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開連鎖店一樣發展中醫網路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3-12-08 來源: 人民日報
基層是中醫發展的載體,更是中醫服務的平臺。老百姓在基層看病是否方便?能不能看上好中醫?中醫公共衛生項目如何開展?日前,記者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調研基層中醫藥工作情況。
家門口建中醫“連鎖店”
想看中醫,出門幾裏地,連個中醫的影都看不著。如何建好網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看上中醫?
像開超市一樣,發展連鎖店模式,讓中醫服務機構遍佈城鄉。天津和湖北等地不約而同地稱中醫“連鎖店”為“國醫堂”。
天津市南開區的曹先生,一年多前突發腦梗塞,半拉身子不能動,去大醫院康復治療十分不便。他家馬路對面就有王頂堤醫院的“國醫堂”。馮仙榮主任中醫師為他量身定做了針灸中藥結合的治療方案。從需要家人陪送,到獨自行走來扎針灸,一年下來,曹先生“除了力氣差點,家務活都能幹了”。
過去,社區衛生機構儘管也有中醫藥服務,但是中醫診室分散薄弱,特色不彰。“國醫堂”內中醫診室集中,注重養生保健知識宣傳,集醫療、預防、保健為一體。
王頂堤醫院是一家社區的二級醫院,原來有一個中醫科,只有兩間屋,一間屋子是針灸科,另一間是飲片室。中醫科的獎金在全院最低,是個可有可無的科室。當初院長對於開設國醫堂心裏也沒底,便在醫院院子裏找了個300平方米的平房做國醫堂,中醫藥服務做起來了,老百姓非常認同,現在面積擴展到500平方米。
天津“國醫堂”幾乎達到了開一個火一個的程度。據統計,天津建有“國醫堂”194家,其中城區7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建有“國醫堂”,165家鄉鎮衛生院中已有118家。今年年底,天津將實現“國醫堂”城鄉基層全覆蓋。
【點評】天津市衛生局中醫處處長陳子震:以滿足需求為原則,健全基層中醫藥服務網路,讓居民看中醫方便了。
醫聯體解決人才“短板”
在基層看中醫不難,難的是看得上好中醫。如何改變基層中醫人員匱乏、人才短缺的現狀?
建設醫療聯合體,大醫院定點幫扶,培養基層中醫,名師傳幫帶等措施,不失為一劑良方。
武漢市推行“下管一級”醫療服務聯合體模式,包括實體性聯合體和契約式聯合體。實體性聯合體以武漢市第五醫院為代表,通過大醫院直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所有權及資産整合;契約式聯合體則由公立大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技術、管理、資訊等要素聯合組成,逐步形成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通、財通、醫通。
武漢市衛生計生委書記李丹芳説,武漢實施四項工程中醫藥人才戰略:“選派工程”,是從省市、區屬二級以上醫院選派500余人次中醫藥專家支援和幫扶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返聘工程”是市財政專款聘請退休的中醫專家到基層坐診;“引進工程”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中醫藥畢業生充實到相應的臨床崗位上;“培訓工程”重點對現有的基層中醫人員進行規範化培訓。
天津市實施“中醫人才紮根工程”,開展中醫“師帶徒”活動。要求中青年名中醫稱號的人員,每週一次到一級醫療機構帶徒應診,主要地點為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國醫堂”。同時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建設及崗位培訓,確定了9個中醫類別學科,47個中醫類別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
杭州市拱墅區通過區院合作,培養一批“帶不走”的中醫師。2012年6月,拱墅區與浙江中醫藥大學簽訂區校戰略合作協議。首批32名社區中醫師參加的碩士研究生班開班,現已完成基礎理論課程學習,進入論文研修階段。
【點評】吉林省延邊州衛生局副局長徐大鵬:高薪聘請專家是治標,培養當地帶不走的中醫才是治本,標本兼治讓老百姓看上好中醫。
讓居民不出社區治未病
2013年,中醫藥健康管理項目作為單獨一類,首次列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那麼基層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如何開展?
依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中醫治未病,效果好。
武漢市青山區紅鋼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姚漢金介紹,社區服務中心此前是家一級醫院,經常有患者家屬對醫院服務不滿意,找他麻煩,甚至揪著他的衣領罵。變身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後,通過開展中醫藥公共衛生項目,突出中醫藥特色服務,服務中心深受轄區居民歡迎。
“我是陰虛體質,口乾舌燥易冒火。”鋼城街的吳老伯年近70歲,社區醫生對老人的體質進行檢測和分析,告訴老人多吃鴨肉、冬瓜、百合等甘涼滋潤的食品,少食羊肉、辣椒等性溫燥烈的食物。
“這裡是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鐘,能夠起到健脾益胃的作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李小華邊放錄影,邊為10多個孩子媽媽講解兒童中醫保健方法。在兒童6、12月齡給家長傳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齡傳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齡傳授按揉四神聰穴的方法。
通過創辦中醫藥健康小屋,建立中醫健康檔案,武漢市將中醫預防保健服務與“六位一體”服務功能有機結合,按照人群體質特點、健康狀況、年齡層次和季節氣候特點,為城鄉居民提供個性化的中醫養生保健處方,讓居民不出社區治未病。
【點評】杭州市拱墅區衛生局局長冷靜:社區老年人多,慢性病人多,中醫藥公衛項目適合在社區醫療機構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