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家庭用藥> >

藥效好與壞 盡在煎煮間

發佈時間: 2014-02-04 08:00:39   |  來源: 北京晚報   |  責任編輯: 馮雪

 

  入夏了,北京城的老百姓正忙著煮酸梅湯、熬綠豆湯,遠在千里之外的廣東人更喜歡喝涼茶。而真正的病號正忙著把各種不知名的藥材放在砂鍋裏煎煮,兩個小時後熬出兩小碗。對於信賴中醫的患者來説,治病養生的一天,是從一碗熱騰騰的中藥湯開始的……

  入口的美味佳肴如今都可以套用正火的“舌尖體”,中藥材熬出的湯湯水水雖説算不上美食,但能養生治病。煎煮中藥説起來簡單,其實還有不少學問。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藥劑科副主任藥師李紅燕説,要想藥效好,先要學煎藥。

  1.煮藥需用白開水

  李紅燕説,現在人們熬藥經常是擰開水龍頭接點自來水就開始泡藥材,煮湯劑。其實熬藥的水最好用涼白開。李紅燕解釋説,現在自來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殘留,另外,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較多,也容易和藥材中化合物發生反應,影響藥效。燒開後涼涼的水可以儘量避免這些問題。

  2.先煎後煎分藥性

  有些患者在取中藥時,藥師會提醒有些飲片需要先下,有些飲片需要後下。具體來説,貝殼類、礦物類、骨甲類等應先煎。貝殼類包括牡蠣粉、蛤粉等;礦物類主要有石膏粉、龍骨等;骨甲類藥材包括鱉甲、龜板等。這幾類藥應先煎10分鐘後再放入其他藥物。有些中藥久煎無效,比如鉤藤等;有些芳香帶味藥,久煎減低藥效,如金銀花、連翹、薄荷等,這些藥都需要“後煎”,也就是在一鍋藥煎10分鐘後再將其放入藥罐。

  3.開蓋關蓋要注意

  煎煮中藥時,要不要打開鍋蓋?這裡面也有學問。李紅燕説,一些揮發性藥材,如果敞開熬,有效成分會隨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藥效將大打折扣,因此不適合開蓋熬。這些藥材主要包括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濕類藥物,如薄荷、蘇葉、藿香等,它們不僅不適合開蓋熬,還要注意煎煮時間不宜過久。有些補益類藥物如人參、鹿茸、西洋參等,需要在容器內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來,應該蓋上蓋子,防止藥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失去了。

  一些重量輕、體積大的藥材,如金錢草、番瀉葉等,如果熬藥容器不夠大,蓋上蓋子易使藥液溢出;有些不易溶解的藥材,煎熬時需經常攪拌,這樣的藥物最好開蓋煮。攪拌最好順著一個方向,這樣可使藥材均勻受熱,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間隔10分鐘翻動1次。

  4.用火用鍋有講究

  有的藥要久煎微火,有的藥要猛火短煎。李紅燕解釋説,久煎微火主要包括滋補藥,猛火時間短主要包括通便藥、傷風感冒藥。

  很多市民都知道煎藥最好用砂鍋。李紅燕説,這是因為砂鍋受熱均勻,藥煮開時它的滾動就像浪頭,有撞擊力,再用筷子不斷地攪拌,像洗衣機將衣服的臟物洗掉一樣,能把藥裏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來。用高壓鍋煎藥就沒有這些撞擊力和攪拌作用,藥的成分會受影響。

  5.藥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藥的藥汁多少非常關鍵。煎三次,一次煎180毫升左右為好。如果藥汁多了,藥渣裏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如果藥汁少了,藥渣會把藥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費了。當然這裡講的是正常藥方,而不是特殊大方。

  6.假沸的藥多熬一會兒

  一般人印象中,藥“咕嘟咕嘟”地沸騰了就是熬好了。李紅燕提醒説,沙參、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藥物在溫度沒有達到100℃時就會開始沸騰,如果此時把藥從火上拿下來,藥材中有效成分沒有溶解,藥效會受影響。

  延伸

  代煎湯劑保存有期限

  中藥代煎服務已成為醫院和藥店的基本服務,方便了患者。代煎中藥湯劑如何保存,才不會影響效果。

  代煎中藥湯劑最常見的包裝是真空密封包裝。專家建議,密封真空包裝的中藥湯劑最好在冰箱冷藏室0℃至5℃範圍內保存,可保存7天左右;保存超過一週的中藥,在服用前應置於沸水中煮沸後再服用。特別是處方中有全蝎、蜈蚣等動物類中藥,或含有高糖中藥如熟地黃、黃芪等時,不能超過7天。若發現藥液袋鼓起或藥液變味、有氣泡等異常現象,則屬變質,不可服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