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名醫

吳開春:過了50歲要記得做個腸鏡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3-12-24   來源: 環球網

  近日,52歲的香港實力派歌手張學友向媒體透露,自己做大腸檢查時被查出腸息肉,並進行了手術切除,事後他坦言,他的父親和外婆都曾得過癌症,很慶倖這次及時發現,沒有造成病變。他同時也建議大家,50歲後一定要定期體檢。

 

  腸息肉其實就是腸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變,通俗地説,是長在腸管內的一個肉疙瘩。“小的肉疙瘩稱為息肉,生長到一定程度就叫腺瘤,而腺瘤繼續發展可能就會變成癌。”西京消化病醫院副院長吳開春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結腸癌和腸息肉關係密切,因為結腸息肉多數長在直腸和乙狀結腸的部位,而結腸癌恰恰也長在此部位。

 

  從病理學的角度出發,息肉的類型主要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根據不同類型,腸息肉的癌變率從3%~30%不等,大多數的結腸癌都是從腸息肉轉變過來的。”吳開春説,其中腺瘤性息肉癌變幾率相對較高。腸息肉很容易被忽視,因為其一般沒有臨床症狀,臨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腸息肉患者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等異常,而這些症狀也常常缺乏特異性,因此要確診腸息肉還得依賴結腸鏡等器械檢查。

 

  腸息肉的早期確診非常重要,研究發現,及時治療能使結腸癌的發病率降低70%~90%。吳開春指出,以下高危人群需要特別注意:家族成員中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者;長期吃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以及油炸食品;年齡大於50歲的人。此外,坐的時間越長,患腸息肉的風險也越高。建議這幾類人每年做一次電子腸鏡、肛門指檢、大便隱血等檢查,及時發現有癌變傾向的結腸腺瘤。在結直腸癌高發的歐美國家,從50歲開始,就推薦所有人每年對自然排出的糞便做隱血檢查,每510年做一次完整的結腸鏡檢查。 

 

  生活中也要做好預防,減少久坐,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鮮蔬果及粗纖維的食物,每天運動半小時,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維生素D有助於改變腸道細胞生長,每天曬10分鍾太陽有助防癌變。

 

  專家小傳 

 

  吳開春,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第四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