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養老

解決中國養老保險制度難題的路徑思考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2-01   來源: 工人日報

  在我國即將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要形成符合社會民意取向的新型養老保險制度,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著力改善民生心態具有重要意義。認真研究我國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規律,科學把握勞動保障政策有效調整的時機,有效避免養老保險制度“四大”問題的不利影響。

  我國城鄉二元結構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發揮市場價格機制對人力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提高勞動者市場就業條件和生活品質,改善社會心理預期和勞動者就業心態方面起著促進作用。但是“整體化”價值取向和“碎片化”制度特徵明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金與在崗工資標準差距較大,機關單位尚未納入社會保險制度,我國五大社會保險徵繳力度和發展態勢也不平衡,制約參保意願和有效接續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的保障能力相對有限,與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公眾期望值相差甚遠。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四大”難題産生的成因

  我國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具體表現在:首先,在制度初始規劃和流程設計方面,沒有有效預留社會保險制度的前期轉制支付成本,城鎮職工、居民和農村居民養老保險並行設置,尚未形成城鄉社會保險有效銜接的科層結構,總體發展方向和制度把握上缺乏前瞻性和系統性。其次,在有序管理和制度結構方面,偏重城鎮正規就業輕非正規就業的結構安排,對新農民工和勞務派遣工的制度包容性不強,城鄉社會保險的銜接和流動轉移接續不夠順暢,對被動“斷保”者缺乏平衡性的補救措施。第三,在追究法人社會保險侵權責任方面,各級政府對社會保險重要性的宣傳教育亟待加強,對個別企業漏繳、不繳規費的處罰亟待規範,造成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部分企業政策落實比較難,基層勞動保障監察對企業侵權制約監督不夠,缺乏勞動保障政策的制度剛性和強制力。由此、逐步形成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四大”難題,即由於各級政府和企業沒有預留相應的轉製成本,1992年前國有集體企業老職工養老金個人賬戶的“空帳”問題,經過20多年制度帶隱患運作遲遲未能有效解決,造成基本養老保險的統籌帳戶長期“寅吃卯糧”現象,這是養老保險“正常支付缺口”逐年擴大的首要原因,每年均有3800多萬人由於各種原因主動或被動地選擇“斷保”,地方企業既得利益影響社會保險的有效接續,養老保險制度設計不足及衍生問題形成共振,造成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和社會養老金給付時點的爭議。這些問題都對於我國“老有所養”政策産生影響和衝擊,影響我國養老保險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要重視和應對系統風險,要把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設計和管理流程,促進勞動保障政策和社會公共政策的匹配,加強資訊公開披露和規範社會保險費收繳,加強對社會法制宣傳和勞動者社會保險意識教育,形成維繫社會保險制度是民生之福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