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健康生活

春季去濕氣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2-25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又濕又冷、又悶又潮、寒濕陰森……在我們對環境或是天氣的抱怨裏,“濕”常常成為一個關鍵的字眼。

  的確,在中醫看來,濕氣似乎稱得上是“萬惡之邪”。在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致病因素中,濕邪殺傷範圍最大。這是因為,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成寒濕,讓人冷得透心徹骨;遇熱為濕熱,悶得使人透不過氣、出不了汗;遇風則化為風濕,成為難以擺脫的慢性病……

  此外,濕邪從來不是某個季節、某種人的“專利”,它可能潛伏在我們周圍,一有機會就乘虛而入。濕邪可分為“外濕”和“內濕”兩種,前者多由氣候潮濕、涉水冒雨,或居住潮濕地等外界因素所致;後者則多由脾失健運,不能運化精微,以致水濕停滯所引起。同理,濕氣在人身上的表現也常有內外之分,在內常表現為脾胃功能不好,吃什麼都不香,大便黏膩,胖而無力,覺得“濕重如裹”,像被某種東西包著,懶得動彈,睏倦無力;在外則主要表現為皮膚症狀,如愛長痤瘡、神經性皮炎等。

  初春時節冷暖空氣不斷交鋒,潮濕、降雨無法避免,因此,這個季節及時給身體“排濕”,對一年的養生保健都至關重要。除了適當補充薏米、紅豆等有祛濕作用的食物,還要注意一些生活細節,讓濕邪無處可入。

  睡足覺。從中醫角度來説,睡不夠容易脾虛,進而引起水濕停滯。最好每天晚上11點之前上床睡覺,保證6~8小時睡眠。

  吃清淡。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並産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和濕氣。最好堅持適量、均衡飲食。

  少沾涼。中醫認為,過多食用冰激淩、涼性蔬果等生冷食物,會影響腸胃功能,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涼品”要限量,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此外,“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特別是在季節變換時。切記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乾等。

  多運動。越是不動,體內堆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戒煙酒。吸煙喝酒是加重“濕毒”的重要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煙酒儘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