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養老

中國失智老人群體亟需專業化養老服務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3-12-13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合肥12月13日電(記者張紫赟 薛艷雯)在安徽省合肥市振亞晚霞情老年公寓內,81歲的吳家英每天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將她所有生活用品打包放在門口,不斷朝窗外張望。

  每當護工試圖將她的行李放回去時,她都會迅速阻攔:“我兒子今天就要開車接我回去了。”其實吳家英的家就在窗外那棟居民樓,但兒子在外地工作,逢年過節才能回來。每天等到天黑也不見兒子出現時,她便會説:“肯定又喝酒去了。”然後又一動不動地望向窗外。

  像吳家英這樣因腦部傷害或疾病導致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的失智老人並非個例。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加劇,失智老人群體的規模正不斷擴大。

  調查顯示,失智症在“空巢”老人中發病率較高,尤其是獨居老人,因日常缺乏交流,思維能力較易減弱。一些失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還伴有精神和行為症狀,如日夜顛倒、迷路走失、幻覺妄想、焦慮抑鬱等。

  “這些老人特別能‘折騰’”,合肥市大楊鎮“樂年老年之家”護工朱祥翠説,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吃飯、吃藥、大小便,有的整晚不睡,有的無端發脾氣,或半夜出走,“我和他們睡在一個屋子裏時刻盯著,以免他們做出什麼危險舉動。”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中國針對失智老人的專業養老機構很少並且不夠專業,失智老人群體的擴大使其養老難題日益凸顯。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大部分失智老人由家屬看護,許多家庭人手與精力不足,不堪重負。

  一些免費接收孤寡老人的公辦養老機構成為部分經濟拮據的失智老人的去處。但由於公辦機構收入少,人手短缺,為防止老人走失,多數養老院只好緊鎖大門,禁止老人外出。老人們因為缺乏日常康復訓練,智力減退日益惡化。

  相較之下,部分民營養老機構能提供較好的服務,但收費也高。失智老人所需的特殊照顧使人力成本比普通老人每月高出至少500元左右,而且他們容易走失,許多機構考慮到風險便逐漸放棄這一業務。

  北京市一所養老院的負責人閔先生説,一般養老院通常不收失智老人,在他們這裡會酌情接收一些,但人力有限,還在排隊等待入院的已有20多人。

  “失智老人群體在養老院裏比普通老人境況悲慘,往往受其他同伴歧視”,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認為,“他們的養老問題亟待引起家庭和社會重視”。

  針對當前社會化養老困境,中國已經出臺多項措施著手解決。國務院在今年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作出部署。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通過的決定,同樣指出要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産業。

  老齡化問題專家、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院長范和生建議,政府把失智老人列為類似精神病人的特殊群體,在現有的養老機構中設立特殊服務中心,或引導民營機構差異化發展。

  安徽省民政廳福慈處副處長張振粵則建議,政府應對該群體給予補貼或資助,同時保證民營養老機構的正常運作和工作人員的合理收入,讓民營機構的大門繼續向失智老人打開,需要入住的老人也住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