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就醫

北京將允許在職醫生辦私人診所 醫生反應平淡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3-03   來源: 中國廣播網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近日,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工作會上透露了這樣一條消息,北京市將探索建立醫生自主創業制度,允許在職醫生開辦私人診所。

  鼓勵在職醫生開私人診所,有助於打破公立醫院對優質醫療資源的壟斷,將大醫院的專家門診分化補充到社區醫療服務中去,讓老百姓就近方便地享受到專家的診療服務。不過,這種看上去很美的惠民舉措,似乎並沒有得到在職醫務工作者的積極回應。

  有媒體就總結了“醫生開診所”的三道關,第一、高額的前期投入;第二、兩頭兼顧精力有限;第三,院方會不高興。

  其實,兼職開設私人診所,這在海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先來看美國,在當地工作的杜劍鋒介紹,美國在這方面的法規非常靈活,很多醫生可以做到兩不耽誤,而且私人診所和公立醫院在很大情況下是一種業務上的合作關係。

  杜劍鋒:一個醫生可能會在自己的一個或者多個私人診所裏面開設門診,當他接收的患者需要進一步進行手術和其他治療的時候,他再把這個患者推薦到醫院裏面,然後他再到醫院去進行手術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住院治療。在更多的情況下,美國的這些醫生和醫院是一個業務上的合作關係,一個醫生會在不同的公立醫院裏面出門診或者治療患者。一般情況下,醫生在進行手術治療的時候,患者所支付的所有醫療費用,醫生會從醫院得到一定比例上的分成,實際上就是一個業務上的合作關係。

  不過,也有醫生選擇只開私人診所,或者只在公立醫院上班。這取決於該醫生對執業風險的權衡。

  杜劍鋒:做出這樣一個選擇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美國醫療費用非常高,但同時醫生的職業風險也比較大,這個職業風險主要是指法律上的風險,一旦出現醫療事故的話,患者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追究醫生的責任,要求鉅額的賠償。在面臨這種賠償威脅下,醫生的收入很大一部分要用來支付他的職業保險。如果一個醫生進行獨立職業,自己開設診所的話,他要自己負擔很大一部分的保險費用;但如果他選擇在公立醫院裏面任職的話,這一部分費用就由醫院來承擔了。

  對美國民眾來説,去什麼地方看病,則取決於保險。

  杜劍鋒:患者的醫療保險公司有的時候會規定患者只能到某一個醫院或者某一個診所就診,否則的話,醫療費用的話就不會被報銷,這樣的話患者是很難負擔得起的,所以説在選擇就診地點的時候,保險公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並不是説私人診所的費用一定比公立醫院高,因為患者在購買了醫療保險之後,保險公司會跟醫院或者私人診所進行價格上的討價還價。很多私立診所也會因為需要大量的患者而與保險公司達成協定,以比較低的價格來進行接診。

  再來看香港。《中國日報》亞太分社記者李濤透露,私人診所是很多香港人看病的首選,也是很多醫生的理想執業目標。不過,醫生既在公立醫院上班,又開私人診所的情況卻鮮有耳聞。

  李濤:事實上,私家診所現今也是香港最主要的醫療服務組成部分之一。在人口超過700萬的香港,有超過7成的醫療服務都是在私家診所完成。雖然在香港,公立醫院只徵收象徵性的、很少的費用,但由於公立醫院資源非常緊張,患者往往需要通過普通科門診或者私人診所轉接到公立醫院看病,而這一過程一拖往往就要數個星期。同時,很多香港人有良好的醫療保險,政府還時常會給一些長者診所看病的代金券,因此私人診所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説都是看病的首選。

  而對於香港的大多醫生來説,開一傢俬家診所而不是在公立醫院上班才是他們的理想職業目標。説到底這也是利益的驅使。雖然公立醫院裏面年薪百萬的醫生大有人在,但能夠真正開設一家自己私人診所往往是數倍甚至是數十倍的回報。但醫生下海也不是一勞永逸,雖然收入比公立醫院要高很多,但香港這個城市有將近4000多家的私人診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資歷不夠的醫生往往也不敢貿然出去單打獨鬥。

  在香港,一方面,香港特區政府對於私人診所會進行嚴格監管;另一方面,香港社會對私人診所的技術也相當有信心。

  李濤:除了政府機構,香港市民、媒體和行業協會如果發現醫護人員存在違紀的行為,都可以向相關的管理局或者委員會進行投訴。如果投訴情況屬實,香港醫生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嚴重的也會面臨執照被吊銷甚至被除名註冊的風險。事實上,香港社會對於私家醫院醫生的技術相當有信心,原因在於這個城市的醫科學生畢業後往往一般都是先在公立醫院工作,吸收行業經驗並考取專業資格,等到技術成熟時才會進入私人市場,開設自己的診所來行醫,所以公立醫院才是香港年輕醫生們的練兵廠,很多醫生並沒有什麼經驗,而香港私家診所醫生才是真正的身經百戰。

  最後,來看澳大利亞。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説,在澳大利亞,公立醫院醫生的收入很大比例是來自於在外的兼職。不過,要自己開診所就需要自掏腰包購買鉅額的醫療保險。

  胡方:很多澳大利亞人願意購買私人醫療保險並且去私人醫院就醫。對於正在實習期的醫學院的學生或者是剛畢業的醫學院的畢業生,他們的實習地點或者第一個工作地點往往是公立醫院。但隨著經驗的積累,這些醫生往往會被很多私立醫院高薪聘請或者是自己獨立來開診所。此外,不管是在公立醫院還是在私立醫院擔任醫生,醫生都需要購買鉅額的職業保險,以免在醫療事故發生之後被賠個傾家蕩産。通常情況下,公立醫院會負責為所有醫生購買職業保險,而家庭醫生或者是私立醫院的醫生則需要自己購買這種鉅額保險。

  在澳大利亞,不管是公立醫院,私立醫院還是私人診所,界限並不分明。

  胡方:在澳大利亞,患者如果在某一個公立醫院就醫,但是他對某一個私人醫生特別有好感,希望由他來擔任這一個手術的主刀醫生的話,完全可以要求這個醫生跨院到這個醫院來參與這個手術。我有一個朋友,去年在公立醫院生孩子,但是她有一個專門的私人醫生負責給她在孕期做全部檢查,於是她就要求公立醫院讓這個私人醫生到醫院裏來為她接生。這個私人醫生和公立醫院以及我的朋友三方面進行一個時間方面的協調溝通之後,私人醫生就欣然前往公立醫院為我的朋友完成了這個接生的工作,誕下了一個健康活潑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