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行業峰會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霧霾治理 監測成各地標準配置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2-13   來源: 新華網

  近來,圍繞環保行業的各類資訊層出不窮,環保股也因此展開了一波集體拉升的板塊性行情。據媒體報道,2014年的地方兩會紛紛將環保治理列為關注焦點,不少省份和地區更是擬投鉅資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除此之外,還有報道指出環保部權力有可能會擴大,該預期一旦兌現,則將極大地擴張行業發展空間,進而提振市場信心。分析人士表示,當前市場正處於兩會前的政策“蜜月期”,有關環保行業的資訊仍有可能不時引發環保股脈衝。

  在眾多環保細分領域中,大氣治理已然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昨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強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此外,北京市將在未來四年內投入7600億元用於源頭控制減排工程、空氣重污染應急減排工程等,2014年上海市環保投入也將保持在全市GDP的3%左右,初步估算將超過648億元。分析人士預計大氣監測概念將成為短期資金關注的重點。

  報告指環保問題日益嚴重

  12日,上海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的《國際城市藍皮書:國際城市發展報告(2014)》指出,北京的公平指數在國際城市中排名最高,包容性程度足以與巴黎、倫敦媲美。然而,生態問題卻成為北京城市升級的最大短板,在全球40個國際城市中,生態指數僅高於莫斯科,排名倒數第二。

  該藍皮書指出,在對綜合升級水準的衡量上,得分最高的第一集團主要是被公認的“全球城市”,其中東京、倫敦、巴黎、紐約和新加坡分列前5名。東京的首位地位更是顯示出在升級層面上傳統的“紐-倫-京”排位正呈現出新的變化;而中國的上海與北京分列21位和31位,處於第三和第四集團。

  據介紹,生態指標分為宜居指數、環境指數和污染指數三項,該報告稱“北京的宜居指數遠低於平均水準,屬於不宜居城市;環境指數約為平均水準的一半,説明環境遠未達標;污染極其嚴重,大大低於平均標準,甚至已經達到不適合人類居住的程度。”

  常務會議提霧霾治理

  監測成各地標準配置

  根據最新的環保部會議,2014年環保部將全力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三項重點工作。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深入落實“大氣十條”各項政策措施,尤其是突出抓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這一重中之重。同時,組織開展2013年度評估考核。此外,發揮全國大氣污染防治部際協調小組的作用,深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協作機制建設,推進珠三角區域協作。加快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加大機動車污染防治力度。推動地方政府建立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體系,落實應急管理措施。

  事實上,大氣污染的防治正越來越受到高層的重視,這種重視集中表現在持續不斷的政策保障中。2013年2月,環保部下發了關於徵求《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徵求意見稿)意見函,指出細顆粒物污染防治目標為:到2015年建立有效的排放監控機制和考核機制,構建完善的政府和企業目標責任制,基本建立起重點區域細顆粒物污染防治體系,並逐年減少細顆粒物排放總量;到2020年,建立區域層面大氣污染監測、評估、監督體系,細顆粒物排放總量顯著下降。

  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更提出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會議認為,打好防治大氣污染的攻堅戰、持久戰,是改善民生的當務之急,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舉措,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任務。自去年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定目標、建機制、強監管,在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上邁出了新的步伐,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認同。但大氣污染是長期積累形成的,必須充分認識防治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堅持不懈付出努力。要立足國情、科學治理、分類指導,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以PM2.5和PM10治理為突破口,抓住能源結構、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不斷推出遠近結合,有利於標本兼治、帶動全局的配套政策措施,在大氣污染防治上下大力、出真招、見實效,努力實現重點區域空氣品質逐步好轉,消除人民群眾“心肺之患”。

  會議還要求在抓緊完善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以下措施:一是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實施跨區送電項目,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推廣使用潔凈煤。促進車用成品油品質升級,今年年底前全面供應國四車用柴油。推行供熱計量改革,開展建築節能,促進城鎮污染減排。加快淘汰老舊低效鍋爐,提升燃煤鍋爐節能環保水準。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落後産能淘汰任務。二是發揮價格、稅收、補貼等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對煤層氣發電等給予稅收政策支援。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今年安排100億元,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行“以獎代補”。制定重點行業能效、排污強度“領跑者”標準,對達標企業予以激勵。完善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加大力度淘汰黃標車和老舊汽車。大力支援節能環保核心技術攻關和相關産業發展。三是落實各方責任。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考核。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監管體制。完善水泥、鍋爐、有色等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規範環境資訊發佈。

  業內人士表示,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部署,預計脫硫將是鍋爐整治的主要措施,隨即帶來的將是監測儀器的需求爆發。

  有券商研報稱,據環保部之前提出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8類重點項目共需投資約3500億元,具體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粉塵、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油氣回收、黃標車淘汰、揚塵綜合治理等項目。而要加強大氣污染防治,首先必須加強環境監測,因而環境監測設備領域的優勢企業有望長期受益。

  業績真空期 環保熱仍有底氣

  隨著全國兩會的逐步臨近,環境治理問題再度引發市場廣泛熱議,環保板塊也由此迎來一段政策蜜月期。近來,先是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發表署名文章《改革生態環保保護管理體制》,提出“建立統一環境監管制度,獨立環境執法”;隨後本週二,環保部副部長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在編制中,近期將上報國務院,並首次明確了污染情況和治理方向。緊接著就有媒體報道,中國正醞釀機構重組,國土資源部的部分職能可能併入環保部,也就是説環保部權力有可能會擴大。

  國泰君安證券表示,環保部權力加強存在較大的可能,且一旦預期兌現,就將超出市場普遍認識,能夠擴大行業發展空間、提振市場信心。過去數十年來,環保部門職權讓位於經濟發展,地位相對弱勢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市場普遍認同的制約環保股估值的最大障礙之一。如果説此次3月兩會上有所推進,則環保職能統一的趨勢將得以確立,這將有助於增強環保部門執法權威、增加治污需求。

  從市場層面來看,環保股年報業績風險已然釋放完畢,目前正是業績真空期,短期內出現新的負面因素的概率極小。2013年,一系列的污染防治政策出臺,市場也對環保行業2013年的業績增速過於樂觀,而2014年1月底公佈的環保股年度業績預告普遍不及市場預期,這也是環保股1月份普遍調整的主要原因。不過,在環保股短期普遍通過回調釋放風險之後,該板塊再度迎來投資的“蜜月期”:鋻於環保公司一季度業績對全年業績的指引性較低,因此目前到兩會前後,該行業都處於業績真空期,而這將是短期環保股最大的“基本面利好”。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主流券商普遍看好環保板塊二月行情,原因在於龍頭公司具備足夠的安全邊際:2014-2015年地方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將使得這類公司訂單獲取、項目推進以及業績成長確定性增強,再加上三月兩會環保政策預期等因素,因而環保股的板塊行情仍有望繼續演繹。記者 魏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