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6句話最容易傷孩子自尊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2-09 來源: 環球網
孩子的自尊很強,父母可能無意中的一句話就會傷了他們的心。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説過:“請記住,孩子的名字永遠叫‘小孩’”。因此,家長要用適合孩子的話語去面對他們。
“我早就説”。場景1:毛毛開心地拿著滿分成績單給媽媽看。媽媽卻説:“我早就説你能考100分,過去考不好就是不努力。”解析:“我早就説”這句話帶有對比、翻舊賬的意思,孩子不僅感受不到被讚揚的愉悅,還有被批評的挫折。因此,和孩子説話要懂得“剎車”,做對了給予鼓勵即可,切勿出現這樣翻舊賬的話語。“我早就説”還會出現在孩子不聽告誡的時候,此時説這句話,有得意、炫耀的感覺,大人聽了都不高興,何況孩子。父母應該認真地幫孩子分析,為什麼家長事先就能預期到失敗。
“不行、不可以”。場景2:洋洋媽媽總愛説“不行”、“不可以”,比如洋洋放學回家開電視,媽媽就會粗暴地關掉電視,説“不可以看電視”;洋洋想吃糖,媽媽也板著臉教訓説“不行”。解析:中國家長主觀認定不好的事,往往會武斷地禁止孩子去做,卻不告訴孩子原因。孩子很迷茫,不知為何不可以,長大後不知道變通,行為模式僵化,甚至可能發展出對立型人格。因此,家長説“不可以”前,應説明為什麼“不可以”;也可通過協商的語氣來告訴孩子:“不是不可以吃糖,但糖吃多了要看牙醫。你今天已經吃了一塊糖,明天再吃好不好?”
“等一下”。場景3:特特從幼兒園回來,總想跟爸爸分享一些新鮮事,但爸爸總是對著電腦忙,心不在焉地説:“爸爸正在忙,你等一下。”解析:大人總是很忙,和孩子説過“等一下”後往往就沒了下文。孩子次次滿心期待,卻總被冷落在一邊,會逐漸覺得爸爸媽媽説話不算數,失去信任感。建議家長在忙碌時採用反應式傾聽,即先理解地重復孩子的話語,然後誠懇地表明自己在忙。比如説:“爸爸特別想聽寶寶講在幼兒園發生的趣事,但爸爸正在忙,等一下再聽你説好嗎?”這樣能讓孩子感覺被尊重。記住,忙完後一定要兌現許諾孩子的事情。
“你看你!”場景4:東東幫家裏收拾衛生,拖把上的臟水卻甩到墻上了。媽媽氣得大吼:“你看你!叫你別添亂!”解析:兩三歲正是自尊心開始萌芽的時候,正面經驗的累積才能建立自尊,而隨便批評、嘲諷、指責會讓孩子只感受到家長憤怒和生氣,卻不知道錯在哪兒,容易造成自我價值貶低。因此,父母在表達不滿情緒時,可以換個説法。比如提醒孩子:“你幫媽媽拖地真是太棒了,但要小心,不要用力甩。”然後教孩子如何正確拿拖把。
“你一定要”。場景5:爸爸媽媽要帶小雅去串門,臨走前一個勁叮嚀:“到了別人家,你一定要老老實實地坐著,別亂跑。”解析:這類命令式口吻往往容易讓孩子産生不被信任感。要把孩子當大人,讓他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不是單純命令,孩子將來才不會缺乏判斷力。不妨對孩子説:“如果有個小朋友來咱們家,到處亂跑,還拿走你的玩具,你會開心嗎?”用情景置換的方式教育孩子。
“不要吵。”場景6:爸爸回家就一頭扎進書房忙加班,豆豆卻在客廳跑來跑去。爸爸忍無可忍,大吼一聲:“不要吵!”解析:“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的時候自然會發出聲音,因此父母要給孩子充足的遊戲空間,然後再教育孩子何時需要安靜。不妨為孩子安排一段戶外玩耍的時間,或者在家中安排合適的區域,讓孩子充分玩耍。若得到足夠的遊戲時間,孩子仍在家吵鬧,父母就要明確地告訴他,可以玩遊戲,但不能妨礙到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