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名醫

成軍:培育學科精英 精研醫術惠民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2-19   來源: 新華網

  ——專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成軍

  【主持人】中國傳統醫學發展至今,各個分類學科愈加精細化、專業化,卻往往難以避免其局限性和片面性。而現代醫學在極大程度上打破了傳統醫學封閉的格局,融入先進醫學技術的同時,引進高端醫療設備,促進了我國醫療事業的迅猛發展。據了解,在眾多分科疾病中, 傳染病 是中國常見病、多發病,且傳播迅速,一旦爆發猖獗程度可怖,例如鼠疫、SARS、AIDS等等。當前我國傳染病學領域的研究與臨床方面的防治發展現狀怎樣?我國這一領域的醫療工作者們對未來的治療研究又有著怎樣的期冀?

  為此,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成軍教授,接受我們本期的新華訪談。

  【主持人】成院長,您好!

  【成軍】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成院長,從您的求學、從軍、出國及由部隊醫院轉調到地方醫院,到今天成長為傳染病治療領域的領軍人物。這一路走來,看似一帆風順,又頗具傳奇色彩,一定付出了常人不曾付出的努力,請與我們廣大網友分享一下您的成長經歷。

  【成軍】學生時代伊始,我即立志成為一名軍人,同時又嚮往成為一名醫生,因此于1981年成功考入軍醫大學,即第一軍醫醫科大學,現在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1986年大學畢業的時候,作為軍醫係中少數的碩士研究生考到了北京。當時,大內科、大外科有很多專業,其中有一項規定即考研究生必須工作滿兩年,恰巧我對免疫、病毒等方面,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選擇了攻讀傳染病學領域。

  1986年~1989年,我在北京讀碩士期間,就已經聯繫好了美國密歇根大學;同時,碩士論文以英文形式在英國發表。那時候還沒有電腦,是用一台老式打字機列印的論文,打字機的名字至今都記得。由於一些客觀原因,我最終選擇留在國內繼續堅守部隊傳染病駐院醫師的崗位,並考取了博士學位。1991年~1994年,我在北京醫科大學醫學部第一附屬醫院,即北大醫院,攻讀博士學位。1994年博士畢業,由於當時出臺的一個政策,軍隊幹部工作滿八年可以出國深造,順理成章我即到美國攻讀博士後學位。三年後學成回國,繼續留在部隊工作,單位對我也很重視:在39歲時,被評為教授、主任醫師,並擔任內科傳染病專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等職務。

  就個人成長、學習經歷等方面而言,我始終認為能夠依靠自身努力解決的都是小問題,教育學生們亦是如此。經過多年的研究學習,由此産生了很多建設性的想法,這就需要一個平臺,因此,爭做學科帶頭人,積極與國內國外的專家學者進行溝通交流,均是為了開拓平臺的途徑。對於當時部隊的文職和軍官是分開管理的現狀,我毅然選擇了業務研究方向的文職工作。並且,在申奧成功後,我有幸結緣地壇醫院時任院長毛羽,順理成章的來到這家醫院就職。

  2002年~2009年期間,從部隊這個大學校轉業的軍官多達50萬人,從中選出了158名優秀人才, 我有幸于2009年被評選為“全軍模範軍轉幹部”。作為一名中層幹部,我盡職盡責,但是我有一些更廣闊的想法:“需要借助一個平臺,以密切結合本專業的發展。更希望可以為地方百姓做出更多的貢獻。

  自2004年12月1日,轉業到地壇醫院,經過幾年的努力,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三所大學的博士、博士後流動站建立起來,上百名研究生流動於醫院中。對於國際學術會議,我對此鍥而不捨,從第二屆開始連續舉辦了六屆國際學術會議,這樣的學術交流平臺是有必要存在的。而且國際交流會議的平臺,發展到現在也相對成熟了。

  【主持人】近年來,除了培養高素質人才醫師,您帶領地壇醫院還積極開展與國際研究機構的交流、合作,並且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提升地壇醫院在全國學科中的地位,奠定了地壇醫院在全國200多家傳染病醫院中的統帥地位。請您詳細談談採取了哪些措施?

  【成軍】除了教學和國際會議,醫院如果要提高檔次和學術影響力,我們還需要辦學術期刊。雖然這在當時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自2007年,我們開始創辦了第一份雜誌《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2009年,出版了第二份雜誌《中國肝臟病》;2012年,我們又創辦了全英文版的雜誌,有兩年的數據已經可以進入核心期刊,我們的英文雜誌品質是很高的。我們最終的目標是為中國的感染病學科提供一個發表國際論文的平臺,我們相信自身具有這樣的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共有200余家傳染病醫院,為了提高地壇醫院在傳染病領域的醫學地位,確立北京地壇醫院醫學界前沿的權威。我們在全國每個省選3家醫院組成合作醫院,共同建立了“百家傳染病醫院聯合體”。比如在安徽皖北,我們選擇蚌埠傳染病醫院;在皖南,選擇蕪湖傳染病醫院;加上合肥的傳染病醫院,安徽共三家。有的省份會多一兩家,各省不是平均的。目前,這100家傳染病醫院的院長、專家,我們都成了好朋友,這時再組織個學術會議已不是難事。

  我們通過培養研究生、召開國際會議、創辦學術期刊,以及建立100家傳染病醫院聯合體等幾個方面的努力,來提升地壇醫院在全國學科中的地位、在學科中的影響力,甚至在全球的影響與權威性。發展至今,這一市場推廣策略是非常成功的。據了解,在復旦大學醫院排行榜中的200多家傳染病醫院中,地壇醫院連續三屆位居傳染病醫院中的第一,且具有穩居第一的自信。

  目前,我擔任地壇醫院副院長,兼任肝病中心主任,負責三個病區150張床位;同時兼任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可以充分發揮業務方面的優勢。用學術建設,以及特色學科優勢等來提升地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大型的政治和公益活動也是我們發展的平臺,溫家寶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省部級領導及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等都視察過我們醫院,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人們通過這些方面,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地壇醫院。

  多年來開展的各項工作,均經過深思熟慮逐步地推進。無論面對怎樣的問題或者困難、阻礙,我都將其作為自身的興趣,始終如一地鑽研其中。在我看來,一個綜合的核心競爭力的建設,對國內外的專家同行、傳染病類醫院、患者之間的交互是綜合的影響。

  對於很多細節的問題,例如:出版學術期刊,我們有實力去組織專家學者,共同撰寫指南,達成專家共識,文章源源不斷地在雜誌上發表。在我看來,社會上存在兩種影響,一是上下級的影響,二是商業的影響。對於地方省會的醫院,我們之間不存在上下級的關係,也沒有虛偽空乏的商場交易關係,而是純粹的學術交流。因此,我們在形成專家共識的基礎上,深入到全國各個城市進行學術巡講,嚴格按照全國道德模範的巡講。

  【主持人】您的名言 “醫生是天使,傳染病的醫生是天使中的天使”,為何這麼講? 有什麼故事嗎?

  【成軍】在全國各個城市進行學術巡講中,我的開場白都是:“醫生是天使,傳染病的醫生是天使中的天使。”之所以這麼説,則是我認為傳染病患者的主體在各個歷史階段都是社會最低層的百姓,富人患傳染病的很少。作為傳染病醫師,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幫助社會最低層的人,這是跨時空、跨國界、跨信仰,永恒的一個主題!

  舉個例子,電影《羅馬假日》中,奧黛麗赫本年輕時清純靚麗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全世界人們對她的懷念則多是在其生命後期,作為國際兒童基金會的大使。奧黛麗赫本親自去募捐了很多的錢,去給那些沒有衣服穿、沒有飯吃、生病的孩子,以及飽受戰火創傷的孩子以愛的撫慰,這是令全人類都為之敬仰的!

  因此,我們把我們的理想定位在了為基層老百姓的服務上。每個週末,我們組織專家都會到很偏遠的地方去講學,已堅持了三年。這三年中,舉辦了100場培訓,平均一場有300位醫生參加,那麼共培養出了3萬名基層醫生。三萬名醫生吸收了這些權威性的知識,他的診療水準肯定會提高,會更客觀、科學地去對待患者。這些可憐的傳染病患者,不需要知道有我、有我們這個團隊,以及我們這樣的做法,但是他們已經受惠于這個項目,這才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也因此具有一種天使中的天使的自豪感!

  【主持人】我們知道,融入先進醫學技術、引進高端醫療設備的同時,積極培養優勢學科群體亦是貴院發展的重點方向。那麼,在您看來,當前我國對於人才醫師的教育培養有著怎樣的具體要求呢?

  【成軍】攀登就像梯子一樣,每個人能力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有高有低。在我看來,這卻不僅是快與慢、高與低的問題,關鍵是這個梯子要搭對了墻頭。如果我們的奮鬥目標是關心生活最艱苦的百姓們的福祉,那麼這個梯子就是搭對了,是永遠不會有問題的。因此,我們樹立了“醫生是天使,傳染病醫生是天使中的天使”這種崇高的信念。因為我們專業的特點,有機會直接或間接地幫助到社會最低層的人。

  在我們要做的事情整個過程中,一個是學術制高點;一個是道德制高點。我們就是要做到“頂天立地”:頂天,我們行走于醫學前沿,引進國際上最先進的東西,且率先開展並推廣國際會議、英文雜誌,成為國際感染病學會32個執行委員職位之一;立地,我們這種公益心滲透到基層的每一個角落,提高這個團隊、這個行業整體的醫生水準,促使他們給予老百姓更好地照顧。這是功德無量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留學回國之後,我就有一個想法:培養年輕人,培養研究生;告訴他們什麼是科學,怎樣去做科學,如何去評價科學,這是我很重要的理想。當時曾定下了一個目標,即培養200名研究生。這個目標還差幾名就完成了。在我們資金特別緊張的時候,都不曾放棄招收碩士研究生。同時,我們還應該告訴年輕人科學的真實樣貌,並正確地評價科學。一方面我從事的是醫療,要求自身以及團隊做到“頂天立地”;另一方面,我還要做一位科學家。在研究生培養、學術研究領域,做分子生物學學術研究發現了100多條新的基因,這真的是值得稱道的。

  北京實施衛技人才隊伍建設的“215”人才工程,評選20名領軍人才,經過第一輪遴選評審只剩下13個人,我是其中之一。這是傳染病領域中北京市的唯一領軍人才,不僅在學術方面要得到大家的認可和重視,而且要在學界內具有國際競爭力。

  培養年輕人行走于科學的道路上,這是我們國家和民族最核心的問題。就我本職工作及相關的,如重視對年輕人、研究生的培養等工作做的還不夠,還需努力。但我個人很享受這個過程。並不是這個過程告訴我怎麼辦,而是我想怎麼辦,並想辦法把它做好。在這個過程中,領導、同事、學生都非常支援我的想法和工作。

  【主持人】作為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傳染病研究所所長,最後請談一下自身發展設想,以及對內科傳染病學研究方向的展望。

  【成軍】對於我個人的特點,則是我具備一個很強的主導和規劃觀念,且具有一定的理想主義色彩,即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就我的性格而言,這兩點規劃的能力與理想主義色彩還是很明確的,世俗的偏見對我沒有任何影響。堅信要做的事情很多。針對內科傳染病學的研究,堅持遵循其科研未來的發展方向、設想與展望,並且也將會按照最初的規劃一步一步向理想邁進!(劉佳 張鵬 張晗)

  【專家簡介】

  成軍,教授,主任醫師,內科傳染病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北京市衛生系統傳染病學科領軍人才。現任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肝病中心主任、傳染病研究所所長。

  1986年畢業于第一軍醫大學軍醫係,獲醫學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于軍醫進修學院研究生院,獲傳染病學專業碩士學位,導師陳菊梅教授;1994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獲傳染病學專業博士學位,導師斯崇文教授;1994年11月赴美,在得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聖•安東尼奧)臨床免疫和傳染病科做博士後研究,導師Talal N和Melby PC教授,1997年12月回國。南方醫科大學、軍醫進修學院、山東省高青縣第一中學傑出校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社會任職:國際感染病學會(ISID)執行委員會委員,國家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熱帶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病醫師分會副會長,《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誌(電子版)》總編輯、《中國肝臟病雜誌(電子版)》總編輯、《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version)》總編輯、《中華傳染病雜誌》副總編輯、《International Journal Infectious Diseases》編委、《Hepatology International》編委。

  已出版《基因治療》(學苑出版社,1993)、《程式性細胞死亡與疾病》(北京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7)、《現代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學》(人民軍醫出版社,1997)、《細胞外基質的分子生物學與臨床疾病》(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腫瘤相關基因》(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現代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學》(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09)、《現代細胞週期分子生物學》(科學出版社,2010)、《現代肝炎病毒分子免疫學》(科學出版社,2011)、《現代細胞自噬分子生物學》(科學出版社,2011)、《現代細胞外基質分子生物學》(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2)、《現代細胞凋亡分子生物學》(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2)等專著。

  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的負責人,目前主要從事傳染病,特別是病毒性肝炎的臨床醫療工作以及傳染病相關的基因克隆化、基因治療與基因疫苗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及綜述800余篇。專業特長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抗病毒治療及病毒性肝炎發病的分子生物學機制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