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健康産經

肺癌生物治療九成五專家不贊成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3-14   來源: 中國新聞網

  ●CEA(廣譜腫瘤標誌物)不可作為治療依據,而低劑量螺旋CT作為篩查,可減少肺癌患者20%的死亡率

  醫學指導/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所長吳一龍

  在各地尤其是城市,肺癌已高居死因首位;從發現至死亡,生存期往往短至一年半載。人們談肺癌色變,對付肺癌更易病急亂投醫,恨不得所有治療方法都試一試。體檢篩查發現CEA(廣譜腫瘤標誌物)升高,要不要做PET-CT?CT發現肺裏有結節,要不要一切了之?早期肺癌切乾淨了,要不要再做驅動基因檢測?晚期病人要不要嘗試生物治療……肺癌檢查及治療,並非“聽醫生的話”這麼簡單。在日前舉行的第11屆中國肺癌高峰論壇上,專家們集體倡議:在肺癌治療決策中,醫患應充分交流,共同明智選擇。

  疑問:CEA能否篩查肺癌?

  專家:CEA不作治療依據

  案例:王老伯的體檢報告出來了,顯示CEA(廣譜腫瘤標誌物)超標近一倍,家裏人著了慌,四處託人找專家問治療方案。沒想到,一輪檢查下來,虛驚一場,王老伯什麼癌也沒有。難道CEA“謊報了軍情”?

  專家釋疑:

  高峰論壇上,全國的肺癌專家們達成一致意見——不將CEA指標作為肺癌治療的決策依據,甚至不將其作為肺癌的篩查手段。

  吳一龍解釋,CEA指標升高,確實能提醒大腸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種腫瘤存在的可能,但作為腫瘤篩查手段,它存在敏感性和特異性雙雙缺乏的問題。首先,敏感性就是檢查能發現多少病人,CEA可作為篩查手段,其敏感性要達到85%~90%或以上,但實際上達不到,以肺癌為例,有異常高水準的CEA的病例,佔肺癌患者比例為30%~70%,而且集中于晚期肺癌患者。其次,特異性即達到某個數值就肯定是某類腫瘤,腫瘤篩查的準確率也要85%~90%,這一點CEA也達不到。

  “我個人不建議患者做CEA檢查。”吳一龍坦言,因為其結果並不精準,只會加大病人的心理壓力。

  疑問:PET-CT是否好過低劑量螺旋CT?

  專家:螺旋CT能揪出<1釐米的腫瘤

  案例:珠三角居民黎叔是個“老煙槍”,近兩月他咳得很厲害,當地醫院給他開了PET-CT檢查,但還沒來得及做,子女就把他轉到廣州就醫。廣州的專家卻沒建議做PET-CT,代替的是僅400多元的低劑量螺旋CT。“難道近萬元的檢查還比不過幾百元的?”黎叔很疑惑。

  專家釋疑:

  “美國幾大醫學學會確實把PET-CT作為肺癌診療的明智選擇。”吳一龍説,但從臨床實踐看,低劑量螺旋CT更靠譜。目前國內外的臨床指南也明確規定,在腫瘤發展至有症狀時,才做較多的檢查,比如PET-CT。

  如此規定,除了因為PET-CT太貴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最有效體現在判斷癌症嚴重程度上,而且依賴於操作者的臨床經驗。相對而言,低劑量螺旋CT不僅相對價廉,而且能揪出<1釐米的腫瘤,判斷腫瘤的性質,且不太苛求操作者經驗。

  吳一龍提醒,有吸煙史、家族腫瘤史、45歲以上等高危人群,每年做PET-CT太費錢,最好以低劑量螺旋CT作篩查手段。總體而言,低劑量螺旋CT可減少肺癌患者20%的死亡率。

  疑問:肺里長東西,切還是不切?

  專家:惡性階段應該由醫學話事

  案例:一名患者體檢胸透,發現肺裏有異常,到醫院進一步CT檢查,確定是一個約5毫米的結節。但醫生告訴他,目前不用手術或吃藥,保持觀察就可以了,但患者卻請求醫生動刀,“一想到肺裏有東西,我就坐臥不安!”

  專家釋疑:

  切,還是不切?在醫生看來由病情決定,但隨著醫學常識的逐步普及,再加上患者慣於在網路上搜索相關病例,看病心理在治療選擇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不過,吳一龍認為,真正到了惡性肺腫瘤階段,最明智的選擇還是該由醫學話事。早期肺癌,癌細胞局限于胸腔,未發生轉移,此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手術切除;中期則以多學科綜合治療、化療和放療為主;到了晚期,癌細胞轉移,目前醫學還未有能力治愈,就是以藥物治療為主,儘量延長壽命,提高生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