦、乏力及發熱,並經常伴隨著疲勞和無法解釋的體重驟降,這些與便血、攝入不足以及消耗過多有關。
當有以上表現時,最好去做結腸鏡檢查,這是目前早期診斷大腸癌的有效手段。
此外,高危人群應定期篩查。高危人群包括:有家族大腸癌史者,有腺癌性息肉、長期慢性結腸炎、40歲以上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