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養老

不離故土:嘉定推村級養老模式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2-17   來源: 解放日報

  本報記者沈軼倫

  一改過去獨守空屋的情形,如今每天上午,82歲的陳老伯都能在老夥伴的談笑和早鍛鍊聲中醒來。

  在嘉定區安亭鎮趙巷村的 “幸福家園”,3000多平方米的村級托老所內,60余名超過75歲的當地村民在此安享晚年。由於村集體經濟每年補貼80萬元,老人們每月只要支付300元,就可獲得一間臥室並解決一日三餐。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農村中青年人口外流,不少村落只剩“純老”。此時出現的村級養老方式因其不離故土、實惠價廉而契合當地孝親需求。但各村經濟實力不同、設施不完善、護理人員不齊等問題,又使“幸福家園”模式推廣受限。能否破題?

  日前,嘉定區出臺的《嘉定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顯示,未來將鼓勵更多“幸福家園”的出現。嘉定將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投資興建養老服務設施,將村辦托老所納入本區養老服務機構管理範疇,統一設施建設、管理服務標準,實施規範化管理。到2015年對全區現有的6家村辦托老所,有計劃、分步驟完成達標改造,完善各類農村養老互助服務設施。強化農村養老服務托底措施,將所有農村“五保”老人全部納入供養範圍,逐步提高供養標準,確保農村老人老有所養。還將推動鎮辦養老機構與村辦托老所建立長期穩定協作機制,採取人員培訓、技術指導、設備支援等方式,進一步提升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能力。

  由於村落宅基地分散,一些適用市區的日托、送餐等養老經驗在農村不能完全適用。農村老人當中,存在徵地養老、鎮保、城保等不同保障類別。對於一些每月僅有幾百元農保的老人來説,每月收費動輒超過千元的養老機構,令他們望而卻步,且遠離故土的生活也令子女不忍。但入住“幸福家園”後,價格低廉又不離熟人。每年一次,村委會還會統一埋單,組織全村老人參加體檢。趙巷村的“幸福家園”目前有80張床位,能完全滿足本村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的入住之需,將老人需要進入專業機構、接受長期護理的時間縮到最短。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農村整體老齡化程度,比城市高出3%。在嘉定,不少村裏的老年人口已經超過六成,雖想借鑒“幸福家園”模式,但各村經濟實力不同、設施不達標、護理隊伍資質等難題超過了村級政府的能力。未來,嘉定區民政局和各鎮將進一步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興建養老服務設施。新設的“嘉定區養老服務扶持資金”也將重點用於養老服務機構人員的崗位和培訓補貼,解決村級養老服務設施中人員難招、難留等問題。

  除了“養”,“醫”也是當前農村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嘉定區民政部門負責人説,要使農村老人能真正實現在家門口養老的願望,還需要把一些養老服務拓展下延。嘉定將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將居家養老和養老護理病床相銜接,全科醫生定期到府訪視;還將培育發展更多為老服務組織,發揮區、鎮、村、社會多方力量為農村老人提供社會化、專業化的養老服務,讓農村老人真正實現“葉落歸根”的養老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