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健康心理

壓力催生春節“恐歸族”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2-05   來源: 人民網

  

    近些年來,在城市中出現了這樣一群特殊的人,他們在異鄉工作,每逢春節,盼望回家卻又害怕回家。讓他們恐慌的不只是逼婚,還有發不完的壓歲錢、還不清的人情債、探不完的隱私……在網路上,這群人被稱為“恐歸族”。

  不過,恐歸族也有自己應付的辦法,今年春節,針對被逼婚,沒錢發紅包,被問隱私怎麼辦,網上出現了各種神回復,見招拆招之間,也折射出現代生活與鄉土傳統之間的落差與衝突。

  A類恐歸族恐慌

  年過三十剩男剩女怕被逼婚

  “有對象沒”已經成為現在年輕人過年回家最怕被問起的問題,這個父母親戚們過年團圓最熱衷話題讓他們苦不堪言。今年是鍾小姐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剛滿25歲的她一直認為,會被家裏人逼婚的就是年過三十的“大齡未婚男(女)青年”,但這次回家的第二天,“有男朋友了嗎?”、“到底想找個什麼樣的啊?”、“不小了,別再挑三揀四了!”……這些問題已經被自己大家族中的幾十個人輪番問了十幾遍,讓鍾小姐覺得自己在父母親戚的眼裏儼然變成了“大齡剩女”。外公還特意提醒她,如果明年過年仍然不能帶回男朋友給家裏人看,這樣的“審問”還會繼續下去。“回家過年簡直就是在受刑!”鍾小姐感慨説,要是明年也這樣逼婚,她也會變成“恐歸族”。

  A類神回復:對於鍾小姐這樣的“女學霸”,在《春節返鄉反逼婚指南》中對應的招數就是各種反問,“念高中的時候準我談戀愛了嗎?那我念大學的時候你準我談戀愛了嗎?念研究生的時候呢?”在家長節節敗退回答“沒有”的時候,作為女學霸的你就可以大吼一聲“我成女博士了您讓我嫁人?”如果你是宅男,那就更簡單了,一句“你從小就不讓我跟陌生人説話啊”,家長只能一邊淚奔一邊反思自己了。

  B類恐歸族恐慌

  紅包越來越大 春節變春劫

  如今,90後開始進入職場,80後也集體“奔三”,收紅包的年紀過了,發紅包就難以逃脫。但隨著物價水準的年年增高,紅包的厚度也是年年看漲。1989年出生的王小姐感慨地説,小時候過年大人給10塊錢都能高興好久,但今年自己給剛上幼兒園的小侄子包了500元的紅包都沒能換來他甜甜地叫一聲“姑姑”。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還有侄子侄女、外甥……”王小姐掰著手指頭數起自己要發紅包的對象,從年三十回家到年初四,她一共發出去10個紅包,主要給了家裏的長輩和晚輩,細算下來已經花了近7000元,好不容易盼到的年終獎所剩無幾。除了回家後發的紅包,回家前採購的“年貨”也是王小姐的一大筆開銷,不到年初三,王小姐從北京帶回老家的十幾盒點心、烤鴨、果脯就已經送光了,“還有親戚朋友沒送呢,又要落埋怨,明年還得多買!”如此一番折騰下來,年還沒有過完,王小姐已經為自己年後缺錢的生活發愁了。

  B類神回復:回家難免要送禮,全送“高大上”,一年的血汗錢就打了水漂,所以學會低調(便宜)、奢華(樣子貨)、有內涵(靠忽悠)。給孩子們的壓歲錢可換成“熊貓銀幣”,立馬就顯了檔次。面對孩子,你應該把重點放在熊貓圖案上,讓他們拿著銀幣樂和樂和;對著家長,可以大談一下近幾年郵幣卡投資市場的火熱,不經意透露一下“這銀幣的升值前景很明朗!”當然,你帶回來的銀幣只是淘寶買來的。

  C類恐歸族恐慌

  回家無隱私

  收入財産情況,本屬於每個人的隱私,尤其對於在外工作的年輕人,自己每月收入幾何、如何開支,往往希望對親戚朋友甚至家裏人保密。在北京從事IT行業已有兩年的小寧,便是如此。小寧的月收入與績效掛鉤,因此每個月實際收入不平均,基本保持在7000至10000元之間。大專畢業的他已報名參加自考,拿到本科學歷,週末就貢獻給了培訓班。而報名自考的事,親朋好友大多不知情。

  “我不想告訴爸媽,但是他們就想知道我錢花在哪兒了。”小寧説,在京工作兩年基本沒有存款,但都花在自己認為該花的地方。過年一回到家,父母和親戚朋友便仔細詢問他收入如何,讓他十分無奈。“還有一個不願説的原因,就是擔心別人找我借錢拿不出來。”小寧回憶,此前朋友找他借錢,手頭緊張又不好意思拒絕,東挪西湊才借來5000元給朋友。

  C類神回復:解決小寧的擔憂,網友支招“要主動出擊”,不等親戚朋友問及工作就主動曝光。“月收入三萬,so easy!”當然,你也可以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中石化、中石油這些央企,是你時常合作的商業夥伴,它們的産品價格高、品質差是眾所週知的。不過沒辦法,這就是工作,“一個乙方還耍大牌,只能忍了”。這不算撒謊,因為你開車總是要加油的。

  逼婚之神回復

  逼婚之女學霸版

  家長:怎麼還不結婚啊?

  女兒:我念高中時您準我談戀愛了嗎?

  家長:沒有……

  女兒:那我念大學時您準我談戀愛了嗎?

  家長:沒有……

  女兒:那我念研究生時您準我談戀愛了嗎?

  家長:也沒有……

  女兒:我成女博士了您讓我嫁人?

  逼婚之宅男版

  家長:讓你相親,你幹嗎不去啊?

  兒子:不敢去。外面車多太危險,你從小就這麼教的啊。

  家長:那你打電話了嗎?

  兒子:沒有。你從小就説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説話的啊。

  專家觀點

  “恐歸症”反映了

  傳統觀念和現實的割裂

  年輕人害怕回家過年,歸因于個人心理素質不過關,還是家長們過於“強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社會傳統觀念和年輕人的生活現狀不接軌,是造成部分年輕人患上“回家恐懼症”的深層次原因。他解釋,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視野較為開闊,思想也更為開放,與家長們對待壓歲錢、婚戀等的觀唸有一定分歧。

  “不少年輕人其實收入並不高,生活壓力比較大。”夏學鑾教授分析,許多北漂青年的實際收入有限,與家長、親戚朋友的期望或許不相符。他們的老家在小城鎮或鄉村,社會風氣較為傳統,街坊鄰居相互攀比,“好面子”的家長嘮叨不停,逼婚、壓歲錢等自然讓年輕人不勝其煩。“要治好‘恐歸症’,家長們應該學學春晚小品《人到禮到》中的‘剎住不正之風’,理性、開明地接受年輕人的新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