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名醫

戴樸:微創人工耳蝸手術第一人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3-03   來源: 環球網

  【環球網報道 記者徐愛芳】內蒙的張女士(化名)最近遇到了天大的煩心事。30多歲年紀輕輕的她,近日突然“聽不見”了,聽不清大家的談話,只能隱隱約約的感覺到聲音。她趕忙跑到醫院檢查,卻得到一個晴天霹靂般的診斷結果:突發性耳聾。

  張女士先前聽力並不差,這種突然的耳聾給她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連打電話都費勁,嚴重影響正常生活。醫生告訴她,她的情況屬於成人語後耳聾,想要重新獲得聽力,最佳的治療方法是進行人工耳蝸手術。人工耳蝸,是一種可植入人體內的電子裝置,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提高及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並提高語言交流能力。

  人工耳蝸植入,適合語後耳聾患者和語前耳聾患兒。對像張女士這樣的成人語言後聾患者來説,在耳聾之前其聽覺語言中樞已充分發育,在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後,重新獲得聽力,能夠喚起他們過去對語言的記憶,因此這類患者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恢復語言能力。雖然人工耳蝸能重新獲得聽力,但張女士一直“糾結”是否進行手術,因為傳統的人工耳蝸手術很容易損害其殘余聽力。那麼,是否有“兩全其美”的方法,既保留殘余聽力又能裝上人工耳蝸?2011年,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戴樸率先提出,成為“人工耳蝸微創手術世界第一人”。人工耳蝸微創手術不僅切口更小、感染機率更低且對患者耳蝸組織創傷更小,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其殘余聽力 ,而殘余聽力的保留能更好的幫助患者術後聽覺和言語的康復,使其聽到更豐富的聲音。據統計,戴樸教授已經完成微創耳蝸手術約1000例,在國內外得到廣泛認可,使無數人重獲新生。

  研究表明,人工耳蝸越早植入,治療效果越好。對於語前耳聾患兒來説,人工耳蝸的最佳植入年齡是在5歲之前。最新研究表明,1到3歲左右是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也是聽覺中樞的最佳發育期。在此期間進行人工耳蝸植入,並經過系統的訓練,聾兒聽説功能的發育速度幾乎能與正常兒童一致。因此,一旦診斷明確,應該儘早植入人工耳蝸。

  然而,人工耳蝸價格昂貴,國産的在10萬元以內,進口的在10余萬元至20余萬元。為幫助貧困患兒重獲聽力,國家自2009年就啟動了“貧困聾兒人工耳蝸搶救性康復項目” ,由國家衛生和計生委與中國殘聯在全國範圍內評估、認定的定點手術醫院承擔,免費為貧困聾兒植入電子耳蝸。目前,該項目覆蓋全國26個省區市,包括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同仁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等56 家醫院。戴主任説,人工耳蝸自20世紀80年代早期誕生以來,已成為耳聾患者重獲聽力的“福音”。

  在戴主任的幫助下,張女士進行了人工耳蝸微創手術,重新獲得了聽力,她感慨萬千,表示一定要珍惜自己失而復得的聽力。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為“愛耳護耳,健康聽力——預防從初級耳科保健做起”。據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報告,全球有3.6億聽力殘疾人,中國有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2057萬。除先天性遺傳耳聾外,後天感染、耳毒性藥物使用、外傷、噪音以及一些耳部疾病等都是導致耳聾的重要原因。戴主任還提醒大家,長期佩戴耳機聽音樂,長時間K歌、通宵玩網路遊戲、打麻將、過量煙酒、煲電話粥、掏耳朵以及長期緊張疲勞 工作等不良生活習慣,都可能損傷聽力甚至導致耳聾。

  專家介紹

  戴樸 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行政副主任兼耳外科主任、解放軍總醫院聾病分子診斷中心主任、中央保健會診專家。是中國臨床耳聾基因診斷的發起者,是國內首位提倡保留殘余聽力的微創人工耳蝸手術的專家,是全世界通過産前診斷保障耳聾家庭生育正常聽力後代病例數最多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