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是中醫抗癌的優勢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3-12-23 來源: 新華網
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一般要經過或短或長的隱伏階段及緩慢漸進過程,這就使中醫有機會將腫瘤消滅在萌芽階段
“治未病”思想是中醫防治理論的核心,對預防養生和臨床救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素問·八正神明論》進一步指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
“治未病”理論內涵廣泛,主要包括:無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變,瘥後防復,與現代醫學主張的“病因學預防”、“臨床前預防”、“康復性預防”三級預防理念不謀而合。現代醫學認為,從致癌物質參與人體代謝到發展為原位癌,大概需要8至10年時間。中醫“治未病”理論強調腫瘤調治時機的準確把握,指導著腫瘤不同階段的防治策略,臨床採取針對性的綜合干預措施,可使其逆轉在癌瘤未成形之前,或從癌症發生源頭上遏制其生長,或最大限度地推遲其發生時間,進而達到“圖于萌芽之先,不施于大危之後”的效果。
中醫強調在腫瘤未發之前,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維護和保養健康狀態,並提出了順應自然、外避邪氣、內養精神、節制飲食、調攝起居、勞逸結合等綜合養生之道。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現代醫學認為,臨床抗腫瘤的最佳時機在於預防腫瘤病因及腫瘤早期病變這一階段。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一般要經過或短或長的隱伏階段及緩慢漸進過程,這就使中醫有機會將腫瘤消滅在萌芽階段,防止其進一步惡化。外邪侵犯人體具有由表入裏、由淺入深的發展趨勢,而在表輕淺之疾易治,入裏深重之病難愈。因此,中醫主張治淺治輕。
在臨床上,把握腫瘤治療時機至關重要。當患者出現以下四種情況應予以重視:
1.癌前病變:腫瘤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動態漸變過程,宮頸癌、肝癌、乳腺癌、胃癌等均存在癌前病變,具有緩慢的發展特點。因此,及時發現癌前病變不適症狀,既可因干預調理得當而恢復健康,又可因疏于調護或處置不當而發展為腫瘤,是抗腫瘤的有利時機。
2.有症無據:表現為各種不同的軀體、心理、社會交往方面的主觀感覺不適或能力減退等,但現代儀器或方法檢測卻未發現陽性指標,或雖有部分指標改變,但尚未達到西醫腫瘤學診斷標準。此時,應警惕塊狀物、瘡、持續消化不良、持續咳嗽和身體某一部位出血等腫瘤早期症狀。
3.有據無症:表現為體檢中發現一些生物參數偏離了正常範圍,但夠不上腫瘤診斷標準,臨床上也無明顯不適。
4.隱性感染:許多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與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及預後密切相關,常呈隱性感染狀態。隱性感染存在著潛在的病理資訊而無症、徵表現,用常規診法實難發現。
中醫強調在腫瘤未發之前,遵循綜合養生之道,維護和保養正氣,以防腫瘤發生。
腫瘤屬消耗性疾病,發病過程中始終存在正虛的病理基礎,只是在不同階段表現的程度不同而已。部分早中期腫瘤患者,雖體質尚好,貌似強健,無明顯虛象,但仔細望聞問切後,每可見脈沉澀、色晦暗、氣血衰敗之徵象隱于其間,其免疫功能大多低下,亦存在正虛狀態,若一味攻伐,加之腫瘤消耗,必致體虛,故早期也須酌加補正之品。
中醫認為,人體五臟之間在病理上存在著五行乘侮亢害關係,一臟有病,必然會按照五行生克制化規律影響其他臟器,出現順傳或逆傳等發展變化趨勢。因此,干預手段應以整體觀念為指導,調整機體內環境,預先治療未病臟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