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名醫

趙繼宗:別再輕信“大師”秘方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2-13   來源: 環球網

  作為一名神經外科大夫,經常有人問我,應該怎麼預防腦血管病。其實,不管是預防腦血管疾病,還是心血管疾病,都沒有什麼特殊的方法。最基本的就是我們常説的,平日飲食少油、少鹽、多運動等。但我覺得在腦血管疾病領域,有一種現象需要提醒,即被“過分擔心”的腦動脈瘤。

 

  腦動脈瘤沒那麼可怕

 

  腦動脈瘤是腦動脈分叉處的囊性突起,體積從幾毫米到幾釐米不等,一旦發生破裂會危及病人生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我國還沒有CT和核磁共振等設備,很難發現腦動脈瘤。當時為了提高病人和醫務人員的警惕性,腦動脈瘤常被比喻為“定時炸彈”,可能隨時破裂,提醒病人出現蛛網膜下腔出血後一定要行腦血管造影,發現動脈瘤及時治療,避免再次出血危及生命。

 

  現今大家都非常重視日常體檢,很多檢查單位將CT腦血管造影和磁共振造影都被列入了常規體檢項目。檢查手段的更新、醫生認識水準不斷提高,使得腦動脈瘤的檢出率明顯升高。不少人拿到寫有“可疑動脈瘤”或“動脈瘤不除外”的結果時,都非常害怕。其實,那些無症狀、還沒破裂的腦動脈瘤並沒那麼可怕。

 

  腦動脈瘤是良性疾病,如果從未破裂過,只需要微創手術或介入治療就可以治愈。甚至有些腦動脈瘤,連手術都不必做。比如偶然發現、沒有臨床症狀、生長在海綿竇內的動脈瘤,就不需要立即治療,因為出血的機會很小。貿然手術,反而有可能導致失語或偏癱等後遺症。為了盡可能避免腦動脈瘤的錯誤治療,在查體或其他偶然情況下發現未破裂的腦動脈瘤時,一定要到專科醫院找專科醫生,審慎對待,不要貿然手術。

 

  慢性病才更要重視

 

  與對待動脈瘤的態度相反的是,體檢中本來應該重視的問題卻被老百姓忽視了。比如,有些人就不覺得高血壓是病。我在門診就遇到過這樣的病人。我問他:“您血壓高嗎?”,病人回答:“血壓不高,有時170/100毫米汞柱。”再問按時吃藥了嗎?病人説:“頭暈了吃,頭不暈就不吃了。”

 

  還有一些病人,知道自己身體有問題,僅求助於藥物,卻不肯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比如,不少人在體檢時查出脂肪肝,醫生告誡他,不要再喝酒了,可他就是做不到,或者尋求減肥偏方。可他從來就沒想過,明明不需要花錢就能控制的病情,卻非要花錢開藥解決。大家要知道,藥物是個雙刃劍,可以治療疾病,但同時也有副作用。

 

  現在慢性病的發病率很高,但其實,對於慢性病,只要在日常生活習慣上多注意一點,就能有所改善,至少也能保持病情穩定不發展。所謂“吃貴藥、吃好藥”並不是上策。更何況,貴的不等於就是好的,能治病的藥才是好藥。

 

  “大師”秘方千萬別輕信

 

  時下,各種媒體健康節目越來越多。在這些節目裏,通常都會推出很多“養生大師”介紹一些保健養生的方法,或是所謂的秘方。由於簡單易操作,這些秘方也受到了很多觀眾的熱捧。臨床上經常能看到一些患者寧可花大價錢買些秘方也不肯吃醫生給開的藥,到最後延誤了病情,耽誤了救治,非常可惜。秘方到底有沒有用?我覺得,除了公認的均衡飲食、戒煙限酒等,其他很多所謂的秘方可能都是個人經驗,個別的甚至還是歪理邪説,已經被打倒的張悟本,就是一個例子。

 

  醫學是循證科學,一種藥物或一個治療方法是否有效,需要大量病人的臨床試驗予以證明。所以,老百姓在聽、看健康節目時,自己也應該有所思考。比如説,生命在於運動,但是也有人説,經常爬山會傷害膝關節,兩者看起來就是對立和矛盾的,到底哪個更可信,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不可盲目聽之信之。▲

 

  專家小傳

 

  趙繼宗,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院執行院長,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前主任委員,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