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權威發佈

【不吐不快】看病亂與看病難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2-07   來源: 人民日報

   ●我國患者看病基本是病急亂投醫,跟著感覺走。看病亂導致了看病難,看病難又加劇了看病亂,形成惡性迴圈

 

  最近,青海在全省範圍內實行分級診療制度。除了危急重症,患者住院必須逐級審批轉診,否則醫保不予報銷。此舉引發了不少爭議,很多患者抱怨看病不方便。

 

  任何一項改革,只要觸動既得利益,就會有不同聲音。一項改革是前行還是止步,不能看是否有爭議,而要看是否符合最大多數人的長遠利益。應該説,青海的改革符合醫改方向,值得肯定。

 

  看病亂,是我國長期存在的醫療體制弊端。尤其是在大城市,一個人生病了,不是先到社區診所,而是直奔最高端的三甲醫院,形成了“全國人民上協和”的怪現象。在三級醫院接診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是普通疾病,而非疑難重症。我國用最優質、最稀缺的醫療資源,來對付大量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高級專家幹了社區醫生的活,醫療資源配置極不合理。而全國三級醫院人滿為患的現象,容易給人造成一種錯覺:只有擴張三級醫院規模,才能解決看病難問題。事實上,此舉猶如抱薪救火,事與願違。因為三級醫院的盲目擴張,勢必産生“虹吸現象”,不僅“吸走”了基層的骨幹人才,而且“吸走”了基層的患者,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更大浪費。結果,三級醫院越做越強大,基層醫療機構越來越萎縮,甚至因長期沒有病人,導致醫生業務撂荒。

 

  看病亂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源在於醫保調節機制失靈。近年來,我國醫保患者看病的自由度很大,想到哪到哪,基本不受約束。儘管不同醫院醫保報銷比例有所不同,但由於差距很小,難以發揮醫保的經濟杠桿作用。因此,即便是得個小病,人人都想住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醫生,享受最高端的醫療資源,從而導致優質醫療資源供不應求。

 

  事實上,即便是發達國家,患者就診的自由度也沒有如此之大。美國患者必須經過全科醫生或家庭醫生轉診,才能看到專科醫生。相比之下,我國患者看病基本是病急亂投醫,跟著感覺走。看病亂導致了看病難,看病難又加劇了看病亂,形成一個惡性迴圈圈。

 

  有人認為,醫保定點已經放開多年,患者有了自由選擇權,如果再收回去,必然招致強烈反對,甚至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醫療需求是無限的,醫保資金是有限的,這是一對永恒的矛盾。醫保資金是一個公共“蓄水池”,如果因管理不善造成浪費,損害的是大多數人的利益。讓更多醫院平等享有醫保定點資格是合理的,但是,政府應限定不同級別醫院的報銷比例和範圍,用市場機制來分流患者。例如,建立基層首診和分級醫療制度,如果患者不經過下級醫生轉診,直接到大醫院就診,報銷比例就會大幅降低;在大醫院治療達到一定標準後,必須轉到下級醫院進行康復治療,否則費用自付。在經濟杠桿的調節下,患者的就醫習慣會慢慢改變,看病亂就會得到改善。

 

  當然,要想讓分級診療制度得到百姓的認可,政府必須提高基層醫生待遇,讓優秀人才願意留在基層。同時,放開醫生多點執業限制,鼓勵醫生自由開辦個人診所,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合格放心的醫生。否則,即便報銷再多,患者也不會滿意,甚至寧可全部自費,也不願意留在基層。目前,多數基層醫療機構實行了收支兩條線,由於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醫生的診療能力和積極性都在下降,很多常見病都推到了上級醫院。如果不扭轉這種局面,分級診療制度就有夭折的危險。只有改革體制機制弊端,讓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各盡其能、優勢互補,才能最大限度釋放醫療生産力。

 

  我國醫療資源總量不足,配置不合理,急需建立一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醫改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既要大膽探索,又要積極穩妥,不能急於求成。一項制度是否有長久的生命力,關鍵是看能否讓大多數人受益。願分級診療制度日趨完善,早日給百姓帶來實惠,使“全國人民上協和”成為歷史。

 

 

  《 人民日報 》( 20140207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