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健康産經

我國醫生群體工作狀態過勞:門診、手術連軸轉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3-12-19   來源: 人民網

原標題:我國醫生群體工作狀態過勞:門診、手術連軸轉

  有人説,中國醫生是世界上最艱苦的群體,有些醫生一年的門診量,相當於國外醫生一輩子的門診量……話雖有些調侃,但卻從側面反映出了我國醫生群體工作狀態過勞的現狀。

 

  近幾年,原本是“健康守護者”的醫護人員,屢屢因過度勞累突發疾病離世。今年121日,年僅49歲的武警總醫院心外科主任王奇,因勞累過度突發腦出血去世。“明天我的兩台手術停了吧!”是他生命中留下的最後一句話。英年早逝,讓很多人惋惜,也讓更多人關心起醫生的生存現狀,我們甚至需要反思,為什麼醫生這麼累?他們的健康又該由誰來保障?

 

  累到沒力氣吃飯

 

  忙到沒時間回家

 

  24小時工作無休,隨叫隨到,有大量教學、科研工作,更有令人頭疼的醫患關係要處理……肩負著為病人減輕痛苦使命的醫生,在外表光鮮的背後,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和壓力。

 

  據媒體報道,王奇離世前幾天一直頭痛,但仍堅持做手術、參加政治學習。1117日下午,王奇開完會就出現了嚴重不適,他帶病搶救完病人,並把病人送至ICU後才放心地離開,回到家就暈倒了。王奇的家人説,他幾乎每天一回家就疲憊地躺在沙發上,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每晚睡覺前總要給科裏打電話詢問病人的病情,得知病情平穩才安心入睡;一旦病人病情不穩,無論多晚、天氣多麼惡劣,他必定親自到現場實施治療……

 

  125日,中國醫師協會官方網站發出悼文,將王奇評價為恪盡職守、愛崗敬業的“拼命三郎”:長年超負荷工作,做手術時高血壓頭痛,就讓護士揪揪頭髮緩解一下繼續操作;長年站手術臺,膝蓋積水,每台手術下來得先靠墻坐著歇會兒;直到犧牲在工作崗位前還在搶救患者……

 

  像王奇一樣辛苦忙碌的醫生,並非少數。“我從醫快10年了,累到想要放棄的念頭從沒斷過。”北京某三甲醫院婦産科的一名醫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她家就在醫院附近,每天早上7點半她已經在病房查看病人情況了。手術日,一般都要連做五六台手術,最晚要做到下午6點多,術後還要處理病歷,忙到晚上八九點是常事,速食麵成了醫生們的“家常飯”。“最痛苦的還是上夜班,上完24小時班,有時還得繼續出門診,連續36小時不能合眼,我最長一次連續4天沒回家!”

 

  在醫院後勤工作的董女士這樣形容在“一線”工作的丈夫:365天幾乎天天都在忙,每天過著兩頭兒見不到陽光的日子。她丈夫是北大腫瘤醫院胸外科的一名主治醫生,一般每天要做4臺手術,幾乎達到了體力極限。忙了一天,晚上九十點好不容易回到家,連句話都顧不上和家人説,就要開始分析數據,準備論文,或者安排教學任務、研究病例,一天能睡四五個小時就很幸福了。

 

  早上7點半,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馬青峰換上白大褂就直奔病房查房,一直忙到中午12點左右,匆匆吃上幾口飯,就趕緊到門診替同事的班。神經內科每天平均3000人的門診量,所有醫生一刻不停地出診,也要忙到下午1點才能看完。下午1點,馬青峰開始出腦血管病專科門診,最多時他半天就看了100個病人,“説得口乾舌燥也不敢喝水,怕上廁所耽誤時間”。“晚上下班基本沒點兒,週六日全天門診要輪流值班,‘累’已經不足以概況醫生的生活了。”馬青峰無奈地説。

 

  每天工作近12小時

 

  癌症檢出率逐年增高

 

  醫生工作強度過大的現狀一直沒有改變。早在2008年,本報就曾與丁香園網站進行過一項大型調查,在北京、上海等8個城市19家醫院開展的網路問卷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2183名醫生中,近八成人每天工作812小時,49.2%的人每隔45天上一個夜班,80%的人工作中僅有10分鐘休息時間,67%的人曾連續工作超過36小時。2011年,本報再次聯合丁香園網站發佈一份2773名醫生參與的調查顯示,77.32%的醫生每週工作時間超過6天。還有調查顯示,近一半醫生“工作日平均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不足2小時,僅有3%的醫生能休夠“雙休日”,60%的醫生“黃金周”休息不了3天,超過50%的醫生從未享受過年假……

 

  醫生在超負荷地拯救患者生命,他們付出的除了醫術,還有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本報調查顯示,僅有3%的醫生平時有規律的健身,83%的醫生稱同事中有人患了癌症,37%的醫生周圍有同事猝死。2010年衛生部門曾做過一項調查,在4032名受訪醫生中,1/4患有心血管疾病,近一半醫生有高血壓,40歲以上醫生的患病幾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生命時報》記者從某三級醫院拿到的一份他們職工的體檢結果顯示,在20102013年全院醫生的體檢中,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超重肥胖、脂肪肝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檢出率逐年升高。北京宣武醫院體檢中心主任劉佑琴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在這份體檢報告中,35歲以上職工中,高血壓、高血糖的檢出率高於相關指南報告中的全國發病率,也高於北京市健康體檢異常結果統計平均值,每年僅在體檢中發現的惡性腫瘤數量也在逐漸上升。顯然,醫生的健康狀況已經拉響了“警報”。

 

  患者理解幫著減壓

 

  社區分流才是關鍵

 

  中國醫學科學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主任袁鐘教授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醫院醫生的工作負荷早已“超載”,我國三級以上醫院醫生的工作強度是全世界最強的。“某些科室醫生1年看的病,差不多是別的國家同類醫生一輩子看的量。”袁鐘説,這固然與中國人多有關,但更重要的是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患者不能正常分流,導致醫生工作強度太大。他表示,大力發展社區醫療服務是均衡優質醫療資源的辦法之一,要引導百姓養成小病在社區醫治的習慣。

 

  在劉佑琴看來,工作強度大、精神壓力大、社會責任重是導致醫生健康“亮紅燈”的主要原因。她説,在國外很多國家和地區,醫生都有助理,醫生只需要對病人作診斷和治療,別的事情不用自己管,而中國的醫生卻要“集醫生、秘書和勤雜工於一身”。其次,來自家庭、生活以及醫患關係等方方面面的壓力,也給醫生帶來了極大的精神負擔,在長期重壓下嚴重破壞身體機能。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宣傳部部長廖志林表示,醫院要多關心醫生健康,為他們提供健康的工作環境。“醫生自我調節也很重要,”劉佑琴説,怎樣在事業、健康、家庭三者之間權衡,是一種考驗,“當然,社會及患者要給予醫生充分的理解,醫患之間相互尊重、合作,是對醫生勞累心血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