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健康産經

探路醫養結合  中信醫療領跑大健康産業
——專訪中信醫療董事長郭志榮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1-23   來源: 人民網

“我已經和朋友商量要去預訂養老院了,你們抓緊時間啊,以後越來越難訂。”這是一位40多歲的大學教授跟學生説的玩笑話。不過,他的玩笑並非空穴來風——養老服務的確緊俏。伴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養老市場的逐漸擴大,養老産業如何發展成為投資者們關注的新熱點。

 

作為中信醫療健康産業集團的掌門人郭志榮,兩年來也一直思考著如何深耕養老産業。而作為中國老齡産業協會的常務理事、副會長,郭志榮對我國養老産業的理解,是如何通過價值服務給全國老人營造一個老有所養的幸福場所。

 

 

圖為中信醫療健康産業集團董事長郭志榮

 

兩年 一個商業模式

 

了解中信醫療,最好的辦法是從它的名稱開始。中信醫療健康産業集團是中信醫療的全稱,成立於2011618日的中信醫療,從成立之初就著眼于大健康産業的長遠佈局,醫療投資、養老養生、健康管理、醫藥投資,四大業務板塊撐起了中信醫療産業發展與戰略佈局的基本支點。在這四大板塊中,醫療與養老成為當然的主角。

 

當前,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階段。一組公開的數據顯示,2012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預計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受家庭規模小型化的影響,不僅空巢家庭老人身邊無子女照料,而且大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由於子女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也很難得到兒女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精心照護。

 

然而,具備醫療條件的大型醫院又無法為老年人提供長期住院服務。一邊是陡增的養老需求,一邊是捉襟見肘的養老供給,養老難題以一種如此突兀的方式呈現在當下中國社會發展的版圖中,顯得格外醒目。

 

發展養老産業,沒有現成的模式。國內沒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參考,國外的模式又無法照搬。唯有“中國特色”可以解決中國的問題,養老也是如此。對郭志榮而言,如何闖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産業發展之路,是中信醫療成立兩年半以來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他的命題。

 

經過兩年半的艱難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同時具有“中信特色”的養老産業發展路徑,逐漸明晰。在郭志榮看來,這條産業發展之路的背後,是中信醫療日益清晰的商業模式。

 

“養老一定要有醫療做配套,老人離不開醫院,醫療資源很重要。”從探索之初,郭志榮就堅持認為,養老離不開醫療,沒有醫療配套的養老,只是一個養老的軀殼。在這種思路的指引下,郭志榮率先提出“醫養結合、以醫促養”的養老發展模式。

 

20139月,國務院引發《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這一模式得到認可,“醫養融合”的明確提出成為《意見》的亮點之一。

 

“醫養結合”的發展路徑被正式提出。郭志榮認為,之所以提出“醫養結合,以醫助養”的發展模式,是因為中信醫療本身就具備醫養結合的能力,而背靠中信集團這棵大樹,也讓中信醫療開展醫養結合擁有更多信心。

 

“首先,我們是央企裏面唯一叫做醫療健康産業集團的公司,其他同行更多從事的是藥業;其次,作為一家綜合性企業集團,中信集團擁有眾多資源,比如中信信託、中信證券、信誠保險、中信地産等等,這些資源配合在一起可以發揮協同效應;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優質的醫療資源,有眾多的醫院,能夠利用醫療來滿足老人對醫養結合的需求。”

 

為此,郭志榮在中信醫療的“大盤子”上有意識的進行著醫養結合的戰略佈局。在醫院並購前期,有意識的選擇離醫院不遠、環境優美的地方做一些養老社區的佈局;在醫院建設方面,加強對康復、老年病等老人特色學科的建設。

 

通過如此佈局,使得醫療和養老之間相互支援、良性互動,養老因為得到醫療的支撐而有了人氣,醫院因為周邊老人群體的增加而擴展了業務。“醫養結合的模式,可能是中國養老將來發展的一條道路。”對於這個中信醫療歷時兩年半探索得來的發展模式,郭志榮顯然頗有信心。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