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英:身上老沒勁要辨5種病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3-12-03 來源: 環球網
渾身沒力氣,懶得動,一動就累得不行……這樣的感受大多數人都經歷過,往往是勞累過度的表現,只要好好休息一下就緩過來了。可是,有些人的乏力不是歇息一下就能緩解的,那就要仔細辨別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玉英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乏力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遇到這樣的病人,首先要辨病,其次是辨證論治。
乏力看似是累了,卻可能是一些大病的徵兆。王玉英教授説,遇到不明原因的乏力病人,首先要排除幾種嚴重的器質性病變,如腫瘤、心臟病、肝硬化、腎衰竭、血液病等。除了這些危及生命的重病,以下5種情況是臨床上最常遇到的。
年輕的女性,總覺得渾身沒勁,還伴有多汗、心慌、愛發火,飯量不小卻瘦了,用中醫的話説是肝郁氣滯、陰虛陽亢,要考慮甲亢的可能。
老年人,身體胖,很能吃,總是覺得全身乏力,一定要留意血糖。王玉英説,這種病人若是體胖,一般是濕熱內蘊型的;若是吃得多反而消瘦,往往是氣陰兩虛型。
還有的老人,身體乏得連腿都抬不起來,去醫院查心臟、肝臟、血糖啥問題都沒有,血壓也正常,這樣的人很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簡稱甲低),用中醫辨證往往是陽氣不足、氣虛。
四五十歲的女性,總覺得疲乏,還伴有失眠、煩躁,查心臟、甲狀腺、血糖等沒有問題,要考慮更年期綜合徵的可能。王玉英認為,女性絕經的前後5年,更年期綜合徵很常見,其實是腎氣不足的表現。不同的人症狀不一,除了倦怠,有的人潮熱嚴重,愛出汗、脾氣大、易失眠,是肝腎陰虛、精血不足;有的人怕冷,是腎陽虛;還有的消化道症狀明顯,如腹脹、腹瀉、打嗝泛酸等,是脾胃虛弱。另外還有一類特別常見,為上熱下寒型,上半身以熱為主,口乾、牙痛、口腔潰瘍、煩躁、失眠、易怒;下半身卻表現為寒涼,腿痛、腿冷、不能受風吹空調。這樣的病人,一方面要補肝腎、疏肝理氣、養血寧心安神,另一方面要注意清熱。
臨床上還有一類以疲乏為主要症狀的病人,一般為中青年人,長時間感覺體力下降,精力不濟,注意力不集中,至少在半年以上,還伴有心慌、煩躁、焦慮、緊張、失眠等,消化也差,食欲不振、大便不通暢或者腹瀉,女性有月經不調,男性則性慾減低、性功能下降。王玉英説,這種病人的特點是生活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生活作息無規律,去醫院查各項指標都沒問題。這樣的人其實身體的免疫功能都紊亂了,西醫稱其為“慢性疲勞綜合徵”,中醫辨證往往有肝郁氣滯、氣虛、血淤,且虛實夾雜。在治療上,除了休息、減壓、合理飲食、適當鍛鍊以外,應根據症狀辨證論治:胃口差、大便不成形的,脾氣虛,須健脾益氣;大便幹、臉上起痘、煩躁的,有胃熱、肝胃不和,須疏肝理氣、清熱通腑;失眠健忘的,須養血安神鎮靜;有月經不調的,應調經、活血、補腎。
最後,王玉英強調,很多人一覺得累,首先想到的是身體“虛”了,就想著補一補。其實,疲勞、倦怠的中醫辨證有實有虛,不能都補。即便是虛證,也不能一上來就補,很多時候需要先調理脾胃、理氣活血,在這個基礎上再補,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以免出現“虛不受補”的情形。▲、
專家小傳
王玉英,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出身中醫世家,40年臨床經驗,在中醫內科、婦科等領域造詣頗深。